微信:一個三有青年

  有空就來一起說說話

  “在看”的前身是“好看”,“好看”的前身又是公衆號裏的“點贊”。

  微信改版後,用戶可以在“看一看”瀏覽朋友認爲好看的內容。很多人吐槽侵犯隱私,以後就算看到喜歡的文章也要小心點讚了。

  我也有同感,誰都有私心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在看什麼的時候。

  不過,人類的終極哲學就是真香定律,用久後才覺得,這功能其實也有可取的一面。

  比如,暗暗傳遞出那些說不出口的話。

  萃萃說,她前天看了一個漫畫故事還挺感人的。

  漫畫場景清晰的描繪,勾起了她許多回憶。她和她朋友也像漫畫裏一樣,開始親密無間,中途消散,最後回不到從前。擔心以前的無話不談會變成尬聊客套,她選擇了不打擾,那朋友也沒有來找過自己。

  漫畫故事的最後說,“只要我確定,我們在彼此的心裏仍然保有一席之地,我就願意不斷記起我們的過去。”

  她也是這麼想的。“不在身邊,但在心裏”就是對這段友誼最好的概述。她按下了“在看”,希望那朋友能看到。

  果然過了幾個小時,那朋友也點了贊。她平時基本不看公衆號,所以大概率是看到萃萃才點進去的。

  萃萃說:感覺這是我和她之間的默契。有些話沒說出口,也不必說了。相信她看到我點贊也會懂的。

  出於一些原因,我們沒法把心裏話說清,所以打動人的往往是這種無聲的默契:我暗暗地向你發射了一個信號,你能明白就是驚喜。就像我們從前一樣。

  有些內容是不適合分享在朋友圈的。

  一來怕轉到朋友圈顯得太隆重,本來嘛,鐵了心打算少發點朋友圈,怎麼可以什麼都發?二來是怕給人留下矯情的印象。

  明明很在意,又害怕被看穿自己在意,人就是這麼矛盾的物種。

  “在看”功能比朋友圈隱晦,可以輕描淡寫地起到表達效果。

  點個“在看”,真藏着不少小心思。

  你“在看”《我喜歡的人消失在朋友圈了》,心裏暗暗地想讓喜歡的TA不要總是三天可見,這樣你才能看看TA的生活。

  你點讚了《年終獎,最能體現一個公司的格局》,用這種帶點硬氣又隱晦得有點慫的方式,對領導起着無聲的抗議。

  你遇到一個討厭的人總是撩你,你在《別撩了,我懶得回》 按了個“在看”,想讓TA知難而退。

  你認爲《單身這麼好,爲什麼要談戀愛》好看,向總是調戲你是單身狗的人說明,看,這就是我目前的生活態度,別催我脫單了。

  用這種方式,無聲勝有聲地傳遞着自己的想法。

  現在三天可見越來越多了,而且是三天也什麼都沒,大家都不想暴露自己。

  看不了朋友圈,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又加了一道屏障,還好點開看一看,還能多少了解一個人的取向,甚至發現平時注意不到的一面。

  有個過年才見一次面的表兄弟,不大愛說話,每次去他家他都在房間裏玩電腦。偶然有一天,看他一連點讚了好幾條動漫番的內容,畫面都還很可愛,這個反差萌讓我突然覺得他親切了很多,不像平時看起來那麼酷。

  大學同學頻繁點贊一個閱讀不高的地方新聞號,不是因爲關心時事,很可能是回老家工作去了,這是她的工作號。

  某某看似和我毫無交集,原來和我一樣喜歡看《Modern Family》,讓我驚喜了一下,居然找到了同好。

  點“在看”是一種勇氣,等於向別人公開,我喜歡的就是這種東西。正因如此,才顯得更真實。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感覺就是共鳴,因爲喜歡纔會贊,這也恰好增加了共鳴的發生。

  微信改版後,我發現了許多以前看不到的東西。

  唯美精緻的圖片,有趣搞笑的段子,朋友自創的公衆號等,有人在暗戳戳地暗示,有人在這裏明晃晃地站隊。

  多虧微信好友不吝惜點一個“在看”,纔有更多的驚喜傳遞出來。

  所以,我知道你一定會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的是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