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書院,又名龜山書院,由北宋的楊時創立,原為宋明理學家楊時講學之所。後復建於晚明,當時東林書院師徒們喜愛議論時政,稱東林黨,對當時政治影響重大。

程顥和程頤 (網上圖片)

楊時年幼愛好佛學,少年攻儒學,素有神童之譽。宋熙寧九年(1076年)已為進士,調汀州司戶參軍,官至龍圖閣直學士。楊時二十九歲拜程顥為師,後楊時又從師程顥之弟程頤。他繼承了二程思想,提倡由誠意正心,推之以「平天下」,後來選擇在福建武夷山傳播理學,開創理學的「道南系」。

東林書院 (網上圖片)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無錫官員李夔與楊時到無錫南門保安寺遊覽。楊時見這個地方周圍古木森天與鬱鬱蔥蔥的廬山東林寺頗為相似,是一個研究和傳授學問的理想場所,便有意長期在此講學。

東林書院 (網上圖片)

李夔知道楊時的意思後也很贊同,於是定此學社為「東林」,而楊時在書院前後講學長達18年之久。楊時去世後,楊時的學生在無錫縣城的東林書院所在地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楊時學成南歸時老師程頤對他說過一句讚美的話:「吾道南矣」。後來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直至明代才再復建。

到了今天,東林書院仍屹立不倒,多年來無錫地方人士和地方政府捐款集資修葺東林書院,令書院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過,書院現時大部份地方已成為了公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