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茯苓,很多朋友會想到北京特色小吃“茯苓餅”,其實茯苓是味藥食兩用的常用中藥,自古被視爲“中藥八珍”之一,《神農本草經》將茯苓列爲上品,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一兩茯苓一兩金”,中醫告訴你:其貌不揚的茯苓究竟好在哪?

四時神藥——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之功效。因其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古人又將茯苓稱爲“四時神藥”。

茯苓爲多孔菌科植物,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削下的茯苓外皮,稱茯苓皮。去皮後切制的茯苓,稱茯苓塊。內層白色部分叫白茯苓;近外皮部淡紅部分叫赤茯苓;帶有鬆根的白色部分,叫茯神。一般茯苓常用者即白茯苓,加工爲白茯苓片。

健脾利溼用茯苓

《本草綱目》中記載: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爲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茯苓主要是用來祛水溼的,此外還有健脾、安神的作用。其性平和,味略甘甜,補而不滋膩,利而不傷津,可以治療水腫尿少、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等。適宜體虛調理,平時脾胃不好、食慾不振、經常腹瀉、長期憂鬱思慮、四肢無力的人羣服食。

“一兩茯苓一兩金”,中醫告訴你:其貌不揚的茯苓究竟好在哪?

食之有道——茯苓的食用方法

煲湯——四神湯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溼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或芡實)、蓮子、山藥、茯苓。

注意:四種食材的比例是1:1:1:1,約每味20克左右。

這四位“神仙”,彙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祛溼、降燥等諸多益處,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點心——茯苓餅

材料:白茯苓、大米粉、白砂糖各250—500克

做法:先將白茯苓研細粉,再將茯苓粉、大米粉、白砂糖倒入面盆攪勻,加水調成糊狀,用平底鍋,以微火攤成薄餅狀。

作用:健脾益氣的功效,尤適於老人日常保健食用,氣虛體弱、納少、便溏者亦可食用。

煮粥——茯苓栗子粥

材料:茯苓30克、粳米100克、板栗15顆

做法:將板栗洗淨去殼,與茯苓、粳米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開,改小火熬成粥即可。

作用:具有健脾補腎、滲溼止瀉的功效。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腹瀉便溏的人羣

“一兩茯苓一兩金”,中醫告訴你:其貌不揚的茯苓究竟好在哪?

糕點——茯苓糕

材料:茯苓100克、 蓮子100克、山藥100克、 芡實100克、粳米1000克、白糖100克。

做法:將茯苓、蓮子、山藥、 芡實、粳米、白糖研成細粉,放入面盆,加適量清水揉成麪糰,做成生糕,將糕置於蒸鍋內大火蒸25鍾即可。

作用:有補虛損、益脾胃的功效。尤適宜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失眠 食後腹脹或大便溏泄的人羣食用。

泡茶——陳皮茯苓飲

茯苓5克、陳皮2克、茉莉花3克用沸水沖泡即可飲用。

作用:健脾利溼,化痰減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