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黃帝儀式現場。(圖/記者蔡儀潔攝)

▲祭祀黃帝儀式現場。(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蔡儀潔、馬叔安/西安──台北聯合報導

己亥(201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儀式5日上午於西安黃帝陵舉行,台灣方面有新黨主席郁慕明和台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出席,大陸方面則有海協會長張志軍。值得關注的是,有別於往年祭祀典禮當天的陰雨天氣,今年出了大太陽。

黃帝陵的祭祀典禮流程包括在儀仗隊引導下,來自全國各地的與祭嘉賓景行軒轅橋、 龍尾道,進軒轅廟山門,至人文初祖殿前廣場,接著進行「廟祭三獻」儀式,並由九台古琴組成的雅樂方陣陳列於人文初祖殿前,演奏樂曲《神人暢》。接著等到全體與祭代表就位後,擊鼓鳴鐘,展開公祭典禮,並讓各界代表瞻仰軒轅殿,拜謁黃帝陵,種植橋山柏。

▲龍角柏。(圖/陝西政府提供)

▲黃帝陵的龍角柏。(圖/陝西政府提供)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生活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軒轅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更是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開創者。黃帝時代結束了混沌蠻荒,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先河。

▲漢武掛甲柏。(圖/陝西政府提供)

▲黃帝陵的漢武掛甲柏。(圖/陝西政府提供)

黃帝陵,是傳說黃帝軒轅氏的陵墓,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大陸國務院1961年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帝陵古稱「橋陵」,據記載,漢朝之前此處為祭祀軒轅黃帝的軒轅廟,漢武帝時改廟為陵,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2004年開始每年對黃帝陵祭祀國家公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