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臨沂4月5日訊爲告慰英雄、激勵隊伍,近日,應急管理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撲救四川涼山木裏森林火災中英勇犧牲的30名同志爲烈士,出生在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車輞社區的趙永一,成了他們村第4位烈士。

  “來看看我吧,想你了。”

  “想喫家裏的煎餅和炒雞,帶點來吧!”

  “麥子煎餅卷雞蛋,不給我喫俺不念。”在臨沂一帶,上學的孩子們常說這樣一句話,這足以表明煎餅在臨沂人心中的地位。蒙山腳下長大的趙永一在四川涼山喫了一年半米飯,還是沒有習慣。面煎餅養刁的口味,也只有面煎餅才能慰藉。

  2月21日,趙永一給發小楊明明發微信,讓他來看看自己。楊明明詢問是否需要帶什麼東西,趙永一告訴他“這裏的飯喫不慣,想喫家裏的煎餅和炒雞,帶點來吧!”楊明明爽快答應了,當即他就跑去商店打包了10個白麪煎餅趕去四川,“因爲我坐飛機去,炒雞就沒帶”。

  拎着煎餅的楊明明到達涼山已是深夜,兩人沒能見上。第二天,兄弟倆爭取了3個小時的見面時間,喫了頓飯,聊聊天。飯桌上,楊明明忍不住勸趙永一回家工作,但趙永一拒絕了,“他就是喜歡當兵”。

  從2017年9月入伍,趙永一還沒回家看望過親朋,楊明明成了他犧牲前,最後一個見過他的朋友。沒讓趙永一喫上臨沂炒雞,成了楊明明永遠的遺憾。他回憶說,給趙永一帶的10個煎餅,當天晚上就分完了。“早知道,別管沉不沉,就多帶。”

  560個日夜裏,不知道趙永一有多少次“想喫家裏的煎餅和炒雞”,又有多少次眼前浮現出餐桌上卷煎餅的母親、用大蔥蘸醬的父親。或許對他來說,喫上一口臨沂煎餅就像親自回家一樣,那縷縷的煎餅香漫過千山萬水,在想家的日子裏帶給他安慰。

  “沂蒙山人民烙煎餅,八路軍喫了打鬼子。保家衛國魚水情深,喫煎餅打仗有精神……革命老區的煎餅好,人民子弟兵來作證……”困難時期,沂蒙人民把雜糧做成煎餅捲起大蔥充飢;抗戰時期,沂蒙紅嫂半夜起來推磨,攤煎餅送給前線子弟兵。

  沂河水,蒙山柴,沂蒙煎餅養育了趙永一在內的一方兒女,在他們心裏,煎餅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主食的存在,而是對家鄉的記憶,對沂蒙精神的傳承。

  閃電新聞記者 劉桂秋 李春曉 臨沂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