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菜發源於揚州、淮安,並因此而得名。並以揚州、淮安為中心,沿大運河一線,對南北數百里區域的飲食風貌有著深刻的影響。

相傳淮揚菜發源於春秋時期的吳國,至漢代淮揚菜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儘管淮揚菜一直到了唐代才開始享有盛名,但是秦漢時期,淮揚地區的菜品烹飪已經形成了鮮明瞭區域特色。

漢代淮陰人枚乘的《七發》裏記載了很多與當時淮揚菜有關的材料。《七發》一書假託楚太子與吳客二人對話,吳客以「食、住、行、樂、色、獵、遊」七件事來向楚太子闡發人生哲理。通過「食」的這部分內容,可以很好地窺探出當時淮揚地區的飲食特色。

吳客的談話裏列舉了當時淮揚地區的許多食物,其中談到了一種主食,「安胡之飰」,即菰米飯,其實就是指今天的茭白籽。茭白籽為南方水鄉所特有,在當時應該是那一地區人們的常見主食。

當時淮揚菜裏的美味佳餚有狗肉、山膚,「肥狗之和,冒以山膚」,喫狗肉一直是江蘇、安徽北部一帶的古風。此外還有熊掌、豹胎,也在當時開始都被視為美食。

漢代,淮揚菜就已經有了刀工精細的傳統,鯉魚通常都被切成薄片製作。精細的刀工需要用到俎(砧板),江蘇地區曾經出土過漢代的木製俎,更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漢代的淮揚菜儘管還處於發展階段,但是一些現代淮揚菜的基本特徵已經開始出現,例如充分利用當地山林川澤的食材、注重刀工、以及一些烹製方法等。

總之,淮揚菜在漢代已經出現了,今天的淮揚菜就是在這一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


有是有了,不過並不是最興盛的時候。

淮揚菜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但是一直到隋唐時期纔有了較大發展,明清時期最為興盛。

西漢時期的淮安辭賦家枚乘所著《七發》中就詳細描述了當時淮揚地區豪宴中的菜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