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罗印?】

台湾连锁咖啡店85℃因为蔡英文总统到访,被大陆网友指控为「台独企业」,因此发声明表态支持「九二共识」。其实,台商被迫表态非头一遭,在两岸尖锐对立下,民共毫无互信,任何事都可能被无限上纲,而台商又不可能放弃大陆13亿人口市场,也不愿伤害台湾人民情感,沦为两岸僵局下最尴尬的夹心饼。

民共零互信 激化宁左勿右

蔡英文政府执政以来,两岸当局之间没有政治共识,连最基本政治互信也付之阙如,双方猜忌质疑越来越深,大陆也不断紧缩台湾国际空间,以更明确的「一个中国原则」施压蔡政府,像是要求外国航空公司修改台湾名称标注、阻绝我参与重要国际会议等。马政府时代两岸间存在的创造性模糊空间,现在变成越来越清晰的战略对抗。

在两岸毫无互信下,无论大陆官方或民间,甚至媒体或网路言论,都出现更激进且「宁左勿右」倾向,包括大陆网友起底台湾艺人过去言行,扣上台独艺人帽子,这次85℃被网友指控为台独企业,也是类似情况。

从大陆角度看,蔡政府虽强调「维持现状」,宣称两岸政策会遵从《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推动,不过诸如最近课纲调整、呼应美国印太战略等,都让北京感受到「去中国化」和「联美抗中」的敌意。

最尴尬的是必须往来两岸、维持两边关系的大陆台商。他们的言行既要符合大陆中央的「大方向」,又要顾及台湾民众立场,往往沦为夹心饼,两面不是人。两岸僵局让台商动辄得咎,成最大受害者。

诚如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所说,两岸情势越对立,大陆民间的反独和爱国主义情绪就越激昂,也更敏感,很多行为都容易被放大检视,也使得涉及两岸议题的尺度越来越窄,并从官方的「无互信」,外溢到民间的高度「互疑」。

解两岸僵局 为台商找出路

对蔡政府而言,与其发动文宣战,批判大陆方面对台再次无情打压,不如冷静思考问题症结,尽快找出化解两岸僵局的方法。小英既然已经提出遵从《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政策框架,何不进一步阐述两岸在《中华民国宪法》下「同属一中」的法理事实,确立两岸关系的性质,明确两岸的政治定位,消除北京对民进党政府可能推动台独的深层疑虑,迈出民共政治互信第一步。

两岸僵局不解开,台商成为夹心饼,不会是单独的个案,任何从事与两岸有连结的事业或活动,都可能成为下一个85℃。解铃还须系铃人,蔡政府应正视问题核心,找到两岸解套之道,才是负责任的表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