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抱怨月光族

现在出现月欠族

他们比月光族还惨

不仅每个月工资花个精光

还欠了一屁股债,越欠越多

月欠族们的债主

大多是网贷平台

中国有2243万人在这些平台借过钱

截止至2018年底

各平台累计借出8万多亿元

大多数人不了解网贷的水有多深

这行业用一句话形容就是

没有最坑,只有更坑

网贷APP等手机软体

它读取了你手机上的通讯录

市面上超过半数的网贷APP

都会强制读取手机通讯录

不然就无法注册或者借款!

网贷逾期 炸通讯录

27岁的小媛从未想过生活会这样失控。回想最初,债务从一两万元滚到近三十万元,只是短短28天。

二十多天里,她下了90多个借贷App,一些钱是到手了,可是网贷的口子一旦打开,随即而来的是意想不到的「无底洞」。

还款期一到,当天催收电话就来了。随后开始爆通讯录,家人朋友相继接到电话威胁恐吓,这意味逾期者通讯录里的所有人,包括家人朋友甚至是并不熟悉的联系人都可能成为被催收的对象。

更让她感到惊恐的是,一些带有侮辱性的简讯和不雅P图也被群发到各处。当个人通讯等隐私信息曝光在网贷平台和催收公司面前,小媛此刻不如意的生活人尽皆知,名誉毁于一旦,隐私和尊严更是无从谈起。

一旦逾期被爆通讯录,频繁遭到催收骚扰,日子不得安宁但却无计可施。

曝光借款人隐私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早在下载网贷App点击同意授权「读取通讯录许可权」、「同意交出通话记录」开始,通讯录里所有人的信息已成透明。而这样的同意授权,往往始于借款人的无意识与疏忽。

通常当你打开App时,一个允许读取联系人,允许读取定位等信息的页面是一闪而过的,随后才进入贷款申请环节。

而且有些网贷App并非从应用商店下载来的,而是通过扫描指定的二维码,绕过苹果手机的App审核机制安装到手机上的。在扫码下载网贷App后,用户需在手机里选择「可信任」设置才能打开。

进入网贷App之后,还需经过信用评估才能结款。信用评估即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大都包括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学历、婚姻状况、紧急联系人、手机运营商网上营业厅的账号信息、银行卡、芝麻分授权等。

另外,一些App会使用大量的SDK(软体开发工具包,可以理解为一种植入App的第三方工具包),这些SDK也会获取使用许可权,例如融360也嵌入了49款SDK。不少SDK会直接获取用户的网路连接、精确地理位置、手机状态与身份等用户信息。

这些数据一旦交出,意味著个人隐私尽被网贷平台掌握,而且有可能分享给催债公司或是其它第三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P2P平台 「你我贷」 被曝65000条贷款数据在暗网被明码标价售卖,卖方称数据是从线下渠道流出。从目前卖家公开的截图可以看出,售卖的贷款数据有三个维度,包括用户真实姓名、手机号和所在地区。

如何解决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

今年2月,《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修订草案中特别新增了「不得强迫收集个人信息的要求」。

此次《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修订草案提出的新方案,即当产品或服务提供多项需收集个人信息的业务功能时,平台不得违背用户的自主意愿,强迫用户接受信息收集请求,不得通过捆绑各项业务功能的方式,要求个人信息主体一次性接受并授权同意各项业务功能收集个人信息的请求。

当我们的个人信息真的被泄露时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也可以向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举报(jubao.nifa.org.cn/ipnif

网贷这行业的现状

不是我们哪一个人就可以轻易改变的

我认为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谨慎再谨慎

不要随便从网贷平台借钱

就算是急需用钱

也要考虑后续自己的还款能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