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

一三〇六

期;歡迎關注。

這是目前網路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二級課程「筆勢」

第二十四集|橫豎的複合筆勢(4)

什麼是包裹?

|筆記|

L2-24 橫豎的複合筆勢

我在二級課程第九課(

鏈接

)中介紹過傳為歐陽詢的《三十六法》,這篇文章提到「包裹」有五種不同的情況:「

謂如『園』、『圃』打圈之類四圍 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兇』,下包上;『匱』、『匡』, 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類是也。

這裏涉及五個筆勢,原本是五個部首,五個字。四面包圍的是「囗」字,本義是四面圍繞的一塊地方,這不是「口」。上包下這個字是「冂」(jiong1),意思是郊外。下包上是「凵」(qian3),本義是嘴巴張開。左包右是「匚」(fang1),指古代一些放東西的方形器物,如櫃子。右包左這個「勹」字就是「包」的本字,發音也念 bao1。在書法中,這五個部首就是五個筆勢,中間是四面包,旁邊的都是三麵包,網開一面。

其中有兩個筆勢我已經講過了,這就是右包左和上包下。右包左是鉤裹勢,上包下是鉤裹化勢。

一、右包左,上包下

《玉堂禁經》講解「

」字時這樣說:「

此狀上畫平勒而仰收,其次暗築而憿鋒左右,謂之鉤裹......

」這裏「憿」通「激」,就是快速的意思,以前講過。

我來解釋一下,「頁」字第一橫是「平勒而仰收」,「平勒」是「永」字八法第二筆,用尖鋒趯,而「仰收」就是向上收筆,這是小圈動作。接下來「其次暗築而憿鋒左右」,

「暗築」是起筆和上一筆粘連,然後快速地左右兩豎,這就是「謂之鉤裹」。

這「頁」字沒寫完,我先不講下去,這裏用黃色表現的框架,唐人稱它為鉤裹,上包下。「頁」字本來第一筆是橫,第二筆是一啄,現在這一啄和下面的豎筆連寫了。

《陰符經》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如「白」的框架,第一筆啄不是獨立分寫的,而是和左邊的豎筆連寫的,這樣寫出來的框架,就是上包下的鉤裹化勢。如果你單獨寫一啄,那就是另外的筆勢了。

又如「自己」的「自」,如果一啄和左豎連寫,那框架就是鉤裹化勢。如果一啄分出來單獨寫,那筆勢的分法就不同了。

還有一點要注意:

鉤裹勢也好,它的化勢也好,都有一個鉤,或者趯。如果整個筆勢沒有包括任何鉤趯,就不是鉤裹勢,只是豎筆勢。

「趯」是「永」字八法第四筆,需要先踆鋒,寫起來比較慢,多用於真書和行書。草書中往往用鉤,你看這兩個草字,外面的框架都是鉤裹勢,最後都是用鉤的。

王羲之《初月帖》的「月」 字,也明顯有鉤,跟索靖《月儀帖》的寫法非常相近。

像這個「英」字的中間,就是豎筆勢,因為它沒有一個鉤或趯,所以不是鉤裹勢。

二、下包上:玉函勢

下包上作為書法筆勢,叫做玉函勢。「函」是放東西的盒子。玉函勢是一個專稱,如果沒有這個專稱,那就是豎筆勢一開半,抬筆一次。

這是日本古籍《紫薇字樣》中對玉函勢的說明,它說「一名回抱向上」,當時有這樣的名稱。

如果你查字典,「凵」是一個部首,這個三角形跟他是同部首的,音 qu1,「△」也是放東西的器具,《說文解字》說用柳條編成,古代用來盛飯。在書法中可以看為是玉函勢的一個化勢。

《陰符經》中有四個「陰」字,其中三個最後一個筆勢就是玉函化勢,簡單地說就是玉函。《陰符經》第一行第一個「陰」字,下面紙張破損,但從其他三個「陰」字可以推測到它的寫法。《陰符經》你寫熟了,破損地方原來是什麼樣的,慢慢就可以估計出來了。

這是張旭寫的「矣」字,上面是玉函,《陰符經》中也有一個「矣」字,破損了,從殘跡來推斷,應該是這樣的,這也是玉函。

我們知道,只有橫豎筆畫的字,不容易生動,如果改為斜線條,就比較有姿態。

王羲之《東方朔畫贊》中的「陰」字最後的玉函勢,三筆都採用了斜線條,看起來就比較活潑。

這個寫法王羲之也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早在隸書中已經有這樣的安排,如「垂」、「去」,所以影響到後來的書法家,如褚遂良、柳公權都有這樣的處理。

三、左包右

左包右就是這個「匚」 字。本意是盛放東西的櫃子。

它當做一個書法筆勢沒有專稱,為什麼呢?

以「區」字為例,「匚」是拆開寫的。

行草書中「匚」的上面一橫和中間三個「口」 組合,剩下「匚」的左豎和下面一橫,組合為另一個復合筆勢。

這樣一來,把「匚」字的比劃拆開了,它就不成為一個單獨的筆勢。

在真書中,如褚遂良和柳公權,也是這樣處理的。

有時候會先寫「匚」字的左邊一豎,然後再寫右邊的筆畫,如「臣」字。

其實是把整個字變成了一個四開的豎筆勢。

「匚」字上下兩橫,也拆開和其他筆畫組合。

王羲之、智永等寫「臣」字,都是這樣取勢的。沒有人,把「匚」字寫完才寫中間筆畫。「匚」字在這裡就拆成了三筆,一個豎,兩個橫筆。

在行書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使轉,

如這個「臨」字。左邊也是「臣」字。豎筆勢的組成非常清晰,真書的寫法就來之於此。

在歷史上,真書是最晚產生的,它綜合了隸書、草書和行書的一些特點。

其他的變化還有,如「匡」字也是「匚」部。這個字本來全部筆畫都是橫豎,很容易寫得呆板。怎樣能加一個斜線條呢?智永把上面的一橫改成一點,效果馬上就不同了。

簡言之:

「匚」字經常拆開和其他筆畫組成筆勢。

單獨寫一個「匚」字,是奮筆勢一開半,抬筆一次,沒有專稱。

四、什麼是「圍」

現在講解「囗」。注意這個字不是口。在真書中,往往「囗」寫得大點,「口」寫得小點。「口」是人 的嘴巴,「囗」是一塊地方。「口」字中間沒有其他筆畫,所以可一次過寫出來。

如王羲之這個「口」,豎筆勢兩開,抬筆。「囗」是古字,現在很少單獨用了。中間往往還有其他筆畫,如「國」「囚」等字。所以「囗」 無法一次過寫成。

「囗」字在書法中稱之為鐵城勢,鉄圍勢、平四角勢等等。

《紫薇字樣》說「一名四圍包裹」。很明顯這個名字來之於《三十六法》:「

謂如『園』、『圃』打圈 之類四圍包裹也

」這句話。所謂鐵城勢,取像於古代的城墻。為了強調四麵包「圍」,我想鉄圍勢這個名稱比較好。古代小說中常有「圍得鐵桶似的」這句話。

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說:「

鐵城之法,左豎與下畫相連,以配右肩之勢。

」他沒有講清楚左豎和下畫怎樣相連。

我們現在寫鉄圍勢,下面一畫是最後寫的。

跟剛才「匚」字一樣,把鉄圍勢拆開了。所以左豎和下橫是兩筆,是不連貫的,但在草書中, 圍法不同。你看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草書「因」。一個 「囗 」,用了左右相對的兩個弧形。

所以在真書中,鉄圍勢實際上分解了。左、上、 右三面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鉤裹化勢。留下最後一橫,要和中間那些筆畫去組合。如果實在不能組合,那就只好單獨算一個筆勢。

草書就不同,像懷素這個寫法。先寫一豎,連上去然後寫一個很大的圈,把其餘三面圍住。

通常來說,好像這個「田」字。草書中經常是由左右弧形寫成「囗」,然後寫中間筆畫。但行書,

真書已經把「囗」字拆散。這個時候最後一橫已經和中間的筆畫另組筆勢,就不能稱為鉄圍勢了。

但有時候也有例外,敦煌寫經殘卷有一個作品,其中有兩個「鼻」字,中間是「田」,左邊就是通常的寫法。右邊「田」字的寫法,是用了奮筆勢,豎筆勢各一開來圍。可見古代也有在真書中用類似草書的方法,圍出一個框架,然後寫中間的十字。

書法取勢,比依照筆順寫字寬容度大得多,這就可以造成很多藝術變化。

這裡有個理論問題,《三十六法》說「

謂如『園』、『圃』打圈之類四圍包裹也。

」所謂「打圈」,不是真正的圓圈。因為我們知道,書法中寫一個圓圈會遇到絞鋒問題。所以通常是分為兩個半圈,也就是兩個內向圈來寫的。

智永這種圈法,就是用兩個內向圈組成包圍。但寫起來手腕左右來回幅度很大。

王羲之的圍法不同,他用一小豎加上大半圈,應該說比智永還高明,更適合人的手腕。即寫出來了包圍,手腕來回又比較少。

其實跟寫鉤裹勢很相近,各位可以試一下。

到了真書中,只要稍微拉成直線,鉤裹化勢就寫出來了。

這就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神通還是有高低之分的,讀帖時配合書空。你就可以比較智永和王羲之技法的不同。

謝謝各位。

本節要點:

五種包裹:上下左右中。

鉤裹、鉤裹化勢、玉函、鐵圍。

左包右沒有專稱的原因。

複習思考:

皇象《急就章》「匈」字,包括幾個筆勢?

第一個行書「同」字,有什麼筆勢?

第二個草書「同」字,你怎樣分筆勢?


「黃簡講書法」

二級課程|筆法

(點擊標題即可觀看視頻內容)

01、

筆勢——古人的「勢」是什麼?印刷體有「勢」嗎?

02、

筆勢專講:為什麼你寫的字不叫書法?

03、

一個「點」,原來有這麼多種「筆勢」!

04、

簡單一「點」,你能寫出幾種筆勢?

05、

書法十三勢:你知道這套「筆勢」系統嗎?

06、

王羲之:什麼是「斜畫緊結」、「橫畫寬結」?

07、

「二王」系統高度精確的筆法體系,超乎你想像!

08、

捺的筆勢:柳葉勢怎麼寫?「戰行」是什麼筆法?

09、

五勢——張旭筆勢系統的重點

10、

轉折處——古人都用哪些「筆勢」?(鉤裹勢和鉤努勢)

11、

「使轉」如何催生「筆勢」?(袞筆勢的本質)

12、

什麼是「使轉」的「使」?——鍾繇與王羲之的差異

13、

王羲之如何快寫?偉大的「筆勢」高手!

14、

張旭的創舉:歷史上唯一的「二王」書法系統

15、

王羲之、褚遂良的「點」,你為什麼寫不出來?

16、

「兩點水」化勢:龍爪、羊角、鐵鈴、布棋...

17、

三點水,六筆勢:古人是怎麼寫好的?

18、

四點聯排:有哪些筆勢?怎麼寫?

19、

筆順與筆勢:書法為什麼與寫字不同?

20、

「點」法31種筆勢——古人如何靈活運用?

21、

張旭祕傳「五勢」,揭示「使轉」本質

22、

搞懂「筆勢」的關鍵,是要清楚如何「使轉」

23、

「草字頭」蘊含了哪些筆勢和化勢?

四年書法老字號,傾力奉獻

|悟空|

羊狼毫中號

蓋世英雄,百變神器

或點擊「

閱讀原文

」即可選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