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

如果註定會成功

那麼晚一點也沒關係。

提到抽象派繪畫,你會首先聯想到,哪一位藝術家?

二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抽象派繪畫成為 20 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而抽象繪畫又大致可分為,幾何抽象與抒情抽象兩大流派。其中,幾何抽象流派,又以蒙德里安為代表。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不是蒙德里安,而是抽象繪畫流派另一位重要的藝術家巴尼特 · 紐曼。

巴尼特 · 紐曼

Barnett Newman

1905年1月29日-1970年7月4日

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

抽象表現主義的代表之一

色域繪畫流派的先鋒人物

當你第一眼看到巴尼特 · 紐曼的作品時,心中肯定是這樣想的:" 這不就是一條線嗎?我也能畫!"

紐曼《Be I》, 1949 年

但就是這樣的 " 一條線 ",使得他的作品《安娜的光》,於2013年被一位不知名的神祕買家,以約1.057億美元的價格私下成交,目前該畫排在世界最貴繪畫的第17位。

紐曼《安娜之光》,1968 年

2013年 5月14日,紐曼的油畫《Onement VI》,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 0.438 億美元的價格,被一名神祕買家收購。

紐曼《Onement VI》,1953 年

2014年5月13日,又有一位不知名的神祕買家,以0.842億美元的價格,在紐約佳士得拍賣公司,拍得紐曼的油畫《黑火 1 號》。

紐曼《黑火 1 號》,1961 年

就是這樣,原來默默無聞的紐曼,突然有3幅作品闖入,世界最貴100幅畫的行列,引起世人轟動,由此紐曼一舉成為,國際繪畫市場的新寵兒。

紐曼《是誰在害怕紅黃藍 II》

你可能會在想,紐曼的畫作不過寥寥一兩條線,怎麼就賣出一億美元的天價了?

紐曼《Onement I》,1948 年

比如他的《Onement III》,你可能認為紐曼只需要花幾分鐘,就能畫出這一條線了。但私房姐相信,一切絕沒有那麼簡單。

紐曼《Onement III》,1949 年

1905年1月29日,紐曼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父母是來自波蘭的猶太移民。高中時的紐曼,便展現出對藝術的濃厚興趣,經常逃課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各類美術展覽,並加入 " 藝術學生聯盟 ",學習、研究繪畫。

後來紐曼在紐約城市學院攻讀哲學專業,並輔修繪畫課程,該校一共出過 11 位諾貝爾獎得主,而紐曼則由於經常逃課,大多數課程都是勉強及格,所以他在校時,絕對談不上是一名好學生。

大學期間,紐曼就已經開始創作一些抽象作品,只不過當時的作品還不夠成熟,當時他的偶像是馬克 · 羅斯科。

即便到現在,我們也總是能在紐曼的作品中找到羅斯科色域繪畫風格的影子。

馬克 · 羅斯科《Ochre and Red on Red》,1954 年

紐曼《Two Edges》,1948 年

1927年,稀里糊塗畢業後的紐曼,曾到父親開的服裝廠上班。沒想到的是,1929年紐約股市大崩盤,他父親的服裝廠也因此陷入困境。

在此之後,紐曼轉行,從事過美術代課教師、劇團經理、建築繪圖員、作家和評論家等多種工作,甚至熱心文化事業的他,還在1933年給自己,提名參加過一次紐約市長的競選。

困境潦倒的紐曼,沒有賣出過幾幅作品,做過的工作也都收入微薄,還常常失業在家。誰能想到,這位未來對很多藝術家,都有著深遠影響的抽象藝術大師,考了三次藝術教師資格證,都以失敗告終,還在第三次考試時,水彩畫測試只得了 33 分。

即便生活屢屢受挫,紐曼卻始終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的藝術創作。

畫室裏堆了一幅又一幅的作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後來又因為不滿意,幾乎全被紐曼毀了。日子最艱難的時候,他甚至得靠妻子微薄的工資度日。但這所有的一切,並沒有阻止紐曼在未來,成為一名偉大的畫家。

最初,紐曼的作品,在當時的藝術大潮中,是個不折不扣的 " 非主流 ",極簡的外形、未標示的主題、去物質化的表現形式……

說白了,當時藝術界,對他的作品壓根就不認可。

紐曼《Canto X from 18 Cantos》,1964 年

不過,成功的道路,總是離不開環境的造就。

二戰後的美國,抽象畫派的 " 異軍突起 ",讓世界藝術的中心,由巴黎轉到了紐約。

傑克遜 · 波洛克《One: Number 31》, 1950 年

紐曼的春天就這樣到來了。

抽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美國畫家傑克遜 · 波洛克、馬克 · 羅斯科和德 · 庫寧等人,這些人的作品已成為當今國際藝術市場拍賣的中堅力量,當然其中也包括紐曼。

紐曼《The Wild》,1950 年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就是這麼簡單的幾筆,紐曼或許就得花上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去畫,他也並沒有用尺子作畫,也沒有套用任何格式,來測度出這些圖案,而憑藉的只是他幾十年來,藝術實踐所積累下來的判斷力。

你可以根據畫作表面漂亮的肌理,上面的筆觸清晰可見,看出它們是手工繪製的,色彩也從來不是現成顏料直接擠出來了事,而是各種顏料混合後細膩層疊出來的效果。

紐曼用垂直的細線,來分隔大塊的色彩,他稱這種細小的線條,叫 "Zip(拉鏈)",這種稱呼雖然有點無趣,但確實非常形象生動。

這些抽象的硬邊繪畫,擁有極強的空間感,簡單,卻又耐人尋味。

紐曼《Canto XV from 18 Cantos》,1964 年

儘管抽象繪畫流派自誕生以來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但關於這個複雜的流派一直缺乏某種有說服力的理論闡釋。

不僅對於公眾來說,抽象表現主義的欣賞和接受是困難的,即使對於藝術史和評論界,抽象主義的價值和意義所在也是含糊不清。

而在抽象表現主義畫派的畫家內部,也存在不同的風格和觀念。

但紐曼始終相信精神藝術的抽象內涵,並認為藝術之美在於充滿著神祕感與不可知的東西。

" 藝術家以他的慾望、他的意志來建立有序的真理,那便是他對生命與死亡的神祕性態度的表達。可以說,藝術家像一個真正的創造者那樣探究宇宙。"

紐曼 " 形而上學 " 的藝術作品,還影響了當時眾多藝術大師。

1962年,伊夫 · 克萊因受紐曼創作於 1953 年的《Onement VI》的啟發,乾脆把其中的豎線去掉,創作了一系列單色繪畫作品引起國際繪畫界的轟動,其畫中所用的藍色甚至被國際上命名為 " 國際克萊因藍 "。

伊夫 · 克萊因

法國藝術家 Reine Paradis 的 " 克萊因藍 " 攝影作品

不僅如此,藝術和時尚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對淵源已久的雙生子,GIADA 創意總監 Gabriele Colangelo,就在 GIADA 2017 春夏系列中,大量運用了紐曼藝術作品中的元素。

紐曼的 "Zip" 與 GIADA 2017 春夏系列

一天,Gabriele Colangelo 來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當他目睹紐曼畫中那種簡約大氣,但又充滿色彩的衝擊力和野性的筆鋒的結合,便想起了現代成功女性的特質——姿態優雅卻又帶著幹練的風度。

GIADA 2017 春夏系列

於是他將紐曼的藝術作品,結合到自己的設計當中。神祕而獨立的光帶,將畫面一分為二,一如男性與女性,或者是古老與現代的藝術碰撞。

或許,具有超前意識的人,註定是孤獨的。

紐曼在世時一直不被看好,直到1985年,一位不知名的美國收藏家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紐曼的《尤利西斯》之後,紐曼的繪畫才逐漸受到世人的重視和認可。

紐曼《尤利西斯》,1952 年

目前,紐曼的作品不僅被拍出高價,而且在世界各地的重要美術館都有收藏。

包括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華盛頓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倫敦泰特美術館、柏林國家博物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等等。

儘管紐曼對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沒有高屋建瓴的感知,但他卻仍然沒有放棄藝術創作,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

1970年7月4日,紐曼因心臟病複發去世,享年65歲。去世時在他工作室的牆上,還留著未完成的巨幅遺作《是誰在害怕紅黃藍 IV》。

紐曼《是誰在害怕紅黃藍 IV》

雖然紐曼在世時,其畫作不被理解,飽受孤獨之苦,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上帝給了他一個,一生堅定不移支持他的偉大妻子。

紐曼與他的妻子

紐曼去世 9 年後,他的遺孀通過節衣縮食設立了巴尼特 · 紐曼基金,以資助藝術創作的方式把紐曼的藝術思想傳遞下去。

因為她堅信,只要紐曼的精神之火不滅,總有一天,人們會讀懂並欣賞他的作品。

那麼,晚一點也沒關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