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冷戰背景的電影也行~


電影/幻影計劃作者:遠方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們再一次躺槍,這多年以後的洗白不知道會不會在國際上掀起一場風暴,但是能講事件做以批露也讓我們這些喫瓜羣眾瞭解了一些歷史事件。總是好的。

一旦一部戰爭片冠名真實事件改編,基本無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客觀描述這一事件的始末,並樹立起某個英雄的偉岸形象;第二種是主觀描述後接著樹立起一個偉岸英雄的形象。很明顯本片是後者。可能在米國人的眼裡,老毛子就是喝酒就是不渴望力量而去渴望其他。要不就是喝酒要不就是準備喝酒。幾乎沒有中和一點的表達方式。

作為一個敵對國去拍攝一部屬於敵方的基於歷史事件的一部電影。導演顯然覺得本片就應該這樣。迪米作為一個老當益壯的形象出現,肯定是一身正氣大義凌然的。而布魯尼則被描繪成為一個心懷不軌乘機起事的基於蘇聯考慮的激進分子。結局當然是米國式的美好生活版。

但這種描繪卻使得整個事件缺乏基本的敘事完整性。更多的是以一種參雜了個人情感的故事作為主線。而基於「真實事件改編」這幾個字導演並沒有做過多的考慮。似乎真實事件只是一個命題的基點。更多的是導演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從而使得這個主題進一步升華為人性。這在本片臺詞中就有一句「米國很注重個人權益,他們不會放棄每一座城市」就是這句基本上突出了本片作為一部敵對國家對於敵國的一種主觀臆測。因此這部片子的客觀成分基本上微乎其微。

再說那個中途過來的技術人員,對於一個基本上嘗試了多艘艦船的一個技術工程師,幽閉恐懼症這樣的說辭顯然很不合理。而這個更加凸顯了米國的對於人物的刻畫的比較矯情的一個細節體現。而對於發射核彈這個高技術人物當中的最後執行人的婚戒的描寫又一次大聲的告訴我們,這是一部米國電影。這真的是一部米國電影,你別看他披著改編真實事件的外衣以及老毛子的故事框架,他依舊是一部米國電影。

所以當我們繼續沉迷於事件本身的時候導演已經悄悄的將故事轉移到了人性。至此從一個美好的開端到一個完美的收官,總體來說基本上符合了米國的三大特性。細節,人性,大團圓。一直到結尾我們也沒有明白這到底講述了一件怎樣的故事,這裡面的那麼多的為什麼有誰來給我解答一下。沒有人,沒有人會解答你。隨著迪米那蜜汁微笑。整個電影護著說整個故事就這麼結束了。留下的疑問不得不求助於度娘了。原來度娘比電影講的更加明白。

湊合看吧,just a movie。沒別的,你要是想通過它瞭解一些歷史真相還是可以的,但僅僅就停留在這是一個真實事件而已。至於細節。只不過是導演想讓你看到的罷了。


合夥人(The Company)

雖然是電視劇(而且只有3集),但應該是公認的關於冷戰時代美蘇間諜題材的優秀作品,不少個重點事件都有涉獵,想要冷戰調調,這片子一定得看看。

另外X戰警第一戰也和導彈危機有掛鉤,而且整體風格挺冷戰的,又打,也值得看看。
奇愛博士。。。
《再見列寧》


諷刺古巴的反智特務
《衝破鐵幕》、《布拉格之春》、《第一滴血》系列、前期的《007》系列、《晚安,好運》、《驚爆13天》、 《紅色黎明》、《獵殺紅色十月》
電影:祕密特工(The Man From U.N.C.L.E.)、英劇:心戰(THE GAME)
一直對冷戰方面的電影感興趣,以前看過007系列的,那個時候的007瀰漫著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有些還會涉及到中國(不過中國人在裡面好像不是什麼好人)。還有《戰爭之王》,涉及到冷戰時期的軍火交易。還有一個名字好像是叫《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模仿紀錄片的形式,做的比較逼真。還有哪些電影呢?如果涉及到中國的就更好了。

法國電影《蛇》(1973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