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和氣氛都很好,效果明顯優於第四季前六集。

如何評價圓桌派第四季第二期「高配:「隱形貧困人口」」??

www.zhihu.com圖標

武志紅輸出知識很圈粉,蔣方舟不再賣慘,梁文道竇文濤回歸舉例和詢問的位置,各得其位。

對了,實在要是挑毛病的話,就是梁文道和竇文濤伺候不動武志紅,現場發揮的功能有重合。私心認為如果把文道換成李玫瑾老師,跟武志紅深挖一下兒童心理,那蔣方舟和竇文濤就可以專心講段子了。


扎心一期,說兩個小感悟。

1.我們確實喜歡歸罪他人,所以更該時時警醒

「我現在這樣xxx都是因為原生家庭xxxxx……」這是一種典型的歸罪思維,我們總想著藉由責怪別人來解釋自己失敗的理由,逃脫內心的挫敗感。

我問自己,也曾經通過責怪家庭的不完美來心安理得的成全自己的不優秀嗎?好像是有的。

再想一想,我承受過這種被歸罪嗎?

父母因為小三鬧最兇的那幾年,我媽最常說的就是,「要不是為了你們,我早就離婚了……」真真實實見到一個女人在婚姻裏歇斯底里的樣子,痛苦,軟弱,可憐,被全方位摧毀自信,我很難理解她為什麼要為了我們將就婚姻裏紮腳的釘子,為了我們將就她的人生?作為孩子其實也承受不起這樣的重量,所以後來我勸她放手了。

可能我們很多人的家長都喜歡把自己架設到一個犧牲者的角色,我不反感這一點,因為這並不只是一代人思維的定式,而是我們自古以來接受的文化薰陶就是這樣子的。但我依然覺得我們首先是獨立的人,其次才扮演著家庭裏的角色,我父親的父親教會了他自私,我母親的母親卻教會了她善良和隱忍,為了孩子可以犧牲一切,這其實是不對等的。正因為我愛她,所以更希望她快樂。

扯的有點遠,但我想表達得是,我們其實討厭被歸罪,卻不知不覺從家長那裡學習了歸罪他人,這種思維定式是需要我們去警醒和克服的。很難,但有必要做。

現在網上很多鍵盤俠,一遇到事就喜歡怪這個怪那個,我相信他們可能生活中也常被歸罪,才會藉由指責別人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希望他們能去看一看這期節目,或許會有所收穫。

2.既然厭惡被控制,為什麼又要去控制他人

要做不控制子女的好父母真的不容易。

自我倒推,如果你的孩子哭鬧不止,拚命纏著你陪他玩,你會責備他不懂事,讓他安靜一會兒嗎?我想我會的。

雖然我沒孩子,但我養過貓。蠢小孩打碎了杯子,尿在了牀單上的時候,我也曾帶著一種主人的權威去責備它,通過拍腦門一類的身體懲罰讓它記住。這其實就是控制。

我們討厭父母總是管東管西,決定我們上什麼學校,找什麼對象,21世紀還端著封建大家長的權威,但當我們真的做了家長,可能也會忍不住去構建自己的權威。

細思恐極,我們一方面厭惡著被控制的人生,一方面又在重蹈覆轍。

所以能民主的,被鼓勵的,不扼殺天性的長大,真的是一種莫大的幸運。我們想成為這樣的家長,卻還有很長很長一段路要走。

沒有一個家庭是完美的,沒有一個家長是完美的,我們都是在學習中成長,越是懼怕原生家庭的影響,越該積極抵抗那些負面消極的思維慣性,至少讓我們的下一代,過的比我們好。


武志紅他們開玩笑說蔣方舟很會做人,提到了討好型人格。其中有一種,是因為不在意不爭論,內心冷漠淡漠,所以對方怎麼說怎麼做,那就怎樣。不反抗,甚至還能一定程度積極反饋。大概我就是這樣的,越是不在意的人對人會越輕鬆淡定,安定的關注,給人一種極好相處的感覺。越在意的人事,越槓。很少與人發生爭執,在人羣中永遠是最好脾氣的那一個,但是開始在意的時候,對待親密的人,就開始槓了。這種討好型人格真不好,吸引你不喜歡的人,讓自己喜歡的人害怕,但是好像一時半會又改不掉。

道長小時候就好厲害了,我們經常覺得自省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質,但是道長在小時候就有這樣的特性了,他真是一個神奇有魅力腦洞大讓人想要去挖一挖的角。這一集,粉上道長~~~內省。

方舟提到在家庭中習得跟權威溝通,也讓我感觸頗深。放到我身上的自我觀察,引申出來大概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武老師聊蝙蝠俠,第一次知道原來這個情節是講弒父,也許不一定是電影本意,但是這個點很有意思。

還是好喜歡聽道長講話!!!


在看。。。。。

看個熱鬧就好,需要注意鑒別,別太當真,比如某個點,嘉賓說不知道愛了,可知道恨。再者國外成癮性也是一樣的,無論男女孩子,一樣是非常頭疼的問題。

再者基本都說的原生家庭的怨,恩在哪?可能這種方式節目才富有戲劇效果,也更容易共鳴,畢竟悲劇纔是最美的。

想到這有個有趣想法,如果通篇只說恩,會有什麼效果呢?

嘛,節目倒是挺有趣。


剛看完這一期。很值得探討的話題。我只說兩點。

第一,從孩子的角度是不是也分為兩種,另一種可能更願意被管制,因為被管著其實是安全舒適的,出了問題有父母出面解決。不被管著就意味著自己對自己的一切負責!很多孩子可能不願意活的這麼累,更喜歡活在舒適區。對比被管著的不爽和獨立面對生活的殘酷,更多的孩子會選擇被管制。

周圍的環境也在不停的強化著,叫孩子聽話!聽話的孩子得到學校和家長各種表揚,也會伴隨物質獎勵!聽話的孩子活的更輕鬆。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把自己的個性隱藏起來,學著討好強勢,得到各種安全和滿足。而那些反抗的孩子多數被鎮壓!

第二,經濟獨立是基礎,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就不會有獨立的人格!這是很早就提出過的問題。經濟獨立不一定人格獨立,但是經歷不獨立肯定沒有獨立人格!


蔣方舟的爸爸和家庭財富龍虎榜,這個太搞笑了。

武志紅對自己的心理諮詢老師上癮,我身邊也有小姐妹去做心理諮詢,我發現也有上癮的傾向。

會上癮我以為負作用也不小呀。 錢和心理都被心理老師掌控,萬一依賴的心理老師改行了,咋整。

武志紅的觀點還是有點極端,家長要考慮經濟家庭運轉,不可能什麼都滿足小朋友,這個時候會有約束的,但不能說權力和自私。


本季質量最高的一集,乾貨慢慢。武志紅老師貌似找到了節奏,不像前面一期那麼尷尬。按照這集的水平,豆瓣評分回升指日可待


本季以來最喜歡的一集,突然喜歡上樑文道,以前對他無感的。

全集很多觀點非常贊同,將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這個問題詮釋的比較透徹,結合自身經歷和見過的聽過的故事,父母教育的優與劣都能在這一集找到原因。

不論是對自己對伴侶對家人對朋友,教育心理是我們重點關注的話題。


反抗吧少年

荊軻刺秦...

有些問題上 還是年輕


留個坑,等我再聽一遍後再來答。

另外說一句,我之所以喜歡這類聽別人講想法的節目(包括知乎),就是因為很多時候別人會提出你沒想到的點,或者別人會系統或準確的表達出自己不明晰的看法。

這期就是這樣。周迅他們太仙了,香港電影又沒怎麼看,這季其實就這期和996那期有共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