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巡弋飞弹  

每当中东地区发生冲突危机,美军往往先发动战斧(Tomahawk)巡弋飞弹打击敌国军事或恐怖组织目标,透过电视画面不断转播,让这款低空飞行的打击武器广为人知。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观察过纳粹德国V-1飞弹的攻击伦敦后,利用占领德国期间大规模搜集各类相关发展的资料、硬体与人员,送回美国之后加以分析、组装、测试,作为后续发展巡弋飞弹的基础。1967年,埃及用俄制冥河反舰飞弹重创以色列驱逐舰,再加上苏联推陈出新的各类巡弋反舰飞弹严重刺激,让美国不得不急起直追,发展巡弋飞弹。

1972年由通用动力公司开始研制BGM-109战斧巡弋飞弹、1976年首次试飞,1983年开始服役。战斧巡弋飞弹设计上能够兼具中至远距离飞行,由于巡弋速度只有0.7马赫,所以采取低空飞行方式躲避侦测,并以模组化设计能够携带次弹械传统弹头、核弹头,能够自陆地,船舰,空中与水面下发射。

战术型战斧飞弹于2003年起量产,隔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最大特色增设一具电视摄影机,在目标区飞行时可将影像以资料链传至指挥中心作为前一波攻击战果评估,如有需要可对其再度发动攻击,或者引导飞弹攻击新的目标。战术型战斧飞弹每枚造价约60万美元,为过去战斧飞弹造价的1/3,也成为美国大量生产的打击武器。

虽然战斧巡弋飞弹设计成可以由多种载具发射,不过空射型美国空军并未采用,陆射型巡弋飞弹在1987年与苏联达成核子武器谈判之后,美国已全面撤除,目前仅有海军使用战斧巡弋。

1991年波湾战争是战斧飞弹的处女秀,大量战斧巡弋飞弹从美军军舰上发射,摧毁伊拉克政军设施。此后,美国介入的区域冲突,包括第二次波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空袭科索沃、利比亚内战、叙利亚内战,都动用战斧巡弋飞弹攻击目标。由于巡弋飞弹属于管制武器,因此美国仅出售给最坚定盟国英国,部署于核子潜舰上。(吕炯昌/NOWnews) 

战斧巡弋飞弹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