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购物时遇到过需要先消费其他产品才能购买心仪物品的情况吗?这种购买机制俗称“配货”,在奢饰品品牌中尤为常见。谁也没想到,帆布鞋品牌匡威有一天会因为“配货”,引发一场舆论危机。

  01

  发布三天后,一张海报图引发热议

  4月2日凌晨,知名博主@小成故事多啊 发布了一条微博配文“真的有事吗”,并配上一张匡威线下门店的海报,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请穿着CONVERSE鞋款和服装(二者同时具备)至店”被特别标注。微博一发即引热议,截至4月3日,该微博已有近15万互动,热转最多的内容是“匡威这两年真的猪油蒙了心,莫名其妙一双帆布鞋搞这么多花里胡哨”。

  其实,那张海报图出自@球鞋地图3月30日的一条微博,原本只是一则发售提醒:“济宁,贵和匡威,1970s黑高,4月5日抽签发售!”这条微博并没有引起大量关注,截至4月1日,仅有200条评论。但从评论内容来看,多为“费解”“恶心”“神经病”等负面情绪词,网友对于匡威的这波操作并不买账。

  02

  声量上涨3.7倍,网友负面情绪暴涨

  从匡威近5日微博声量来看,4月1日才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有网友发帖吐槽自己去实体店购鞋需要配货才能买。而在当天@CONVERSE中国 官方微博下,“暴躁”网友们忍不了了,“你在发售你妈呢”“匡马仕 ”“NMSL”,评论区一片骂声。此前,匡威官博的评论量一般仅有几百条,4月1日21时的这条微博,评论量高达三千。

  4月2日,匡威声量较前一日上升了3.7倍。“匡威”“匡威致公众函”登上热搜,其中“匡威致公众函”热度值高达282万,当天热搜榜第一的“刘梦洁被撤销硕士学位”热度也仅为314万。

  3

  消费者为何对公众函不买账?

  4月2日14时52分,匡威发布致公众函。匡威表示从未参与,也绝不鼓励任何炒卖行为,已经联系经销商进行沟通,取消非联名款产品的排队和抽签,严禁配货行为。但这则声明反而起到了反效果,这是为何?

  首先,在第一版公众函中有一句“以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被网友质疑“这么大公司话都说不利索了? ”“杜绝 不再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以后还是这个雕样”,更有网友表示这是故意的,在忽悠消费者。澄清内容出现问题,匡威的反应却不够及时,15时23时,匡威官博才重新编辑,修改为“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有人觉得全文并未就海报问题进行道歉,关于必须穿匡威鞋款和服装才能进店也没有作出解释,公众函避重就轻没有实质解决问题。

  在匡威作出回应后,我们对网友观点进行分类,其中28.95%的网友觉得匡威膨胀了、飘了,22.81%的网友表示会选择其他品牌,VANS、回力等同类品牌或成最大赢家。15.79%的网友觉得匡威的回应没诚意,不接受,12.28%的网友觉得不值得,不会购买。

  从线下经销商问题到网络出现质疑声再到事件发酵引发舆论危机,在这期间,匡威有多次机会缩小甚至避免危机。如果提前做好预案,调查好消费者心理,就可以调整活动方式;如果做好监测在负面声音出现时及时反馈,事件影响力就不会扩大;如果最后的回应击中消费者诉求,就不会带来反效果。

  总的来说,匡威的“摇号售鞋”事件,是一次不算成功的营销和公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