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是已被小編的華麗文采吸引了吧,看完小編我的文章後,如果你有和小編不同觀點一定要說出來,這是對小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勵。謝謝!

  朱元璋是農民出生,小學美畢業,他如何批閱奏摺?原因竟然是這樣

  朱元璋出身寒微,沒有機會讀書寫字,在戎馬生涯的過程中,自己不斷的學習文化。作爲一個從普通士兵做到起義軍領袖,再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應該早就自學成才了。行軍打仗,軍事命令下達,互通信息都是要書寫文字的,不學會這些本事朱元璋也成不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更談不上批閱奏章了。

  某部官員奏事,朱元璋當朝做出決斷,“聖旨”不由他寫,而是由奏事官員自行批寫在本章之後。請注意,“批寫”者是奏事官員,而不是皇帝本人。這和後來的批閱本章不同。對此,我寫過《明代早朝考論》一文,有過詳細介紹。也就是說,朱元璋並不怎麼批閱本章,有事都是在朝會上討論,他的決策由相關部門官員記錄下來(還有六科給事中和內官當朝執筆記錄,防止作弊)。他拍板就行了,何必寫那麼多字?

  據記載,朱元璋投奔郭子興“紅巾軍”以後,不但作戰勇敢,而且“粗通文墨”,得到了郭子興賞識和重用,最後直接把養女馬伕人嫁給朱元璋,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所以,儘管不知道朱元璋具體是什麼時間成爲“文化人”的,但是在參加義軍之前就能“粗通文墨”。並且極有可能是在皇覺寺出家時,跟隨和尚學到的。

  此外,朱元璋登基後,也常讀書。而且常常在讀史時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當然,如果奏摺寫得過於繁瑣,朱元璋會很不耐煩。當時有個叫茹太素的,寫奏摺每次動輒數千字。有一次,更是寫了一篇一萬七千多字的奏摺,前面寫了一堆的廢話,直到後面五百字,才慢條斯理地上奏五件事情。朱元璋爲此終於忍無可忍,把茹太素詔入宮,當場廷杖。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有沒有對小編想說的,無論有沒有,小編都希望你發表一下你的觀點再走,歡迎吐槽點評點贊都是對小編的支持與厚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