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披露2018年年报。综合各家数据,2018年全年,在实现较稳定的利润增长的同时,各行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及金融科技几大领域。

  净利增长基本超4%

  不良率普遍下降

  年报显示,工商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2987亿元,同比增长3.9%,资产规模方面仍居于全行业的第一位。建设银行净利润2556亿元,增长4.93%,荣登涨幅最高宝座。农业银行首次突破2000亿关口,全年实现净利润2,026亿元,同比增长4.9%。中国银行2018年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800亿元,同比增长4.45%。交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长4.85%,增幅创近三年新高。

  在保持利润稳定增长的同时,五大行的不良贷款率普遍下降,在资产质量这道考题中,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2018年年末,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52%,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下降46%。农业银行全年实现不良贷款的持续“双降”,不良贷款较上年下降40.3亿元,不良率1.59%,较上年下降0.22%。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46%,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1.42%,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不良率1.49%,较2017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稳中有降。

  服务实体经济

  为民营企业“输血”

  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要求下,2018年,五大行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的同时,积极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金融杠杆作有效倾斜。

  在实体经济的支持上,各行均密切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及自贸区建设,重点着眼于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相关行业及战略新兴产业。截至2018年末,中国银行本外币贷款比年初新增9227亿元。建设银行在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3.46万亿元,增幅3.04%,保持同业领先优势。

  在帮助民营和小微企业解忧纾困方面,各行则通过政策指引、产品推动的方式逐步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区域。截至2018年末,工商银行小微贷款客户30.8万户,较年初增加9.1万户,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以下的贷款较年初增加492亿元,增幅18.1%。农业银行通过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持续加强小微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等措施,推出小微特色信贷产品130余项,实现有贷客户2万户的突破,累计贷款超过100亿元。

  金融科技为抓手

  金融普惠面增大

  2018年,科技赋能金融成为各大银行在业务开展上的重要抓手。五大银行均以数字化、智慧化为核心,积极探索向智慧型银行升级换代。

  工商银行通过成立金融科技部,创新区块链与生物识别、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7大实验室,提升智能创新、应用能力。截至2018年末,工商银行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49项,领跑行业。交通银行全面启动集团新“531”工程,加大信息科技投入,较2017年,交通银行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3.7亿笔,同比增长21.71%;交易金额达人民币11万亿元,同比增长43.79%。

  同时,金融科技还被广泛运用到了扶贫等工作中。农业银行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作为全行“一号工程”,建构新的竞争优势。截至2018年末,农行“农银惠农e贷”贷款余额达1018亿元,“农银惠农e付”覆盖716万农户,“农银惠农e商”上线商户超过267万户。

  建设银行通过创新“区块链金融精准扶贫平台”、搭建“金融扶贫撮合平台”等方式开展三农和扶贫金融工作,截至2018年末,实现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630.40亿元,增幅超过30%。

  展望2019年,虽然银行业整体经营环境依然复杂,但随着政策环境逐步改善,新旧动能转换中积极因素渐显。交通银行管理层负责人表示,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的选择是商业银行需直面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李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