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高龄老人都愿意慢悠悠地闲坐在午后的小院里晒太阳的,他们中有许多人,将毕生的血泪与牵挂留在70多年前的那片记忆中的热土上,自此魂牵梦萦。他们,是那段抗战岁月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2019年3月31日,平均96岁的6位老人等来了重逢的号角,他们在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和云南关怀老兵计划项目办志愿者陪同下,分别从云南昆明、大理等地出发,汇聚到中缅边境,云南边陲的一座小城—腾冲。他们用三天时间,重拾日渐模糊的记忆,祭奠那年那些走上战场的将士。

  对于在腾冲等待这群特殊客人到来的抗战老兵卢彩文、许本祯来说,这座位于大后方国门的小城,历经铁蹄侵踏,承载过他们最热烈的青春,也浸透着痛苦的泪水。

  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当时这座边陲小城几乎都是废墟。

  数千名中国士兵的遗体横七竖八地躺卧在焦土上。逃难许久的腾冲百姓还来不及庆贺重返家园,强忍住悲伤,掩埋牺牲的士兵,其中包括14名美国官兵。

  “那时候士兵很苦,一双草鞋走了很多路,身上一个小口袋,可能就是全部的口粮。”

  坐在从昆明开往大理的动车上,93岁的何瑞珍奶奶抚了抚白色的卷发,回忆起1944年的那段艰难岁月。何奶奶是当年骡马大队运输队队长艾范增的遗孀,也是滇西战役的亲历者,这趟出行,她要到国殇墓园看看丈夫的战友们。

  01. 当英雄活到99岁,一样的义无反顾

  在居于大理州云龙县的抗战老兵秦光星心里,团长李颐年轻的生命被吞噬在那场蔓延着血火的战争中,但却从来没有在他的生命轨迹里消失,他是他一生追逐的光和热。

  2019年3月31日,99岁的秦光星老人在7个儿女的驱车陪同下,用一天时间,从五百里外的云龙县,忍受一路颠簸到达腾冲,这个他75年前流血流泪却至今仍存在混沌的记忆深处的地方。

  秦光星毕业于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第14期辎重科,在校期间是有名的神枪手,老人炯炯的眼神似乎印证了当年枪法的精准。

  “当年我在预备第2师第5团任参谋,李颐是我的团长。”秦老回忆道,1944年9月13日,在攻城战斗进入最后阶段时,李颐团长在指挥所观察哨位上不幸被敌人子弹射中,最后死在了军医的怀中。

  回忆起李颐团长,秦老有些激动,“他牺牲后,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参加战斗。”

  向盘踞的最后的残敌发起冲锋,是悲愤的秦老和许许多多战友唯一能做的,终于,他们在9月14号这天全歼了敌人,光复腾冲。

  秦老一直记得,后来部队为李颐团长设立了灵堂,战友们排着队,擦着泪水和长官告别。

  “太可惜了,就差一天,我们就胜利了,但李团长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来腾冲,最后再看一眼团长,是他毕生的牵挂。

  第二天,一名身板挺直,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来到秦老身边,当志愿者附在老人耳边说明来人身份后,他一下子抓住男子的手,眼底慢慢蓄起泪水,原来,他是李颐团长的儿子!

  在场的志愿者这才知道,秦老这次来腾冲,由于路途遥远,在临行前便叮嘱孩子们要代替行动不便的他给李颐团长的后代鞠躬,向团长表达感谢,而他自己,是备齐了后事需要的物品来的,这样的义无反顾,连孩子们竭力劝阻也无效……

  02. 她用48年,去回忆那名战士给她的23年

  今年89岁的苏萍是昆明人,一头柔顺的长发,虽然有些灰白,却减不掉身上温婉的气质。

  “我听儿子说志愿者组织抗战老兵重返战场的活动,知道能到腾冲祭奠英烈,我像孩子一样,吵着也要一起来。”

  从昆明到腾冲的这一路,苏奶奶总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路过的风景,目光深远又温柔。

  “我和他在1948年结婚,他相当聪明,写得一手好字,为人正直勇敢,我很欢喜他……”

  老人口中的“他”,是自己的爱人吴天祥,据悉,吴天祥1944年考入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学生教导团第一团,曾在印度兰姆伽战车学校、汽车学校接受军事训练。

  1971年夏天,吴天祥在工地去世,自此成为苏奶奶心中永远的惦念。

  “我第一次去腾冲国殇墓园是2015年远征军名录墙刚落成的时候,孩子们陪我去的,这是第二次啦!”苏奶奶说,当她在肃穆的名录墙上找到爱人的名字时,悲喜交加。

  “悲的是他永远地离开我,喜的是,我们换了一种方式会见。”

  在她的讲述中,这名高大英俊的战士,给了她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1946年,两名热情洋溢的青年在昆明石龙坝电厂相遇,上班时一起努力工作,下了班就一起去踩田埂、看夕阳红,从来没有分开过……

  “我永远怀念他,他没有死,一直在我心里活着。”

  4月2日上午,苏奶奶放下往日随意拢住的长发,梳起柔顺的马尾辫,用丝带系紧。她手持着带露的菊花,一路随着人群朝前走着,静默无言。

  天空下起大雨,老人的步伐没有减下来,虽然当前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旁正在施工,禁止入内,她仍是站在边上,伸着脖子望了望。

  露出的一角没能找到爱人的名字,她弯了弯嘴角,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进不了就算了,下次再来就好。”眼中却难掩失望。

  说着下一次再来就好,但是下一次,又是什么时候呢……

  当时光的铁轮不断往前滚动,除了把爱融于骨血的亲人,此时年轻的我们是否能够记得曾有一位士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浴血拼搏?

  2019年清明,曾在腾冲这片热土上流血流泪的抗战老兵秦光星、张明仁、方正、李寿能,远征军遗孀苏萍、何瑞珍,与腾冲当地抗战老兵卢彩文、许本祯,重聚在长眠着他们的战友、丈夫的战场,告慰牺牲的将士们:

  今日之中国,如君所愿!

  见证动人瞬间:临近期颐之年老人们的春祭之行

  昆明开往大理的动车上,两位老兵遗孀奶奶第一次见面

  动车抵达大理,路过的热心人主动协助将爷爷护送下楼梯

  大理开往腾冲的大巴车上,何瑞珍奶奶靠窗望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秦光星爷爷一家与李颐团长的儿子(右一)见面

  抗战老兵前往腾冲国殇墓园祭奠战友

  抗战老兵在腾冲国殇墓园祭奠战友

  如果您想帮助抗战老兵,守护这群暮年英雄温暖、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可点击抗战老兵关怀计划进行爱心帮助。也可以打开微信-钱包-腾讯公益,搜索“抗战老兵关怀计划”进行捐助。

  【公益中国行】

  公益中国行是由腾讯企鹅号发起,腾讯公益、腾讯新闻、QQ浏览器和天天快报等支持的,将深入贫困县探访公益项目和内容策划生产相结合的公益创新项目。该项目以时间节点和区域双线运营,每月策划一个公益主题,重点探访一个贫困县,以追踪报道区域公益项目、回访受助对象、挖掘地方扶贫故事、参与公益实践为主线,“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公益项目近况,同时,也希望借此来传递人间正能量,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和连接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