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樹的果實,在中藥裡面稱為「柏籽仁」。

是秋,冬季,採集柏樹成熟種子,曬乾除去種皮,收集種仁,去除雜質和殘留的種皮。

柏籽仁,味甘,辛。性平。

含有豐富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組成,還含有少量的揮髮油。並且含有豐富的皁甙、蛋白質、微量元素,比如鈣、磷、鐵,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柏籽仁不寒不燥,味甘而補,味辛能潤,能透心腎,益脾胃,屬於上等的中藥。

柏籽仁,清香透心,潤體滋血,能夠補肝膽之不足。還能夠治療勞累過度。心血虧損,精神惶惚,夜多怪夢,怔忡驚悸 ,健忘遺泄,寧心安志,補腎滋陰。

柏籽仁能斂陽氣,止盜汗,進飲食,退經絡燥熱,還能夠治腸風下血,能夠治療婦女月經耗損,經閉成癆等症。

粕籽仁在中醫中一般都搭配其他的中草藥。以加強療效。

食用方法,可以炒熟當堅果食用,或者煮粥食用,柏籽仁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有利便的作用。有腹瀉的人盡量少食。


謝謝邀請!歡迎關注頭條號「正說中醫藥」,正哥將為您提供關於中醫臨牀、養生、科普和教育的專業解讀。

柏樹子去殼後叫做柏子仁,一般秋冬兩季採收。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材,性味甘平,具有滋陰安神,潤腸通便,養血除煩,止虛汗的作用。可用於腸燥便祕,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陰虛煩熱,潮熱盜汗等。在經典古方天王補心丹,五仁丸裡面都有應用。

除了入葯之外,柏子仁尚可入膳,可洗凈加入粳米煮粥,有很好的滋陰潤燥,安神除煩的功能。

柏子仁尚能外用,以前在老家山上有幾大片人工播種的側柏林,到了冬季,都會跟著大人去山上打柏樹子,拿回來曬乾脫粒裝枕頭,有很好的安神助眠功效。當然打下來的樹枝也不浪費,可以拿回去做燻肉或者皮蛋。


看圖你的那棵柏樹為柏科植物常綠喬木之側柏其特點為分枝稠密,葉為鱗片狀抱莖交互而生扁平狀,節節相連,排列緊密,葉頂端為三角形,灰綠色,質脆,易折斷。其入葯部位是種仁,釆集加工為秋後成熟時釆收,除去外殼,陰乾,用吋打碎。其種仁在中藥稱為柏子仁,性味甘,平。歸心,腎,大腸經。作用為養心安神,潤腸通便。常用於血不養心的驚悸怔忡,虛煩不眠之症。另外柏子仁多油質有潤腸通便之效。常用量9一18克。而側柏向帶葉枝梢亦是中藥名為側柏葉,根據癥狀不同可生用或炒炭用,功效為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以上所述供您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側柏

別名:扁柏樹。

形態:常綠灌木,園宅栽培,亦有野生。莖高5尺至一丈餘,多分枝。葉小似鱗片狀,綠色光澤滑緊貼在枝上,春天開花,花後結果,果似菱角。

採集時間:常年。

性味:苦澀微寒。

功用:葉能涼血止血,收斂;籽能養心寧神。

主治:適用各種出血,尿血、便血、衄血、腸胃出血。柏子仁治心神不安,咳痰,一般用量:3~18克。鮮柏枝葉搗爛香油調敷治火燙傷。單方:便祕;柏子仁、松子仁、麻仁各15克,水煎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