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兴师生乐采「红宝石」,制成果干助弱势。(图/广兴国小提供)

▲广兴国小全校总动员。(图/广兴国小提供,下同)

记者胡顺惠/采访报导

彰化县广兴国小全校师生,持续近10年的时间在操场周边种植洛神花,再腌渍成一朵朵的「红宝石」,不仅让小朋友们当成课程学习,还将义卖的金额全数捐给二林镇的喜乐保育院,帮助脑部、肢体障碍的院生。总务主任卓鸿宾接受《ETtoday东森新闻云》采访时说,想让小朋友知福、惜福!

学生各个穿梭在操场的花丛周边,怀里抱著的是采收的容器,看到采收下来的洛神花,脸上充满笑容,还跟其他朋友竞赛,看谁采到最多朵花。种植洛神花等香草植物的构想来自卓鸿宾,他原本担任彰化县环境教育辅导员,发现洛神很适合在沿海地区生长,创意发想当成一种课程。

▲▼广兴师生乐采「红宝石」,制成果干助弱势。(图/广兴国小提供)

▲洛神花就像一颗颗的红宝石。

卓鸿宾表示,把种植香草植物设计成课程,让小朋友学习,除了11至12月种植洛神花以外,平常也会在操场边种薄荷跟万寿菊,再制成蜜饯、果干,借由农创市集及FB粉丝页贩售,这次义卖金额约1万元左右,全部都捐给二林镇喜乐保育院。

「想让小朋友知福、惜福!」卓鸿宾说,广兴国小是偏乡小学,学生人数不到50人,除了会到教养机构照顾一些生活机能不方便的院生,像是帮忙朗读、复健等,也会安排非洲鼓、车鼓阵、舞蹈社团表演,希望小朋友展现自己,也给院生多一些温暖。

▲▼广兴师生乐采「红宝石」,制成果干助弱势。(图/广兴国小提供)

▲小朋友相当认真在采洛神花。

指导洛神花耕种的社区耆老杨宪亮先生则说,从挑选粒粒饱满的洛神花,需经过去籽、清洗及日晒等过程,采集及制作相当的费时与费工。当初为节省制作时间,尝试使用烤箱烘烤洛神花,终至以失败收场,最后还是回归到最天然的日晒方法。

校长吴宝嘉也说,「我们盘点校园空间,规划了一个属于学生能实践食农教育的场域,透过做中学、行以求知的教育方式,扎根学生自主学习与耕读力,涵养新课纲自发、互动、共好的理念。」虽然广兴国小位处偏乡林海地区,但还是积极透过创新课程活化,希望偏乡能走出去。

▲▼广兴师生乐采「红宝石」,制成果干助弱势。(图/广兴国小提供)

▲广兴国小积极让偏乡走出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