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菠蘿的科普文,通俗易懂,值得一閱

(一)

最近看到一張好圖,展示了美國各種癌症類型在過去40年的生存率變化。隨著現代醫學和科學的發展,患者生存率已經普遍大幅上升。整體上,5年生存率從50%提高到了67%

很顯然,網上所謂的"去正規醫院肯定死得更快"的說法,純粹是睜眼說瞎話。

但進步是很不均衡的。

在圖片上方,前列腺癌、甲狀腺癌、乳腺癌等整體生存率很高,分別高達99%、98%和90%,絕大多數都不是絕症,患者應該有信心能戰勝它們。而在底部,胰腺癌、肝癌、肺癌等依然挑戰巨大。

今天,我們以長期墊底的胰腺癌為例,聊聊難治腫瘤背後的一些生物學原因。

1970年,胰腺癌的生存率是2.5%,過了40年,依然只有8.2%,最近隨著手術後輔助化療的改進,又有了一些進步,但還是屬於最危險的腫瘤類型之一。在美國,雖然它發病率排不進前10,但每年因它去世的患者數量,無論男女都排名第4。

為什麼胰腺癌這麼危險?戰勝它的希望在哪裡呢?

在我看來,胰腺癌難治主要有3個原因。

  • 很難早期發現
  • 缺乏好的靶向葯
  • 腫瘤微環境複雜

正是這3點導致了胰腺癌治療效果不好,但同時,它們也指明瞭科研方向,是未來戰勝胰腺癌的希望所在。

(二)

先說第一點:胰腺癌很難早期發現。

任何腫瘤,都是早發現,早治療,早治癒。

早期腫瘤治療簡單,通常手術或放療這種局部治療就夠了,生存率往往接近100%。而晚期腫瘤治療複雜很多,生存率也有明顯差距。

美國的乳腺癌之所以存活率特別高,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早期發現比例很高。

一是由於乳腺癌早期就有癥狀(乳頭溢液,皮膚改變,出現包塊等);二是器官在表面,腫塊可以被直接摸到;三是由於乳腺癌有比較好的篩查手段(鉬靶)。

而胰腺癌三個都不沾。

早期沒有明顯癥狀,腫塊無法直接被摸到,目前也沒有簡單的篩查手段。

這導致胰腺癌一般發現就是晚期,基本診斷的時候都已經轉移。能手術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更長,但很遺憾,這類早期一些的患者比例只有15%左右。

膽管癌、肝癌、卵巢癌等腹腔內的腫瘤,也都因為類似的一些原因,晚期比例很高,治療效果不好。

胰腺癌其實並不是完全無法篩查。依靠針對性的影像學檢查,包括內鏡超聲,增強CT或核磁共振,是有可能早點發現的。

但問題是上述方法太麻煩,而且太貴了,所以只能用於高危人羣,比如有家族胰腺癌史的人。由於胰腺癌整體發病率低,讓沒有癥狀的老百姓去做這些檢測,註定了絕大多數都是浪費錢,這樣的篩查是很難推廣的。

我們需要更簡單和便宜的篩查手段;在我看來,這比開發新葯更加重要。

幸運的是,由於商業價值巨大,胰腺癌篩查的研究投入很大,很多公司都在嘗試。有的檢測基因變化,有的檢測代謝產物,有的檢測血糖指標,也有的使用綜合手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一滴血查胰腺癌就會成為現實。

(三)

胰腺癌治療面臨的第二個困難,是缺乏靶向藥物

有效的靶向葯能迅速改變患者命運。過去10多年,攜帶EGFR突變或ALK融合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質量大幅提高,生存期顯著延長,最大的功臣就是相應的靶向葯,從1代到2代,再到最近的3代葯。

任何腫瘤細胞都有基因突變,胰腺癌也不例外,只不過它不是EGFR或ALK突變,所以沒法直接用肺癌的葯。

胰腺癌中最常見的是KRAS基因突變,80%以上患者都攜帶這個突變。KRAS是最常見的致癌基因,沒有之一。無數研究都表明,只要能抑制胰腺癌細胞的突變KRAS活性,就能有效控制腫瘤生長,殺死癌細胞。

但問題是,經過幾十年的研究,針對KRAS的靶向葯還沒有被成功開發出來。

除了胰腺癌,肺癌、結直腸癌、卵巢癌、膽管癌裏也都有一部分是KRAS突變導致的,由於缺乏好葯,目前這類患者整體治療效果都不太好。

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商業角度,KRAS靶向葯都是製藥界的聖杯。誰能開發出KRAS靶向葯,誰就會名垂青史,也肯定會發大財。因此,雖然過去幾十年持續失敗,但大家從來沒有放棄,不斷有新的方法被嘗試。

最近幾年,又有新的曙光出現。

2013年,《自然》雜誌發表突破性論文,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者用新的技術,發現了一類新的化合物,能抑制KRAS G12C這種特殊的突變蛋白活性。

很快,一批生物技術公司參與進來,開始用新思路來開發KRAS靶向葯。

經過幾年的努力,2019年有兩個新葯已經正式進入了臨牀試驗,分別是來自Amgen(安進)的AMG510和Mirati 的MRTX849,這倆葯都是針對KRas G12C這個特殊突變亞型的。第一批患者已經開始治療了,非常期待看到臨牀數據。

KRAS靶向葯還在開發早期,但另一類靶向葯在胰腺癌中已經成功了!

這就是PARP抑製劑,一類針對PARP蛋白的靶向葯。

上市的PARP抑製劑有好幾個,主要被批准用於卵巢癌和乳腺癌,治療效果最好的人羣是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患者。有趣的是,胰腺癌中也有5%-9%的患者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研究發現,這些患者也可以從PARP抑製劑中獲益。

就在今年2月,PARP抑製劑奧拉帕利的一項3期臨牀試驗取得成功,與安慰劑相比,顯著延長了攜帶胚系BRCA基因突變的胰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

僅僅兩個月以後,在2019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另一個PARP抑製劑蘆卡帕利(Rucaparib)也在晚期胰腺癌中展現療效。19例患者中,7例患者腫瘤都顯著縮小,包括1例完全緩解和6例部分緩解。

我相信,PARP抑製劑被批准上市治療BRCA1/2突變胰腺癌,只是個時間問題。

(四)

假如開發除了能殺死胰腺癌細胞的藥物,比如KRAS抑製劑,是不是就一定能成功呢?

還不一定!因為治療胰腺癌還有第三個挑戰,就是腫瘤的微環境特殊,藥物很難進去

就像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每個腫瘤細胞也處在自己特定的微環境中。這個微環境由其它細胞,還有各種有機和無機的化學成分組成。微環境對腫瘤的生長、轉移、耐葯等特性都非常重要。

胰腺癌的微環境非常奇特,最大的特點就是「裹得嚴實」:各種各樣的微環境細胞及它們分泌的各種成分,包括大量透明質酸(玻尿酸),形成了「間質」,就像一個強大的保護罩,把腫瘤細胞包裹在中間。

大家可能想像不到,一個胰腺癌腫瘤裏,只有10%-20%是真正的腫瘤細胞,剩下的80%-90%都屬於間質成分,它們都是癌細胞的幫兇。

再好的葯,碰不到癌細胞,也就無法發揮效果。胰腺癌周圍的層層保護,不僅讓葯進不去,甚至連免疫細胞也進不去。這導致無論化療,還是最近的PD-1免疫療法,對胰腺癌效果都不好。

就像一些國家縱然看朝鮮不爽,使出各種手段出擊也不一定能成功,因為周圍的保護圈太強了。

相反,白血病之所以整體治療效果比較好,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癌細胞周圍的微環境沒有這麼強的保護性。事實上,絕大多數白血病癌細胞就在血液循環裏獨自漂流,只能自求多福。一旦遇到強大的化療葯、靶向葯之類,很容易就被殺死了。

因此,科學家普遍認為,要突破胰腺癌細胞治療的瓶頸,需要雙管齊下:一方面要攻擊癌細胞,另一方面要削弱保護癌細胞的微環境。

怎麼削弱微環境呢?目前還沒有定論,科學家在嘗試各種各樣的辦法。

比如,美國一家名為Halozyme的生物技術公司在試「透明質酸酶(PEGPH20)」。前面說了,透明質酸,也就是美容用的玻尿酸,是胰腺癌間質的重要成分。透明質酸酶,顧名思義,是專門降解透明質酸的酶。動物模型中,使用這個酶能有效清除間質中的透明質酸,增加化療和免疫治療在胰腺癌中的治療效果。受此鼓勵,「透明質酸酶+化療」、「透明質酸酶+免疫療法」的多個臨牀試驗正在胰腺癌中積極開展,期待有好消息。

還有更多的研究正在進行。

比如,就在上個月,美國科學家在權威雜誌《自然》上發文,發現LIF蛋白,一種生長因子,是胰腺癌細胞和微環境細胞之間溝通的重要信號,如果抑制它,就可能打破保護,讓藥物更好地殺死腫瘤細胞。

(五)

總結一下,胰腺癌目前治療效果不佳,不是偶然的,背後有多個重要的生物學原因。要想戰勝它,我們需要多管齊下。

第一,要找到便宜有效的篩查手段,讓更多早期胰腺癌能被發現。

第二,要開發針對胰腺癌中KRAS突變蛋白的靶向葯。

第三,要找到消除胰腺癌間質保護的辦法。

突破這三點,我們就有希望看到胰腺癌早日被攻克,成為一種慢性病!

致敬生命!

本文由厚朴方舟整理髮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