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東坡結合服務2000家生鮮配送企業定價分析:

做生鮮配送,對蔬菜定價,首先要定位自己配送的產品質量:高檔、普通、低端。針對性的進行產品的定價。

確定自身產品檔次之後,要根據市場批發價格,然後除去人工費用、運輸費用,進行定價。

二、定價模式有以下6種,蔬菜配送企業應當根據綜合情況,擇優選擇:

1.以市場價格調查為依據的定價模式;

2.議價方式的定價模式;

3.以行業網站公佈價格數據為依據的定價模式 ;

4.以商超為依據的定價模式;

5.招投標的限價模式 ;

6.一般大型公司都有自己專門的定價小組。

三、蔬東坡總結服務的2000家生鮮配送企業經驗,提供定價毛利參考(歡迎聯繫蔬東坡具體交流):

果蔬:35-45%

肉類:單價+3元

藥材及散乾貨:40%以上

調味品:前臺毛利8-15%

水產海鮮:27-30%

糧油:前臺毛利:10-15%

凍品:25-35%

四、除此之外,蔬菜配送企業應當著重注意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

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生鮮蔬菜受天氣影響大;二是蔬菜的季節性波動;三是農產品基地的種植環節。尤其是,葉類蔬菜等容易出現水淹、倒秧、腐爛等現象,產量減少,供小於求,價格上漲。同時,正值蔬菜換茬季節,露地蔬菜進入尾期,而秋季大棚蔬菜只能少量上市,也影響蔬菜的供應和價格。

那麼,生配企業如何降低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蔬東坡為你總結:

通常情況下,商品的價格是按其「成本價格」加「各環節費用」和「利潤」構成。

而按經濟學理論,價格在市場中的定價會遵循三個原則 (成本導向定價、需求導向定價、競爭導向定價 ),蔬菜配送企業需要結合自己所處市場環境和及時的收集顧客對價格的靈敏度及反饋,綜合利用價格策略適時調整銷售價格。

1 ▽ 價格線策略

針對以上影響蔬菜價格波動的因素,最主要的還是客戶對配送企業及蔬菜價格的接受與認可,根據生鮮不同品類與客戶性質定出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線:

優質客戶與高端產品價格不管經歷何種因素影響,都確保「穩」和「平」的如常供應,把不確定的風險分攤到日常。

比如一些學校、單位大型食堂,對價格的敏感度相對較低,更關注的是蔬菜「品質安全性」及供應「時效性、穩定性」,一旦發生無菜可供的情況,對食堂來說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中低檔的客戶與蔬菜價格則根據產地、市場進行實時定價,類似一些社會中小餐飲店,對「價格」比較敏感,在穩定的價格線內確保供應,一旦觸及企業運營成本底線,則可考慮暫停此類業務。這樣將企業的運營成本合理均攤到價格中,並給客戶自由選擇等級的權利,能夠提升雙方合作滿意度。

2 ▽ 週期價格策略

由於蔬菜受到「生產成本」與「市場供求環境」的影響,從蔬菜市場來說,客戶隨時有可能選擇替代品彌補某種蔬菜的價格上漲,但蔬菜配送配送企業卻不能為已合作的客戶私自更換漲價單品,但每日細微的價格變動又會給雙方帶來繁雜的財務覈算工作,週期性定價就很好解決這樣的問題。

蔬菜的價格週期基本是可以預測的,配送企業可以根據「日常配送量、批發市場報價」制定出蔬菜的價格調整週期,以周為單位或以月為單位,變動幅度大且頻繁的單品選擇「周定價」,季節性穩定蔬菜可制定「月度定價」和「季度定價」。

3 ▽ 採購價格策略

前面兩種都是以「下游消費場景」為導向制定的風險分擔策略,採購價格策略則是以上游供應商為導向把控風險,越是運營得當的配送企業越擅於拓展上遊資源。

結合不同蔬菜特性,制定週期性採購協議,甚至與蔬菜基地合作,保證日常平穩的供貨;或者採用訂單式種植計劃,結合往年蔬菜市場需求量與價格數據,提前和產地簽訂「種植收購協議」,議定蔬菜價格浮動值等細則,從源頭上降低因突發性蔬菜價格波動的風險。

蔬菜由於其生產供給與市場交易的特殊性,很難對某種生鮮蔬菜長期定製一個不變的價格,在很多產地或批發市場,蔬菜的價格每天都不一樣,甚至一天價格從上午至晚上都不同,但作為配送企業,則要有「預警機制」,著力化解蔬菜價格波動帶給客戶的影響,同時保證自身合理的盈利空間。

對於生鮮配送企業來說,建立完善有效的「採購」和「價格」策略,以緩衝突發性價格波動,發揮穩定市場的效應,並化解企業面臨漲價危機,這是十分必要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