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北市跨年晚会。101跨年烟火,101烟火,2018101跨年烟火。(图/记者李毓康摄)

▲2018台北市跨年晚会。(图/记者李毓康摄)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现在只要一提到元旦,大家马上就会想到1月1日,年轻人利用这一天的假期来补昨天「熬夜跨年」的眠;而正常作息的市民可能就会利用这天,出去走走、造访亲友。然而,事实上古代也有「元旦」,时间不一样、意义也差很多,更多的是以农民工作为基础而做的时间计算。

据《中新社》报导,按字面意思解释,元是「首」的意思,旦是「日」的意思,两者合起来就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然而,元旦又称为「三元」,年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就是现在俗称的「正月初一」。

有很多历史经典里都记载著有关元旦的字句,例如唐朝房玄龄主导修编的《晋书》与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其中《梦梁录》还记载著,「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很明显地指出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

报导也说,但实际上,元旦的来源跟农民生活比较有关系,例如,做农就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点,来执行种植或收割,所以就发明了历法,现也称为农民历。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及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现象,最终昼夜交替的周期称「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月」,谷物成熟周期就代表著春夏秋冬叫「年」,也就是现在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报导指出,直到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修改历法,把西方阳历作为正式的时间体系,将所有的传统节日一律移至阳历,于是阳历1月1日就被定名为「元旦」,而传统的元旦则更名为「春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