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相信很多关注楼市的朋友都在刷同一条新闻:

11月29日晚,新华社播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意见》点名「12个中心城市+雄安新区、北京副中心」赋予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

这则毫无疑问的重大利好消息,顿时让被国家点名的这12个城市和两个区「亮」了。

1

《意见》中提到,「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

此外,《意见》还包括以下重要信息:

1、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2、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

3、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

4、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

除以上四点以外,还重点提到了关于区域建设方面的对接,即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协调对接,推动各区域合作联动。

从上述提取出的这些重要信息中可知,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以下12个城市和两个区给予了高度关注:

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副中心(通州)。

显然,未来会有更多资源聚集到这些城市和地区,再从它们辐射出去。

2

这12个城市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才得以引起如此重视、榜上有名?其实文件中,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位针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文件,是要构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而区域之中必有重要的城市群,城市群发展必会落到中心城市。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12个中心城市。这它们之中,有9个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个级别是很高的。所谓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

如此的身份地位意味著被选中的这12座中心城市可以肩负起引领城市群发展的重任。

目前,我国共有20多个城市群,其中有8个是国家级城市群。

国家级城市群一般以1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我国的8个国家级城市群分别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

这12个中心城市,很多都是位于国家级城市群,它们的成熟度与辐射力也都是顶级的。

从国家级中心城市与国家级城市群结合来看,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无比清晰,也就是由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引领区域发展的规划思路。

3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逻辑确定,给我们买房置业的最大启发之一就是,在这些中心城市能够辐射到地方,一些环一线城市的二线城市,现在也可以成为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

比如深圳周边的佛山、珠海、厦门;上海周边的南京、苏州、杭州;北京周边的天津、廊坊、「北三县」等。

此外,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拥有明确发展方向的热点城市,如在本次被点名的武汉、成都、西安等,未来也是炙手可热。

一线城市周边的二线城市之所以具有投资价值,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发展会受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所带动。更何况,从《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也明确了,未来的经济发展,不再是追求单个城市的发展,而是以「城市群组」的形式进行协同发展,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

这就意味著,一线城市的周边地区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举个例子,上海周边的南京、苏州、杭州,未来极有可能会建立一个城市交通路网,以「城市群」的形式发展经济。

除此以外,大家还可以留意一下,在不同经济圈之下的代表城市,这些城市也值得去分析关注。

目前我国的800多个城市之中有200多个是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分别分布于我国东南西北中等几大区域,分别为大长三角经济圈,渤海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和海峡经济圈、中部经济圈以及西南经济圈、西北经济圈。

其中大长三角经济圈的代表城市是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以及无锡和苏州;渤海经济圈的代表城市为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太原以及济南、青岛;大珠三角经济圈的代表城市为深圳和广州以及佛山、东莞;中部经济圈的代表城市为武汉、郑州以及南昌和长沙;西南部经济圈的代表城市为成都、昆明、重庆、贵阳;西北经济圈的代表城市为西安和兰州;东北经济圈的代表城市为沈阳、哈尔滨以及长春和大连。

城市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定位对城市的重要性。一个城市的定位越清晰,受关注的可能性越大!

最后,不管大家最终选择去哪一个商圈的哪一个城市,一定要结合国家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对城市的发展看得长远一点。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