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摘錄一段來自劉愛茹, 杜奕奇2016年發表在《世界華人消化雜誌》上「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現狀和治療策略的改變」一文的數據,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佔世界人口的50%,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存在明顯差異. 大量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發達國家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30%-50%, 發展中國家可高達80%. 2002-2004年期間, 張萬岱等在全國19多個省市對我國人羣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進行調查, 發現幽門螺桿菌的總感染率為56.22%, 廣東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最低為42.01%, 西藏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最高為84.62%. 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中, 100%存在活動性胃炎, 8%-10%發展為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 <1%發生胃癌或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瘤。中國農村幽門螺桿菌平均感染率66%, 城市47%。

而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雖然位居惡性腫瘤第二位,僅次於肺癌,但是不可能達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上文指出,不足1%的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發生胃癌或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瘤。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幽門螺桿菌不需要引起重視,作為重要的胃癌危險因素,被列為一類致癌因子。所以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檢查,並及時根除,對保護消化道健康十分重要。

數據來自:劉愛茹,杜奕奇.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現狀和治療策略的改變[J].世界華人消化雜誌,2016(32) :4396-4403.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