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最有名詩篇,寫給詩魔白居易,卻被世人曲解了千年?

說到唐代大詩人詩豪劉禹錫,很多人最先想到一般都是下面這首千年經典。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已經成為哲理名句,後人多用這句詩來說明,新興事物朝氣蓬勃必然取代老態龍鐘的過氣事物。但是其實雖然這一放之四海皆準的自然規律本身的意義非常好,劉禹錫寫這首詩的本意卻和這個哲理恰恰相反,難道真的是我們曲解了上千年嗎?

要想知道劉禹錫本詩的真正主題,瞭解一下本詩的創作背景必不可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於敬宗寶曆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後,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後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因為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劉禹錫被貶長達二十三年(實則二十二年)後才應召回京。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淪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

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懷舊空吟聞笛賦」一句,借用向秀懷念嵇康的典故,表達了對二十三年前王叔文改革集團的戰友們的懷念之情,而那些故人基本都不在人間了,但是在劉禹錫的心中,這些故人就像嵇康一樣雖死猶生,永遠活在劉禹錫的心中。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更是前面思想的繼續表達,詩人把自己和故人們比作「沉舟「和」病樹「,而把朝廷後來的眾多新貴比作」千帆「和」萬木「。這些新貴因為鬥倒了當年的改革集團,纔有了他們幾天的風光無限。而我寧願病廢,也不會和他們同流合污,改變我改革的理想,而且還會永遠的堅持下去。詩人的這些本意,和千年以來世人的理解是不是恰恰相反了呢?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人,是唐代中期一位著名詩人、文學家、政治家。他寫了很多富有進步思想的詩文,就像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富有樸素的辯證哲學思想,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詩歌原文如下: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而從題目中我們就能知道劉禹錫是為誰而作的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沒錯,這首詩是寫給白樂天,白居易先生的。

此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個同是宦海沉淪的難兄難弟在揚州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也寫詩作答。

前面兩聯都是在述說著度盡劫難的悲愴和悽涼,而第三聯話鋒一轉,展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陳代謝的進化思想和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達襟懷。

一首詩將詩情、畫意、哲理熔於一爐。尾聯則順勢而下,邀白樂山舉杯痛飲,振奮精神,頗有一股大不了從頭再來的豪情。

劉禹錫與白居易這對好基友訂交甚早,而相聚苦短。晚年能夠同居洛陽,朝觴夕詠,實為稱心愜意之事。兩人酬贈之作很多,在這些你來我往的交流中,他們情誼深厚,襟懷坦白,彼此開誠相見,肝膽相照,因此這些詩作是他們的真性情、真懷抱的自然流露。

詩歌的藝術價值,貴在在一個「真」字。這在官場應酬之作中是難得見到的也真是這份真,我們才從中體察到他們心靈的隱祕。

白居易遠出世情,對政治採取超然的態度,明哲保身,怡然自樂。劉禹錫則不能忘懷世情,通常是酒入愁腸,難消孤憤。

胡震亨說:「劉禹錫播遷一生,晚年洛下閑廢,與綠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諸老優遊詩酒間,而精華不衰,一時以詩豪見推。公亦自有句雲:『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蓋道其實也。」(《唐音癸簽》卷二十五)


詩豪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可謂政壇奇人,劉禹錫的一生,在政治上,是鬥爭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擊中不斷反擊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不斷創新,不畏強權,寫出大量雄渾蒼勁的詩歌。同時,他又以詩歌作為武器,無情地嘲諷和打擊著他的對手。他雖然不斷地被排擠,被打擊,被流放,但從沒低頭認輸,反而是愈挫愈勇,豪情萬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劉禹錫答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的作品。席間詩豪劉禹錫回憶往事,感慨萬千,但仍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達觀心態。值得我們珍惜學習。


謝腰,二營長讀書期間可是背誦過這篇詩的哦

詩名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詩名就已經把對象說清楚了,古時候人們相見一般稱字,男子二十及冠取字,而白居易便字樂天,所以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


這首詩的詩名為《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所以很明顯是寫給同時代的大詩人白居易白樂天先生的,為什麼要標註一下同時代,是怕被誤會成在揚州酬謝樂天集團(韓國)的。

答題本該到此結束,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著買一送一的原則,說一下劉禹錫贈詩的原由。

唐敬宗某年,劉禹錫去洛陽赴任,白居易也要從蘇州回洛陽,恰好二人在揚州相遇。朋友相見,照例要去搓一頓,大詩人也不能免俗,酒酣耳熱間,白居易感嘆好友的遭遇,遂賦詩一首贈予劉禹錫,詩名為《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內容:「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詩中所述對劉禹錫的同情溢於言表,為表答謝,劉禹錫回贈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只是我感覺白居易在作詩時似乎已經喝大了,而劉禹錫則剛剛好。

(圖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