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近的行情的最大問題並不是下跌,而是成交量萎縮的問題。這個位置,目前成交量萎縮,市場指數還能撐得住,一旦成交量持續萎縮,不排除滬指不創新高直接構築中期頂部的可能,雖然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常規情況是,滬指還要衝頂動作,構築頂部。但是,小概率事件不得不防,不管怎麼說,滬指我已經放棄了。

至於創業板,一旦滬指直接見頂,創業板可能開啓持續一個月的調整,雖然幅度並不超過15%,但大部分人會被洗走。近期亟需放量,放量,則滬指頂部延後,不放量,可能當下就是頂部。當然,滬指在這兒直接見頂的機率非常小,概率小於兩層。大概率,滬指和創業板都還有衝高動作。我所見到的頂部結構,沒有因爲成交量萎縮而指數變化不大情況就構築頂部的,所以,我預測滬指必然還有新高。

從大週期來看,我認爲滬指正在構築中線反彈頂部,短線還有衝頂動作。而創業板處於牛市初期,但初期會經歷兩次較大的調整,但拉長週期來看,全是洗盤。第一就是這一次,目前調整幅度差不多了,調整時間不夠。下一次是滬指最後一跌之時。雖然是這麼判斷的,但操作起來也不能含糊。我從來就不主張買了創業板股票就死扛,這兩次調整都須階段性避險。我也不敢說我百分百準確,真失敗了,逃頂也來得及。雖然機率很低,但做交易,始終要讓自己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本次創業板調整,我估計會觸碰20日線方能企穩。我堅持創業板二次探底磨底,滬指築頂的看法。但是,應對方案要保守,破位的果斷減倉。滬指可能還有衝頂動作,不過最近的成交量是個隱患。至於創業板,稍微拉長週期看,其實就是橫盤震盪。等後面趨勢走出來了,你們會發現這兒就是個洗盤。不過,短線確實不妙,周初反抽,後半周下殺,我估計下週初又是反抽,完了再下殺。這是一個磨盤的過程,累計空間其實沒多少,但是個股分化嚴重。

關於滬指最後一跌對創業板的影響,我是這麼想的,滬指頂部確立之時,創業板股票也須減倉避險,尤其是短線破位的股票。誰也不能保證誰每次都看對,所以我主張兩手準備,不過觀點不變。要經常變的話,我就不玩長線了。我對我的判斷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欠缺的是時間的印證。不過,哪怕我判斷正確,破位的票,也跌得很肉疼。所以,破位的票該減的要及時減。

我覺得大家觀點跟我不一樣有兩個問題:1、根本就研判錯了,投資理論不靠譜。我堅持認爲球體理論是最牛的,球體理論之外無理論;2、維度不一樣,球體理論要求長線要準,短線也要準。因爲短線,中線,長線,存在辯證關係。爲啥不少人臉都打爛了還在嘰嘰歪歪?一直堅持自己的看法?因爲,他們的分析理論本身問題不大。主要是緯度問題以及短中長辯證關係沒搞懂

比如滬強創弱的問題,短線這是事實,但是中線了,長線了???我的觀點一直沒變過,但是我已經做好了兩手準備,交易,不允許出錯。我這麼說吧,創業板短線下殺在我預期中,我週末就說了,創業板調整時間一週,反抽再下殺,再反抽,再下殺…… 這是我形容的中線過程,長線仍處於牛市初期,始終沒變過。

那麼,哪些醫藥股未來爆發力最強。我認爲,首先要市值低於300億,因爲今年是創業板牛市之年,中小市值醫藥股跟創業板聯動性更高;其次,我認爲應該規避兩票制的利空影響,產品獨家性強,定價權高,甚至有自己獨家的銷售渠道;第三,帶量採購影響微乎其微;第四、沒有中藥注射液業務,沒有其他衛生部禁止的產品。綜上所述,優先考慮小市值醫療器械股,其次考慮具有獨家藥品,甚至是國家保護品種的中藥股。 醫藥股是罕見的大坑,去年多個黑天鵝疊加,啓動應該是有反覆的。就像大病痊癒,不可能一下子就生蹦亂跳,得慢慢康復。另外我在琢磨滬指最後一跌對醫藥股的影響,目前的策略是儘量往小市值股票靠攏。

滬指大概率還會創新高 四月或見中期頂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