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夕,隨著水面艦艇噸位的增加,特別是新科技的發展,影響到了海軍艦艇艦橋的發展,操控艦艇和指揮作戰,通常就設置在艦艇上層建築中。

於是,一戰時期水面艦艇上常見的單一的主桅杆,就徹底變成了具備指揮、通訊、觀察等綜合性能的艦橋。

至於艦橋設計得很高,與一戰時期水面艦艇上的主桅杆上,圈出一個觀察台,起觀察和瞭望的性質一樣,可謂站得高看得遠,瞭望兵僅憑望遠鏡,就能發現遠處地平線上出現的目標,此其一。

其二,二戰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雷達技術要遠遠落後於美英海軍,因此就將巡洋艦級別以上的大型水面艦艇的艦橋設計得非常高,將雷達和無線電等設備,儘可能地望高處搬,用來彌補雷達性能的不足,無線電天線高,就能接受到更強的無線電訊號,同理無線電發報的距離也更遠。

其三,當時重型巡洋艦以上級別的水面艦艇,排水量都在萬噸級別,為了賦予艦艇30節以上的高航速,日本海軍採用了大攻率鍋爐驅動的蒸汽輪機,由於鍋爐的煙道是和艦橋融為一體的,排煙道很高勢必導致艦橋位置提高,即艦橋是建在煙囪之上的。

從一戰時大型水面艦艇僅是一根柱子桅杆,在上面非常簡陋地搭個觀測台,有1-2個手持望遠鏡的瞭望兵;到二戰時的大型水面艦艇已普及了艦橋,艦艇航行、通訊、觀察、指揮等各部門集中安置在艦橋內。

此時,一體化的「寶塔」式艦橋就逐漸成了主流,有了雷達和無線電,加上登高的瞭望兵,海戰時較之一戰時的指揮和通訊手段領先了一大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