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沒有你們想的那麼low,因為這涉及到間戰期一個重要的海軍學派:輕巡洋艦學派。

首先我們應當問一個問題:什麼是條約型巡洋艦?

1924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之所以不限制排水量10000噸,主炮口徑203mm口徑戰艦(即條約型巡洋艦)的建造,正是因為各方都認為這種規格的戰艦不能威脅主力艦,來多少艘都是送死。

這樣,巡洋艦事實上成為一種用於在沒有戰列艦的場合充當主力艦的「二級戰列艦」。條約簽訂後,英國可以名正言順地保留其龐大的巡洋艦部隊,以便照顧其殖民地利益。但對於其他沒有這麼廣闊海權需求的國家而言,條約型巡洋艦顯得頗為雞肋,不會大量建造。英國因此以較小的代價確保了其全球海權。

但事實真會如此簡單嗎?


在一戰前,法國海軍在注意到英德兩國的戰列艦競賽,就提出了一個叫「綠水學派」的海戰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無論海軍的觸角在全球伸得有多遠,從歷史和現實來看,絕大部分海戰其實都發生在近海水域,也就是所謂的「綠水」。而在近海海戰中,魚雷和水雷的殺傷效率其實要比艦炮來得高。因此,他們認為,本方海岸及港口的防禦任務應當交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魚雷艇和潛艇,遠洋任務則應當由較之無畏艦更小更快更便宜的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完成。由此可以花小錢半大事,以遠低於無畏艦競賽的成本保衛海洋權益。

然後牛家推出了戰列巡洋艦。綠水學派……卒……

到間戰期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公雞雖然據理力爭,但是主力艦噸位分配仍然跟意呆一個待遇。這下法國佬受不了了。我大法雞隻有17.5萬噸配額?那玩個蛋!不行,我要想辦法掀桌子!

於是綠水學派就此進化為輕巡洋艦學派。

輕巡洋艦學派始於一戰結束後法國人得到了一條德國賠償的2000噸級「大型魚雷艇」(Grobe Torpedoboote)S-113號,取名「塞納海軍上將(Amiral Senes)」號。這條1916年定型的新型軍艦引起了法國人的注意。當時世界各國的驅逐艦都是些1000噸左右的小東西,但這條號稱「大型魚雷艇」,連艦名都沒取的玩意兒居然有2400噸的滿載排水量,裝備4門150mm主炮和4具600mm魚雷發射管,主機功率達到56000馬力,最大航速37節,航程2500海里/20節。

在法雞內部演習中這條德國貨憑藉著高達37節的最大的航速和巡洋艦級別的主炮、大口徑的魚雷把一票法雞揍得雞飛狗跳。雖然德國貨仍然有諸如航程不足,魚雷管數量太少,主炮火力密度太低等缺點,但法雞在塞納海軍上將號上仍然看到了未來。

輕巡洋艦學派認為,未來應屬於這樣一種軍艦:排水量3000多噸,150mm級主炮,2~3套魚雷發射管,完全不設裝甲,35節以上的航速,5000海里以上的航程。她們造價便宜,船台佔用時間短,因此為數龐大,可以配合主力艦作戰,也可以作為旗艦率領驅逐艦作戰,亦或單型集群行動,在戰場上八面玲瓏。她們能輕易屠宰當時流行的1000噸級驅逐艦及其他魚雷艦隻。如果在白天開闊水域遇到主力艦隊或條約型重巡,她們放煙閃人。夜間狹窄水域,則率領驅逐艦和魚雷艇衝上去魚雷貼臉。

之所以叫輕巡洋艦而不是叫驅逐艦,是因為那個年代輕巡和驅逐艦的劃分方法是巡洋艦可以單獨執行遠洋任務,驅逐艦必須要依靠油船的支持。顯然對於多少還有些殖民地的法雞來說,他們還是需要遠洋能力的。

但面對意呆一票高速偵查艦(意呆傳統分類法,相當於驅逐領艦或輕巡洋艦,最大的排水量可以到5000多噸)的威脅,法國人還是決定面對現實,暫時放棄航程指標,搞跟意呆在地中海澡盆鬥氣用的理想軍艦。

這種軍艦,法國人叫她「雷擊艦對抗艦」(contre-torpilleurs),中文一般翻譯為超級驅逐艦。順帶一提法國人把傳統的一千噸級驅逐艦叫「艦隊雷擊艦」,把魚雷艇叫「雷擊艦」。

這條道路的終點,就是1930年立項的空想級超級驅逐艦。

同一時間,英國人也發現了20年代大型化魚雷艦艇的風起,已經對自己的海權構成了挑戰。這裡面不僅有法國的超級驅逐艦,還有意呆的偵查艦,以及本子的特型驅逐艦(吹雪級)。

於是在1930年的倫敦海軍條約當中,老牛橫砍一刀,規定標排1880噸以上的統統算輕巡洋艦,計入條約限制。

對此法雞為了空想的腿(誤)也是拼了,直接退群倫敦海軍條約。法雞退群,意呆也一起退群。最後倫敦海軍條約只剩下英美日三國。

本子海軍省本來也打算退群,首相濱口雄幸為了裁減軍費強行簽的字。結果一年後他就被天誅國賊了,軍部也就此徹底失控。

1936年,空想級6艘全部服役,當即閃瞎一片狗眼。2500噸標排,3400噸滿排,10萬馬力(雖然是法雞不小心白蘭地灌多了),42節最大航速,5座138mm主炮,3座3聯533魚雷管。

而且法雞還把巡洋艦的火控改小以後塞了進去。

後續艦6艘莫加多爾級更加變態,滿排4000噸,43節最大航速,4X2座138mm主炮,10管魚雷發射器,可惜最後只有2艘完工,還都在土倫自沉了。

這個時候,各國都正在為自己驅逐艦發展遇到瓶頸發愁。本子搞的1500+噸級驅逐艦初春型、白露型和朝潮型全部不成功,還不如老特型驅逐艦吹雪好用。美國海軍的波特級,馬漢級,格里德利級也被各種吐槽抱怨。一句話,1880噸的緊箍咒對於驅逐艦而言已經太緊了。

所以老牛的眼光也真是毒。

最終空想級橫空出世,大家驚覺小學生果然應該這麼吃啊!

首先一個,放大排水量。倫敦海軍條約一到期,美日兩家就開始大搞大型化驅逐艦,或者說超級驅逐艦。本子立刻憋出了標排2000噸,滿排2500噸的陽炎型驅逐艦,鷹醬則針鋒相對地上了標排2100滿排2900的弗萊徹級。這排水量一放大各種前型艦的問題立刻解決了一大半。於是接下來本子上了標排達到2700噸,滿排3500噸的秋月型,以及標排2500噸,滿排3400噸的「完美艦隊驅逐艦」空想子……呃不對,島風。

鷹醬則上了弗萊徹的改進型,滿排3218噸的薩莫爾級,以及放大型,滿排3460噸的基林級。

標排2000+,滿排3000+的規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很多掛著巡洋艦分類的玩意兒(比如夕張)。實際上秋月級第一次被航空照片發現時就被理所當然地歸類為巡洋艦。

第二個則是加大鍋爐壓力,榨取更大的出力。舊型驅逐艦的鍋爐壓力只有2兆帕左右,新型驅逐艦的鍋爐壓力普遍加到了3-4兆帕,鍋爐溫度也達到了350-450度。然後大家驚訝地發現不僅動力上去了,而且油耗還下來了……

由此帶來了一個始料未及的結果是大型驅逐艦的航程普遍上升。陽炎級就達到了18節5000海里,秋月級竟然達到了18節9000海里。美國的弗萊徹級15節6500海里,基林級進一步放大後達到了20節4500海里。英國的戰鬥級(標排2300滿排3300)為20節4400海里。

這麼大的航程事實上已經完全滿足遠洋作戰的需求。要知道,高雄級重巡的航程也不過18節5000海里。於是,輕巡學派追求的能遠洋能雷擊什麼都能幹數量還特別多的理想型「輕巡洋艦」,就這麼莫名奇妙地被這幫子超級驅逐艦給實現了。

實際上,按照「能夠單獨執行遠洋任務的算巡洋艦」以及「標排1880噸以上算巡洋艦」這些定義方式,二戰這一票大型驅逐艦或者說超級驅逐艦都應該算巡洋艦。

唯一缺點是這些「巡洋艦」實在太小塞不下艦隊指揮所。萬年祥瑞雪風曾經干過3天的艦隊旗艦。只幹了3天是因為艦隊指揮所搬上船以後上廁所都排隊。為了自己的膀胱著想艦隊司令只呆了3天就溜了溜了……

因此各國的艦隊編製都是旗艦還是巡洋艦/偵查艦(意呆傳統),然後帶一群小學生。

戰後鷹醬把亞特蘭大級防空輕巡的艦體拿來改成了諾福克級驅逐領艦(Destroyer Leader),作為各驅逐艦隊的旗艦使用。這算是徹底解決問題,也意味著傳統火炮型巡洋艦真的該退休了。

而這些頂著驅逐艦名義的「巡洋艦」,也是太平洋戰爭除了CV以外的水面艦艇中最為閃亮的主角。

太平洋戰爭的實戰證明,這些超(ju)大(ru)小學生不僅多才多藝啥都能幹,而且比看上去要難對付得多。在薩馬島海戰中,塔菲3小隊的囧斯頓、霍爾和希爾曼3艘弗萊徹級驅逐艦竟然依靠閃避和煙幕把栗田的4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抗了兩個半小時,使得他們護航的大部分護航航母逃出生天。而且囧斯頓還炸飛了重巡洋艦熊野號的艦首,導致這艘排水量比塔菲3所有護航艦加起來還大得多的重巡提前退場。此外,高雄一家人的4號艦鳥海在戰鬥中被戰鬥機掃射引爆艦載魚雷擊沉而且無人倖存(有爭議,也有人認為她其實也是被艦載魚雷擊沉的)。打這麼一支如此弱小的艦隊竟然稀里糊塗丟了兩艘重巡,也難怪栗田會打到懷疑人生。

然後他在撤退中丟了更多的重巡……

塔菲3的奮戰中,因為3艘驅逐艦不斷釋放煙幕而且瘋狂地扭來扭去,日軍所有主副炮竟然都沒能阻止她們衝到5000米以內放魚雷。更傳奇的是跟在這三艘弗萊徹後面,最大航速只有24節的護航驅逐艦薩繆爾·羅伯茨號竟然也衝到了5000米以內發射了魚雷。然後這艘只有2門單管炮的弱雞蘿莉竟然和利根級重巡洋艦築摩號整整打了半個鐘頭的近戰,還炸掉了築摩的三號主炮塔。

最終築摩也埋在萊特灣了。

總之,IJN的重巡們這一仗簡直是顏面無光。

因為當小學生打定主意轉到閃避模式的時候,真的很難擊中。這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陽炎型15號艦野分(補槍王……誤)在逃離特魯克時面對衣阿華號和新澤西號兩艘BB的追擊。特魯克之戰時這兩艘新銳戰列艦依靠當時最先進的火控系統把本子揍得毫無還手之力。比如打香取號巡洋艦,衣阿華號單艦總共只花了5分鐘,打了46發高爆彈,然後香取就亡了,簡直無情。接著衣阿華號和新澤西號調轉火力對準野分。兩艦雷達計算機火控著實厲害,第一次齊射就對野分形成跨射。於是野分馬上轉入閃(niu)避(lai)模(niu)式(qu):

這傢伙真是個精明的艦長,只要他看到戰列艦的炮口火光一閃,立刻轉舵45度,直到炮彈落水——當然是偏差不小的,然後再轉回原來航向。

——炮射校正機觀察員戴爾中校

結果面對這二戰最強火控加持的18管16寸覆蓋,野分居然真跑掉了……

我們都知道野分最後戰沉是在萊特灣遭遇34特混艦隊足足6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被能夠戰翻整個艦隊的火力覆蓋之後才被幹掉的。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被這戰翻整個艦隊的火力戰翻之前野分居然足足扭了45分鐘。要知道,山城號在蘇里高T字陣總共才堅持了僅僅10分鐘。

所以堆閃避的性價比是真的高。

而蘇里高也是小學生們在萊特灣最閃耀的時刻。

此戰美軍第24、54、56三個驅逐艦中隊(幾乎清一色的弗萊徹級)輪番上陣,把蘇里高海峽化為魚雷之海。後來日軍倖存者回憶說因為蘇里高海峽布滿夜光蟲,魚雷一攪和遍處生光,雖然方便了日軍躲避魚雷,但是也讓這場魚雷盛宴變得更加華彩而恐怖。

戰列艦扶桑號在首波魚雷攻擊中就被弗萊徹級驅逐艦梅爾文號命中2-3條魚雷並被炸成兩段沉沒。緊接著第二波魚雷命中戰列艦山城號,炸沉驅逐艦山雲號,驅逐艦朝雲號被炸掉艦首,滿潮號重創喪失動力。接著第三波魚雷再次命中山城號並造成其航速下降到只有5節(後恢復到12節,但損失了2個炮塔)。

到小學生們離開戰場時,只剩下驅逐艦時雨(僅次於雪風的二號祥瑞佐世保之時雨)和航巡最上兩艦尚有完整戰鬥力。

接下來就是BB黨喜聞樂見的最後的T字陣(打死狗)。所有的BB和CR把全副火力都對準了山城號戰列艦並在10分鐘內將其虐成碎片。跟在後面的最上號航巡跟小學生炮戰幾分鐘就被打起大火,只好釋放煙霧落荒而逃。後最上由於受創過重,不得不自行處分。二號祥瑞時雨(僅中一彈——還TM是發啞彈)靠著第二強運和小學生祖傳的扭來扭去成為蘇里高唯一的倖存者。

此戰因為美軍覺得沒必要玩命,所有驅逐艦都在8000米就發射了魚雷,加之夜光蟲搗亂,魚雷命中率其實相當低。但相應地,美軍驅逐艦在整場戰鬥中也只有格蘭特號挨了最上號一炮——還很可能是被美軍巡洋艦誤擊的。


了解了以上這些史實,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二戰後傳統意義上的火炮型巡洋艦會迅速退出歷史舞台,而驅逐艦,或者說超級驅逐艦,頂著驅逐艦名頭的輕巡洋艦——算了名字只是個代號而已——最終成長為水面艦艇的中堅力量,改變僅僅是魚雷換成了防空導彈和反艦導彈。輕巡洋艦學派陰差陽錯地與航母、潛艇完成了三分天下。

傳統意義上的二戰重巡本身就是條約產物,其本質上是一種殖民地鎮壓艦或者說二級主力艦,對於正規海戰來說性價比不高。不要說兩艘巡洋艦打一艘戰列艦,就算是四五艘巡洋艦打一艘戰列艦,除非能夠衝到魚雷距離,否則都是被戰列艦點名的命。但一萬多噸的巡洋艦顯然不能學小學生扭來扭,因此「除非能夠衝到魚雷距離」這句話可以直接刪掉。

相比之下,輕巡洋艦學派提倡的「輕巡洋艦」或者說現實中的超級驅逐艦,她們靠著高閃避,高雷擊,多用途和快速建造成為了二戰性價比最高的水面艦艇。比她小的被她欺壓,比她大的被她圍毆。如果是一個超級驅逐艦中隊遭遇一條落單的戰列艦,則戰局可能變得非常微妙。因為太平洋戰爭的實戰表明,艦炮未必能在超級驅逐艦進入魚雷射程前阻止其前進。

當然實戰中並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戰例。要麼是BB一方有絕對優勢DD只能跑路。要麼是DD一方有絕對優勢歡樂圍毆。

但無論如何,CVSSDD三分天下,這是二戰對海戰的最終結論。至今這個結論仍未過時。


最後說一下其他幾個國家超級驅逐艦的發展。

英國:

作為倫敦海軍條約的發起國,英國對於超級驅逐艦自然是嚴防死守。倫敦海軍條約到期後,英國鑒於戰爭形勢建造了27艘標準排水量1950噸的部族級驅逐艦,其中16艘在英國海軍服役,其他給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作為一種保守的應急設計,部族級的火力和生存能力比美日法那些標排2000噸以上的超級驅逐艦都要差不少,主炮口徑只有120還不能防空,魚雷只有4管,防空的砰砰炮也只有1座。英國海軍的16艘部族級12艘戰沉,好聽點說滿門忠烈,講得不好聽那就是死一戶口本。

除部族級外,英國還製造了大量J、K、L、M等型1500噸級驅逐艦。這些驅逐艦戰鬥力更弱。實際上,部族級是二戰大部分時間裡英國最好的驅逐艦。

經歷了部族級的慘烈損失後,英國痛定思痛,終於決定建造更大的超級驅逐艦。這就是標排2300的戰鬥級。戰鬥級主要用於防空,前主炮為2門雙聯114mm,後主炮為102mm高平兩用,此外還有8門40炮和6門20炮,2具4聯魚雷管。戰鬥級雖然終於趕上了超級驅逐艦的規格,但是火力相比起美日新銳的秋月級和基林級仍然要差出不少。不過戰鬥級雷達配備較完善。

最終,戰鬥級在1944年正式服役,共建造24艘,雖然並沒有參加值得一提的戰鬥,但戰後卻成為英國海軍中堅。

德國:

雖然輕巡學派最早是受的一戰德國S-113號「大型魚雷艇」的啟發,但因為間戰期造船業斷層,二戰德國超級驅逐艦的發展並不成功。德國人搞的鍋爐雖然溫度高,壓力大,但是就是油耗高,續航力差,可靠性也差,還不如蘇聯鍋爐。除此之外德驅還有重心過高,體積過大,造價過高,適航性差,速度不快,火力一般,防空稀爛等一系列問題。最終,標排2200噸,滿排超過3000噸的1934型驅逐艦被吐槽為「德國驅逐艦的特點就是沒啥特點」。1936型也沒有好到哪裡去,那門看上去很唬人的150mmKC36主炮因為炮塔太重,管數太少,迴轉太慢,操作困難,彈重也不夠大,實際用起來還不如毛驅的130mm大屌。

唯一要說的話,1936C型,終於解決了大部分問題的防空驅逐艦,主炮改為高平兩用炮,37手垃圾也終於換成自動炮。全艦三座雙聯128毫米高平兩用炮,三座雙聯37毫米和三座雙聯20毫米自動炮,兩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主機功率7萬馬力,最大航速37節,滿載排水量3700噸。但開工都1943年了。唯二開工的兩艘被盟軍炸毀在船台上。

義大利:

義大利在20年代末生產的12艘航海家級驅逐艦已經非常接近超級驅逐艦的概念,也是法國人搞空想級的直接動力。但是意呆沉迷於「魚雷艦艇就是應該小型化」的迷夢,反而開始主動遵守自己根本沒有簽約的倫敦海軍條約,開始搞1500噸級甚至更小的驅逐艦,共達多爾、西北風、詩人、士兵四級30多艘。這些驅逐艦速度很快但是火力貧弱,續航力很低(只有2000海里)而且防空反潛裝備也不足。而為了應對空想級和莫加多爾級,義大利開始建造一批標排3800噸,滿排5500噸的偵查艦羅馬統帥級(一般歸入輕巡洋艦),最終只完工了4艘,只有1艘有過戰鬥經歷。二戰開始後,義大利發現自己的驅逐艦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損失。經分析,義大利海軍終於痛苦地意識到自己在30年代驅逐艦研發中走了彎路。尤其是篤信高速低航程,結果因為載油量太小指揮官根本不敢開高速。隨後,義大利人緊急開始建造標準排水量2100噸的金牌指揮官級驅逐艦。但尚未建成,義大利就投降了。

蘇聯:

比較有意思的是,其實義大利建成過超級驅逐艦,但卻不是給自己建的,而是給毛子建的。這就是紅海軍著名的英雄艦塔什乾號。蘇聯人其實看中的是空想級(的腿……誤),但法爹那祖傳報價你懂的。兩邊價錢談不攏,蘇聯人轉而找到他們造船業的長期合作夥伴意呆,要他們搞一艘麵條版空想出來。最終意呆窮盡自家全部技術終於滿足毛子的苛刻要求,於1938年完工了可能是30年代最強超級驅逐艦的塔什乾號(該艦在蘇聯歸類為驅逐領艦,綽號「藍色巡洋艦」)。

塔什乾號常排3200噸,滿排4100噸,主機超載出力可達13萬馬力,海試最大航速超過42節,續航20節4000海里。武器為3座2聯130mm主炮(毛系祖傳大屌),1座雙聯76mm高炮,6座37炮和6挺高射機槍,3座3聯魚雷發射管。此外還加裝了2重測距指揮儀和中心火控計算機等遠超常規驅逐艦的火控裝備。

該艦在在塞瓦斯托波爾多次突破德軍海空封鎖運載了十幾萬人員增援或突圍。最狠的一次據說4個小時內遭到德軍近百架次轟炸機的輪番轟炸,投下炸彈300多顆。這足以炸翻整個艦隊的轟炸機群竟然在塔什干各種神閃避之下只有幾發近失。雖然這也對塔什干造成嚴重破壞,進水量高達1900噸,航速只剩12節。但是這艘如塞瓦斯托波爾般頑強的軍艦仍然運載著兩千多平民和包括第一次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全景油畫在內的一大批珍貴藝術品抵達新羅斯克。

或許是這次太過耀眼的無雙消耗了太多RP,幾天後的1942年7月2日德國空軍偷襲新羅斯克成功,正在修理中的塔什乾號中彈四發沉沒,結束了其為期一年的戰鬥歷程。在這一年中,她轉移了19.3萬餘軍民,運送物資2583噸,摧毀1個機場和6個炮兵陣地,擊落擊傷13架飛機,擊沉1艘魚雷艇。

雖然紅海軍對塔什乾號十分滿意,但由於義大利外交局勢變化,雙方合作中斷,未能繼續製造後續艦。蘇聯在二戰中的主力驅逐艦是3艘列寧格勒級、4艘明斯克級驅逐領艦(1949年重新歸類為驅逐艦)28艘憤怒級(四大金剛)、18艘前哨級驅逐艦。這些驅逐艦都有明顯的義大利式驅逐艦烙印,尤其是航程都是祖傳的2000海里。蘇聯在塔什干基礎上開工了基輔級驅逐艦,該艦將擁有2400噸的標排,42節的航速和4100海里的航程,配備3座雙聯裝130mm大屌,但未能在二戰結束前完工。此外,蘇聯還計劃建造24艘標準排水量2200噸的火熱級驅逐艦,但戰爭中僅有火力號一艘完工(順帶說一句塔什乾號上那門雙聯裝76mm高炮原設計是沒有的,是從未完工的火力號上扒拉下來的)。戰後蘇聯繼續建造了10艘火熱級,並在此基礎上研發生產了70艘快速級驅逐艦。快速級驅逐艦也成為蘇聯海軍生產最多的火炮型驅逐艦。


看到落單戰列艦我啪就開火了,很快啊!然後上來就是一個齊射、一波魚雷,被戰列艦全部防出去,防出去了啊。防出去以後自然是傳統海戰,點到為止,炮彈打到主裝上。我笑一下,準備給溜了,因為這時間按傳統海戰的點到為止,我已經贏了,如果這炮彈中了,一下就把他干碎了,一輪齊射在他主裝上沒移開,他也承認我打中了。但是他突然襲擊,反手一輪迴射,我大意了啊,沒有閃,誒,我的主裝碎了,沒關係啊,我艦體大破,龍骨斷裂,說棄船,然後兩分多鐘以後我就沒了。我說,戰列艦你不講武德,他說巡洋艦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懂規矩,他說我是亂打的…他可不是亂打的啊,偵測、跨射、命中,訓練有素,看來是有bear來。這個幾萬噸的戰列艦不講武德,來騙,來偷襲我這幾千噸的巡洋艦,這好嗎,這不好。我勸戰列艦耗子煨汁,好好反思,不要再犯這樣的聰明,小聰明。打海戰要以和為貴,要講武德,不要搞窩裡斗。謝謝朋友們!


這個問題也太籠統了吧。。。

落單巡洋艦是什麼類型的?它可以是妙高級、高雄級重巡那種對海火力很強的(10門203加16根610發射管),可以是德意志級這種也可被歸類為袖珍戰列艦的奇怪重巡(6門283加8門150),可以是名為大型巡洋艦實為戰列艦的阿拉斯加級(9門305加12門127),也可以是類似亞特蘭大級專門防空的輕巡(12門或16門127),甚至可以是寧海級這種大型炮艦(6門140加4根533發射管)。

落單戰列艦又是啥類型的呢?是大和級那種穩居BB第一的(9門460加24門127),還是甘谷特級的一戰殘餘吊車尾型(12門305加16門120),甚至是瑞典級戰列艦這種大型岸防艦(4門283加8門152)?

這種假設實在是太過於籠統了,我只能找幾個為數不多的巡洋艦與戰列艦對決的案例來了。

1941年3月27日,英國皇家海軍與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伯羅奔尼撤半島馬塔潘角附近海域爆發了遭遇戰。入夜,厭戰號及勇士號戰列艦憑藉夜色逼近到距離意軍巡洋艦隊3500m處,在火控雷達的引導下動用15英寸主炮進行平射,僅三分鐘便乾淨利落地將在場意艦悉數重創,擊沉了義大利新銳重巡洋艦扎拉號、波拉號、阜姆號及2艘驅逐艦。這場戰鬥因為意軍沒有雷達,所以屬於一邊倒的屠殺,並不具有什麼代表性。

1942年11月12日,美軍TG67.4艦隊與日軍的瓜島炮擊艦隊爆發遭遇戰。戰鬥中,比睿號戰列艦大開探照燈,用三式燒夷彈直接命中了舊金山號重巡的艦橋,把該艦變成了一團火炬,喪失了戰鬥力。亞特蘭大號也被比睿號命中受創。比睿號自身同樣被來自四面八方的127、203炮彈摧毀了艦橋和1、2號炮塔。此戰中雙方艦種混雜,例如拉菲號驅逐艦曾勇敢地用127主炮攻擊比睿號的上層建築,造成了很大的干擾,因此也很難單純看做是戰列艦與巡洋艦間的對決。

但以上兩個戰例都證明了,巡洋艦在遭受戰列艦的火力打擊時往往是不堪一擊的,即使是公認防護性能優秀的扎拉級也不能倖免。

1945年5月15日,羽黑號重巡在安達曼群島附近遭遇英國驅逐艦群的伏擊。英軍憑藉雷達將羽黑號打得遍體磷傷,羽黑號也憑藉探照燈對英軍進行了有效但並不決定性的還擊。最後英國驅逐艦群用魚雷成功將敵艦擊沉,創造了一項海戰史上的記錄。雖然是DD對決CA的作戰,但是也可以姑且套用成巡洋艦面對BB時的戰鬥方法。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是2艘條約型巡洋艦,在白晝公海遭遇1艘條約型戰列艦的情況下,巡洋艦幾乎沒有勝算。只要戰列艦的火控系統沒有出問題,2艘巡洋艦在進入有限殺傷範圍前就已經被屠宰了。唯一的勝算就是在夜間相遇,前提還是戰列艦沒有可靠的雷達,這時巡洋艦可以逼對手轉入近戰,再嘗試用魚雷進行最後一擊。除此,別無他法。


兩艘巡洋艦對同時期的戰列艦,硬剛是剛不過的。參見拉普拉塔河口之戰。納粹德國的斯佩號袖珍戰列艦在南美洲拉普拉塔河口遭到同盟國的三艘巡洋艦——英埃克塞特號重巡,阿賈克斯號輕巡,紐西蘭阿基里斯號輕巡伏擊(海上伏擊戰,以逸待勞養精蓄銳的有準備的巡洋艦隊打長期在海上破交作戰的有所消耗的單艘袖珍戰列艦,這狀況夠理想吧)。戰果斯佩號受創(分油器被打壞,艦上儲備燃油只能以巡航定速跑16小時。分油器是破交艦必備的續航裝備,一般的艦隊決戰型戰列艦不需要),於是躲入烏拉圭蒙得維地亞港修理。而埃克塞特遭重創失去戰鬥力,另兩艘輕巡受傷,部分主炮損毀,但仍堅持封鎖拉普拉塔河口以防斯佩號遁逃入大西洋——以皇家海軍估計,如果斯佩號稍作休整突圍的話,兩艘受傷的輕巡是擋不住的斯佩號。於是英國大打心理戰,號稱已調集皇家方舟號航母,聲望號戰巡,以及其他三艘重巡到位增援——實際只有巡洋艦坎伯蘭號到位。加之英國外交部向烏拉圭施壓,令其拒絕斯佩號休整,並將其驅逐,導致德國人心理崩潰,最終將斯佩號自沉於烏拉圭外海。

以袖珍戰列艦斯佩號12000噸(空載)-16000(滿載)噸左右的排水量,兩座三聯裝283mm主炮,8門150mm副炮都能把一重兩輕三艘巡洋艦(條約型重巡8000(空載)-10000(滿載)噸,輕巡(7000(空)-9000(滿)噸),打掉將近三分之二的戰力,而自己尚有一戰之力。如果換成正牌戰列艦,3-4.5萬噸的排水量,8-9門356mm或者381mm甚至406mm主炮,加上皮糙肉厚的裝甲(艦體裝甲根據位置重要性不同裝甲厚度在100-300mm之間,重點部位如司令塔,主炮正面裝甲厚度一般在400mm左右),幾艘巡洋艦報團也不可能是同時期戰列艦的對手。


首先你要隱蔽在島礁後,和對方戰列艦指揮官對罵,使自己極度憤怒,然後大喊「給老子開炮!」。

人在極度憤怒之下開炮可以使主炮穿深增加十倍並附帶高爆燃燒效果,破甲爆炸燃燒瞬間完成,將對方擊沉。


無敵號:這很簡單,這兩艘巡洋艦隻需要在發現落單的戰列艦後(發現戰列艦很簡單,因為戰列艦很大還會冒黑煙),隱蔽自己等待進入接弦距離,因為戰列艦比較笨重,只需要稍加練習就能做到。接弦後兩艘巡洋艦迅速依靠自己的小口徑速射火炮猛烈攢射戰列艦的火控指揮中心。這樣一來戰列艦就會因為火控失效而無法使用主炮。最後再依靠自己的主炮或者魚雷集中攻擊戰列艦的側弦裝甲,依靠金屬疲勞效應造成穿甲。戰列艦直接傾覆沉沒。

胡德號:好的,我這就去社保俾斯麥


巡洋艦可以憑藉航速優勢快速沖向落單的戰列艦,然後一個滑鏟從戰列艦下方穿過並擰開對方通海閥使戰列艦快速沉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