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9日,遼寧葫蘆島。朝陽剛剛升起不久,天空就被一種沉沉的發動機轟鳴聲所籠罩。

9架B24M轟炸機趁著黎明前的黑暗突然出現。這種美式重型轟炸機具備極高的航程和先進的設備,它們從青島起飛,經過了較長時間的航程到達這裡。由於葫蘆島幾乎沒有任何防空力量,轟炸機成為了不可抗衡的力量。

藉助著良好的視線,9架轟炸機很快發現了目標。在上空簡單編隊後,它們就呼嘯著撲了下去。很短時間後,這場攻擊結束:目標被命中三枚重磅炸彈,燃起的濃煙幾乎瀰漫了大半個港口。

當天,遠在浙江溪口的蔣介石在日記寫下:重慶號軍艦叛逃至葫蘆島,終為我空軍發現,於兩日內炸中三彈,已不能行駛……蔣介石此時還不知道的是,由於受損嚴重,同時為了避免更大損失保留寶貴人才,當天下午這艘軍艦已經受命打開海底門後自沉海中。

近代以來中國第一艘滿載排水量超過7000噸級的戰艦,就在這一天划上了遺憾的句號。這一天,距離人民海軍成立還有44天,而距離中國再次擁有這個噸位的戰艦052D,則還有60餘年。

曾承載著中國未來的希望之艦,卻被蔣介石用在了內戰戰場上!

二戰之後,日本戰敗投降,亞洲出現了巨大的力量空缺,中國地位凸顯。出於維護未來國家利益的考慮,同時為了處理戰後大量剩餘軍艦,英國政府與國民黨政府達成協議,將分批送給中國一些軍用艦艇。其中最為矚目的是巡洋艦Aurora號。

Aurora號是英國海軍Arethusa級輕巡洋艦的第4號艦。艦長117米,滿載排水量為7200噸,裝備三門雙聯裝6英寸艦炮、兩組三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配有深水炸彈發射架和掃雷器,還加裝了先進的雷達系統。雖然這艘軍艦在龐大的英美艦艇方陣中並不突出,但對於中國來說,已經是近代已來裝備最好、火力最強、排水量最大的軍艦了。

國民黨海軍高度重視這艘軍艦,以中國抗戰時的「陪都」重慶為其命名。同時,從全國選拔招收了近600名具有大、中學校學歷的青年學生,分三批前往英國受訓。考慮到當年中國的教育程度,這批水兵可謂是中國青年裡精英中的精英。經過近兩年的受訓,這批水兵考評達到英國海軍的優秀標準,於1948年5月駕艦回國。

1948年8月,重慶號巡洋艦緩緩駛入了上海碼頭,正式加入國民黨海軍作戰序列。不過,學成回國的水兵們失望地發現,取得二戰勝利後的中國並沒有如他們離開時所想的那樣恢復和重建,而是由於內戰和經濟崩潰更加混亂不堪。列強的軍艦依然可以毫無顧忌地在長江內行駛,而中國海洋主權似乎毫無存在感。

重慶號的歸來,令蔣介石欣喜若狂。此時,國共戰場上的平衡正漸漸被打破,國民黨軍處處被動。蔣介石期待這艘「大炮巨艦」能夠力挽狂瀾。

重慶號抵達國內的同時,東北野戰軍發起了遼瀋戰役,突然包圍東北咽喉錦州,堵死了國民黨軍東北集團的退路。蔣介石急令重慶號北上參戰,並在錦州以南的塔山之戰中用6英寸大炮猛烈轟擊解放軍防禦陣地。

而然,令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意想不到的是,解放軍官兵竟憑藉空曠無險的陣地,把有海空軍支援的十幾萬國民黨大軍牢牢阻擋住。此戰之後,錦州解放,遼瀋戰役大局已定。重慶號首次實戰無功而返。

艦上同時建立兩個起義組織,艦沉人在為人民海軍建立立下不朽功勞

離開遼瀋戰場,重慶號巡洋艦返回上海黃浦江附近待命。此時,東北全境解放,淮海、平津戰役相繼開展,國統區局勢緊張。而上海作為金融中心,伴隨著「金圓券」的失敗,也陷入了空前的經濟危機中。(ps國軍要求官兵必須把所有外幣換成金圓券,而重慶號官兵之前兩年恰恰工資都是發的英鎊,emmmm)

目睹了這一切的多數重慶號青年官兵思想越發動蕩不安,他們是懷著一腔熱血參加海軍的,卻沒想到國民黨政府卻如此腐敗不堪。

而此時,中共黨地下組織抓住艦上人心渙散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工作,暗中成立了解放委員會,培育和發展進步勢力。幾乎與此同時,另一批早早打入底層的共產黨員,也早在輪機、魚雷、艦艏、艦尾等關鍵位置水兵中發展力量,組織了「士兵解放委員會」,同樣準備舉行起義。由於兩個起義組織的上線各有不同,同時由於安全謹慎,兩個起義組織平行運行,竟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互不知情。

1949年2月,隨著整個長江以北大部解放,解放軍雲集北岸,準備渡江戰役。為了守住半壁江山,蔣介石將國民黨海軍主要艦艇大部調入長江中下游,準備憑藉海軍優勢阻止解放軍渡江。解放軍當時主要依靠的渡江工具還木製帆船,若重慶號這樣的巡洋艦果真被拖進防禦體系中,必然會對解放軍渡江造成嚴重威脅。時間緊迫,重慶號兩個起義組織都感到要儘快組織起義。

25日凌晨,經過周密策劃,起義官兵分頭行動發動起義。由於前期工作極為充分,起義十分順利。艦長鄧兆祥也明確表態支持起義,並親自指揮航行北上脫離了國統區。在勝利抵達解放軍控制的煙台港後,重慶號官兵通電加入解放軍。

最大最先進的軍艦起義,無疑將對長江防線造成極大打擊。蔣介石立即命令國民黨空軍全力尋找和炸毀該艦——這正是本文開頭所發生的一幕。由於解放軍當時尚缺乏空中掩護力量,這艘孤單的軍艦隻能開往葫蘆島被動躲避轟炸,並在遭受攻擊後被迫自沉。

重慶艦起義兩天後,和它一起從英國回國的靈甫號驅逐艦舉行起義,雖然起義沒有成功,但73名官兵在香港棄艦投奔了解放區。29天後,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海軍少將林遵率領30艘艦艇起義;同一天清晨,國民黨海軍第三機動艇隊的23艘艇,在鎮江江面宣布起義……至此,國民黨賴以生存的長江防線土崩瓦解,長江天塹已無險可言。這些起義的艦艇共同構成了人民海軍最初的家底,起義人員也大多成為了人民海軍中的一員。

假如當年重慶艦不沉沒,會對人民海軍產生怎樣的影響?

歷史雖然不容假設,但在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我們依然可以暢想一下:如果重慶號當年沒有沉沒,那對人民海軍又將是怎樣一番情景?

回到新中國之初的五六十年代,北有朝鮮戰爭爆發,東有台灣島內的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南有印度支那半島戰火,來自三個方向的海上安全壓力巨大。而新生的共和國最最弱小的兵種正是海軍,甚至連一艘不到千噸的日制炮艦「南昌」艦,都一度作為人民海軍的旗艦。

可以想像,如果「重慶」號得以保留,這艘當時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主力艦艇,極有可能會被作為人民海軍的旗艦,並承擔起拱衛海防的重要任務。

雖然在北面面對美國強大的海軍壓力較大,但如果放在東海無疑將對敗退台灣的蔣介石海軍形成強有力的威懾,有效減少的封鎖和騷擾。而如果放在南海,以重慶艦較強的自持力,當年難以控制南沙、西沙等島礁的窘境也將被打破,今日的南海問題或許將不會如此複雜了。

考慮到人民海軍裝備更新在相當長時期內都很漫長,那麼像重慶艦這樣的主力軍艦將會不斷維護保養和改裝,甚至會用到90年代,成為海軍服役最長的軍艦之一。要知道,同時期高價從蘇聯進口的「四大金剛」就用到了90年代的。

當然,也應該看到,維持任何一艘先進主力戰艦都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由於當年國際關係的原因,重慶艦的零配件也會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如果重慶艦保留下來,維護也有較大壓力。事實上,重慶艦沉沒兩年後,國家曾將其打撈出水試圖修復過,但是過高的成本令海軍最終放棄了這艘戰艦。歸根到底,還是由於國家貧困,無法支撐起一支現代化的海軍。

那一代重慶艦隻能遺憾的消逝在歷史中。

70年後的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於到來,人民海軍成為維護中國發展壯大的有力保證。今天,青島海面上壯觀的大閱兵場面已然昭示著這一切。有關人士透露,最新一批萬噸大驅055中,除了今天公布的南昌艦外,可能有一艘命名為重慶艦。

向海而強。一支強大的海軍才能捍衛一個強大的國家,也只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才有資格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