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書》和《史記》可以相提並論呢?至少,我們需要知道這些原因:

首先,《史記》的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他是史學家和文學家。

司馬遷(約公元前145/135-公元前90年)

《漢書》的作者主要是東漢的班固(因為作者不止他一個。後文有交待),他也是史學家和文學家。

班固(公元32年-92年)

也就是說,這兩本書,都同樣是大文學家、史學家的著作,在史學跟文學水平上,二者難分軒輊。

其次,《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很顯然,二者都是紀傳體、一個是通史一個是斷代史,都是開山之作。

第三,《漢書》本來就是班固的父親、同樣是史學家的班彪為《史記》所作的後傳。在我國史學界,姓班的和姓司馬的,那可是赫赫有名,被後人尊稱「班馬」(不是你在動物園中看到的「斑馬」呦)。

班彪的姑姑,就是歷史上著名才女班婕妤。班彪未能完成《漢書》的撰述就去世了。

班彪死後,兒子班固子承父志,繼續《漢書》的編纂工作。有一定文學常識的朋友都知道,班固的《兩都賦》,是收入《昭明文選》的,那可是中國一流的文章!而《史記》也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班固不僅本人學問了得,父親、姑奶奶又都是一等一的文學高手,他的弟弟班超,想來大家更是熟悉,『』投筆從戎『』這個成語,就是出自他身上;班固的妹妹班昭,居然也是一位才女,曾奉旨入宮,給太后和眾貴人講授文史。後來,哥哥班固去世,是她助哥哥最後完成了《漢書》。

可以說,這個家族,堪稱詩書傳家,個個兒都是有故事的人。也不知人家是怎麼生的。

《漢書》在這個文學史學(實際上古代文史不分家)素養都很深厚的家族中,窮兩代三人之力,方得成書,那質量,自然不是現在複製粘貼東拼西湊幾個月甚至幾周攢成的那些「XX玩意兒」之類的書所能望其項背的。

第四,《漢書》在體例上也與《史記》略同,只是把「書」改為「志」、把「世家」併入「列傳」,且開創《刑法》、《五行》、《地理》、《藝文》四志,成為後世紀傳體史書的標本。

有了以上諸條,我們可以說,《漢書》跟《史記》並稱,那是實至名歸吶。你說對吧?

後人把《史記》與《漢書》並稱,大約緣自章實齋。

章學誠(實齋)在他的大著《文史通義》中說:「史之良,首推遷、固」!


先來瞭解一下《漢書》和《史記》: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

(圖片來源於網路)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中國東漢歷史學家班固編撰。

(圖片來源於網路)

那麼為什麼說《漢書》和《史記》可以相提並論呢?

1、《史記》開創了史書的紀傳體通史新體例,對後世的史書和文學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紀傳體通史方法被後世史學家所繼承,同時也是一部很優秀的文學作品,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2、《漢書》自成一體,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漢書》在中國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

除此之外,《漢書》亦記載少數民族歷史。《漢書》繼承《史記》為少數民族專門立傳的優良傳統,運用新史料將《史記?大宛傳》擴充為《西域傳》,敘述了西域幾十個地區和鄰國的歷史以補充,增補了大量漢武帝以後的史實,這些記載,均是研究亞洲有關各國歷史的珍貴資料。

但是,《漢書》具有濃重的封建主義儒家思想的氣息,有神化封建君主專制的嫌疑;相比較而言《史記》雖然在史料方面沒有《漢書》詳盡可靠,但是能夠客觀反映史實,受外部幹預較小。

所以說,兩者各有千秋,在中國史書和文學上都有很高的價值。


漢書開創了有別於史記之通史之斷代史之體例,並首創食貨志等專業史學體例,而且其文字行文古雅,即使是在當時的東漢知識階層也以讀通漢書為畏途,馬融也是當時的大學問家,但面對漢書,還只能慫。

再則漢書最終成書得益於班昭之功,他是唯一以女子之身趿身史學大家之個例,唯此漢書與史記並駕齊驅,並為斷代史之首。


《漢書》和《史記》各有千秋。《史記》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先河,是一部通史。《漢書》是續寫《史記》的。在班固寫《漢書》以前,有很多人為《史記》寫過後續,比如劉向、楊雄等人,但是這些人書寫的後續,都是道聽途說,與現實相差甚遠。

《漢書》還開創斷代史的先河,以後的史書,都是斷代史,都參照了《漢書》的形式。

《漢書》和《史記》對歷史事件的考證都非常詳細,春秋筆法的運用不多,能客觀的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歷史經過,評價都十分中肯。

再有就是兩部史書的文學價值都很高。書寫的人物真實生動,對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史記》可以說是先秦一來,散文的集大成者。而《漢書》則是洗去鉛華,將當時華麗辭藻下空洞的內容剔除,開闢了另一種風格的敘事風格。對以後的唐代傳奇以及宋代評話都有深遠影響。

綜上所述,《漢書》和《史記》各有擅長,對後世的影響同樣很深遠。


與史記相提並論的,除了漢書,還應該有左傳。《左傳》,《史記》和《漢書》其實是後來所謂「文言文」的奠基者,後代所謂文言文,都是以這三部書為典範的。試看《論語》,《國語》或《戰國策》,更為古奧的《書經》,《易經》,從辭語,語法上看,與漢唐以還的文言明顯不同,而與左傳,史記,漢書相當一致。這是個人見解,鬥膽呈諸網路,不懼譏嘲。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3000多年的歷史,而《漢書》只記錄了西漢一個朝代的歷史,但是《漢書》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兩者可以說都是開創了史書的寫法。

《漢書》作為第一部大一統皇朝史,它為記載中國歷史的史書找到了最好的表現形式,它也成為中國歷代正史的依據。同時,與《史記》的生動不同,《漢書》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卻要更勝一籌,行文更具邏輯性,同時,撰寫形式上也比《史記》整齊劃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