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蒋丰

  4月起,日本扩大外国劳动者引进的各项新制度,就要正式实行。善于提前计划和部署的日本人,为了适应外劳新制度带来的各种变化,早早就开始进行各项准备。然而在为外国劳动者提供咨询窗口这一项上,目前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去年底,日本政府就扩大外劳引进提出了综合对策。为外国劳动者设置有关雇佣、医疗、福利、育儿、在留手续的咨询窗口,是综合施策的基础。日本法务省还向111个外国人居住较多的都道府县、政令市发布奖励措施:只要设置咨询窗口,就可以享受最高1000万日元的补助金。阵仗真不小,但积极做出回应的地方政府只有37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随着30多万外国劳动者的先后到来,日本这么多地方连个咨询窗口都没有,因此产生的问题恐怕会超出日本社会的想像。那么,为什么日本各地设置外国人咨询窗口会这么难?

  首先是日本法务省的相关规定过于严格。2月中旬,日本法务省公布了开设咨询窗口的相关要领,要求咨询窗口在全年免费咨询的基础上,原则上对应11种以上的语言。地方政府即使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要找到对应11种语言的口译、工作人员,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外,按照现行政策,咨询窗口设置的经费、人员等问题还需要地方议会的批准。因此,对于日本地方政府来说,即使有补助金,但是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推进难度比较大。

  各地为设置综合咨询窗口,是日本更好接纳外国劳动者,实现多文化共生社会必不可少的政策。这种全国一盘棋的举措,本来应该由日本某个中央部门统一牵头,全国推行。目前,日本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所以日本法务省等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在协调上花费时间。要想健全、充实全国各地的咨询窗口,日本政府应该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重新调整政策。

  日本各项外劳引进措施的准备工作,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目前,日本政府已经在所有都道府县召开了关于外国劳动者引进的说明会。根据日本法务省的省令,持有特定技能资格的外国劳动者,报酬额应为“日本人同等或以上”。这个比较标准中的“日本人”究竟是指哪一部分日本劳动者,还在“详细讨论中”。

  长期以来,日本在政策实施方面一向以“严密、周详”而著称,各种制度实施之前一般都已做好充分准备,一旦政策实施就会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但此次准备工作实在有些不够给力,有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即使政府内部对外劳引进的各项政策举措还没有达成全面共识,因此不容易形成合力。

  5年34万人的外劳引进政策已经开始实施,日本的接收企业、支援机构等都需要来自官方的权威声音与统一执行标准。一旦外劳政策因为执行混乱产生问题,不仅会极大损害外国劳动者的权益,还会严重影响日本的国际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