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ing forward to the PLAN's New Generation Frigate

文/衛天

隨着萬噸級 055型驅逐艦首艦於2017年6月28號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建成下水,中國海軍大型驅逐艦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人們很快發現,大連造船廠也正在建造2艘同型艦,這打破了中國海軍新型艦艇建造基本上都是採用小批量開始的慣例。網絡上最新出現的一些相關圖片顯示,這兩家造船廠的船塢裏又出現了同型艦的艦體分段,據此推測,055型首批艦的建造數量可能會達到6到8艘,遠遠多於最初預測的4艘。更重要的是,這些艦隻將會在未來3年左右時間裏完成建造工作,快速交付海軍,這種批量建造能力從世界範圍看也只有中國能夠實現。新一代萬噸級驅逐艦的批量建造,說明中國海軍正在積極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軍事鬥爭,正在加速提高目前較爲欠缺的遠海作戰能力,爲最終走向遠洋、提高遠海作戰能力、有效維護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打造堅實的基礎。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萬噸級055型驅逐艦的出現標誌着中國海軍新一代驅逐艦更新換代的開始,作爲已經出現了10多年的054A型護衛艦來也要考慮其後續艦發展的問題。

在關注055型大驅的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作爲中國海軍另一支重要的遠海作戰力量,護衛艦仍然會憑藉其較低的成本、高效的出動率、較爲完善的作戰功能而佔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類似054A型這種4000噸級的護衛艦已經建造了多達29艘(其中服役25艘),爲中國海軍高強度執行遠海作戰、訓練和護航任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於其優異的表現,在新型驅逐艦批量建造的今天,其後續艦仍在持續建造中(但建造速度或放緩),未來將會成爲中國海軍有史以來建造數量最多的一型中型護衛艦。

054A型畢竟是10多年前設計的產品,其技術水平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當時中國海軍特定的作戰需求和可用技術的制約,這個問題從052D型到055型驅逐艦的升級也可明顯地看出來。中國海軍作戰區域的擴展及作戰戰略的變化對水面艦艇的技術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短十多年間就開始了主力艦艇的升級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很少見的。在現階段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國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仍然是來自東海、南海及西太平洋方向,所要面對的也都是處於世界第一集團的軍事強國,因而在054A型已經建造了10多年的情況下,開始下一代新型護衛艦的研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新一代055型驅逐艦已經出現,無論是從主戰裝備的更新還是更好地進行體系協同作戰考慮,新型護衛艦都是必不可少的。據信,除了保留出動率、建造成本、使用維護等方面的優勢外,新護在技術和作戰能力上要比054A型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在某些方面更要實現由量到質的改變。

從目前各方面披露出來的信息看,新一代護衛艦的確在發展之中(最初曾認爲會在055型驅逐艦之前出現,但目前看這種推測顯然存在偏差)。 一般認爲,護衛艦的研製難度和技術要求要比驅逐艦低得多,其發展應該快於驅逐艦,但這種傳統思維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水面艦艇的發展。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新型護衛艦未來很可能會作爲"鋪量"的產品,且服役期限至少要到2050年以後,因此就需要具有較大的設計冗餘、改進升級空間以及與驅逐艦類似的遠海部署能力。在體積、噸位有限的前提下要,新護實現這些目標的困難甚至比055型更大,某些技術的應用標準甚至比055型更高,也許這就是新護至今尚未露面的重要原因。

新護的任務需求是什麼

從目前各方面的報道來看,新護仍然是在054A型的基礎上發展、改進而來的,其擔負的作戰任務和麪臨的主要威脅也是類似的,因此不會像055型那樣在外觀和作戰功能上與052D型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海軍近十年的高強度使用已經證明,054A型各方面的表現都非常優秀,特別是其中程防空和反潛能力以及艦體線型和低可探測性設計更勝一籌,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一型護衛艦,因此新護以其爲基礎也是一條降低技術風險、加快設計進度的一條捷徑。對於新護的噸位,一般認爲會增加到5000噸左右(估計不會高於5300噸)。054A型雖然也表現出了優秀的遠洋航行作戰能力,但其噸位對於長期遠洋部署和作戰來說還是有所偏小,抗風浪性、自持力、彈藥攜帶能力等都還難以滿足未來中國海軍遠海作戰的要求。但如果新護的噸位進一步增加,就會與定位和技術性能更高的052D型驅逐艦發生衝突,成本上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差別。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改進052D型這個潛力更大的平臺。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隨着時間的推移,054A的性能也日益顯得不夠用,因此發展新一代護衛艦勢在必行。

目前,中國海軍尚沒有全面取消護衛艦而發展全驅型艦艦隊的基礎和條件。也就是說,未來中國海軍主力水面艦艇仍然會是驅、護艦並存的模式,並且護衛艦的數量總體上要佔有更大的比例。雖然中國海軍的萬噸級055型驅逐艦已經建造下水且首批建造數量不會太少,但越來越多的現實情況表明,僅僅依靠大型水面作戰平臺並不足以完全擔負起未來海上作戰任務,這一點不僅對於中國海軍適用,對世界上其它國家來說也同樣如此。因此,新護的發展是中國海軍的必然選擇,它在未來中國海軍水面作戰力量中仍然會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併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

054A型在設計之初的定位是擔負編隊中程區域防空和反潛任務(實際上這也是當時中國海軍最爲薄弱的兩個領域),因此不僅首次裝備了射程達40千米且垂直髮射的"紅旗"16A中程艦空彈,還實現了在垂直髮射裝置中兼容射程35千米的"魚"8火箭助飛魚雷(常說的反潛導彈),在滿足兩種不同作戰需求的同時極大地減化了艦體平臺的複雜性,打造了最終在4000噸級平臺上實現較強對空和對潛打擊能力的基礎。

在實際使用中,054A型也確實發揮了遠遠高出自身定位作用,在某些情況下更是作爲驅逐艦來使用的。在中國海軍的艦隊防空作戰中,054A所面臨的防空壓力更大,所需要攔截的目標數量更多,因爲與之配合的同期建造的052C型驅逐艦主要擔負遠程區域防空,艦上配備了射程達120千米以上的主動雷達制導"海紅旗"9遠程艦空彈和大尺寸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以此獲得較強的遠程防空和多目標攔截能力。由於需要獲得更大的射程,"海紅旗"9的體積要比"紅旗"16A大了40%,整體技術也更先進,但也存在所有遠程艦空導彈的通病,即攔截近距離、低空、超低空目標(如低空突防攻擊機羣和目標特徵更小的反艦導彈)的能力稍差。據國外有關媒體報道,"海紅旗"9的近界最小射程爲5千米,最低射高爲20米,相比"紅旗"16A的.5千米和10米雖然差距不大,但這個差距在實戰中還是會明顯影響到攔截效果的,而且"紅旗"16A採用的半主動雷達制導模式在40千米射程內攔截近距離、低空目標的精度也相對更好,攔截效率更高。而"海紅旗"9更適合攔截還沒有進入低空飛行狀態且掛載有反艦導彈的各類飛機平臺,壓制其對艦隊發起攻擊的能力和距離,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進入艦艇編隊內層防禦圈的敵反艦導彈數量。

"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海紅旗"9遠程艦空導彈後視

不過,戰場情況是複雜多變的,即使"海紅旗"9遠程攔截效率更高,也無法保證100%的攔截概率,仍然會有一定數量的敵方飛機平臺突破防線進入反艦導彈發射距離。此時,中程艦空導彈的作用實際上已經由反飛機變成了反導爲主,"紅旗"16A的優勢和重要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在敵反艦導彈進入40千米範圍內後,054A型就可以依靠4部目標照射雷達攔截不同方向的4個目標,如果驅、護艦編隊中配備有2到3艘054A型,那麼久可以有效應對8到12枚反艦導彈的攻擊,艦上至少28枚的導彈儲量可以實施多次攔截,完全可以保證攔截作戰的成功率。此外,在作戰成本上,"紅旗"16A也有着明顯的優勢。根據國外類似遠程艦空彈的價格推測,"海紅旗"9的價格可能會超過80萬美元(即使考慮到國內各種低成本因素,其價格也不會低於50萬美元),而"紅旗"16A可能不到30萬美元,因此完全可以進行大規模使用而不會過度增加作戰成本,在應對一些非反艦導彈類目標時,"海紅旗"16A的經濟效益更爲明顯。不過這並不是說"海紅旗"9的作戰能力弱於"紅旗"16A,只是攔截特定近距離目標時的成本效益不佳而已。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最後,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那就是中國海軍遠程防空驅逐艦嚴重不足,以致054A型不得不擔負起艦隊防空作戰的核心。雖然裝備"海紅旗"9的2艘052C型早在2005年10月和12月就已交付部隊,但由於各種原因,這2艘艦直到2012年才真正形成作戰能力。052C是中國第一次建造的現代防空驅逐艦,超過40%的新技術、新系統在應用中很難保證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實際交付後也確實暴露出了問題。爲了避免該型艦的問題影響遠程防空作戰能力,中國海軍在其開工建造後又單獨建造了2艘裝有引進俄製"裏夫"M遠程區域防空系統的051C型來作爲2艘052C型的"備份"(使用射程達150千米的48N6E艦空導彈),雖然此舉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異議,但從後來的情況看,這2艘艦的建造是非常有遠見而必要的。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發射升空的"海紅旗"9艦空導彈

"裏夫"M在技術上要比"海紅旗"9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各系統都是比較成熟的,由於自身系統的原因而影響作戰能力的因素基本不存在,因此兩艦在交付部隊1年多後就基本上形成了作戰能力,成爲當時中國海軍僅有的2艘可以擔負遠程艦隊防空任務的驅逐艦。2015年後,隨着第二批4艘052C型的建造服役並快速形成作戰能力,中國海軍防空驅逐艦的數量增加到8艘,但與擔負的作戰任務和麪對的空中威脅而言,這個數量仍然是不足的。在面對敵方大規模空中襲擊時,僅僅8艘的防空驅逐艦不可能構築起一張嚴密、可靠的遠程防空網,整個艦隊的防空壓力仍然會落到裝備中程艦空導彈的054A型身上。正是由於這個原因,054A型的建造數量在短短7年時間內就達到了21艘,其中服役並形成作戰能力的達到了18艘,成爲了中國海軍當仁不讓的防空核心。

從2010年開始,經過重大技術改進和武器升級的052D型開始批量建造,裝備了改進後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和射程超過200千米的新型"海紅旗"9B遠程艦空彈,目前已有13艘建成下水,6艘交付使用,在2019年前還有7艘將全部服役。這樣,加上2艘萬噸級的055型,中國海軍遠程防空驅逐艦數量將達到23艘,足以獨立應對高強度的遠程對空攔截作戰。屆時,054A型的使命將重新迴歸到中程區域防空領域,重點對突破"海紅旗"9的少量空中目標實施攔擊,自身的防空壓力將會大爲減輕。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052D型驅逐艦,是中國海軍區域防空的主力,其上裝備有"海紅旗"9B艦空導彈。

隨着安全形勢的變化,054A型艦在中程區域防空作戰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首先,由於新一代"海紅旗"9B的射程已達到200千米,遠程對空防禦範圍擴展了近2倍,因而對於只有40千米射程的"紅旗"16A來說,兩者之間就出現了近160千米的火力空白區。也就是說,在進入"紅旗"16A攔截範圍之前,所有空中目標都要由"海紅旗"9A/B來攔截,這也無疑極大地增加了作戰成本("海紅旗"9B的成本要比A增加了近30%)和彈藥消耗量,而054A型的"紅旗"16A此時卻無法發揮出其彈藥數量和火力方面的優勢。因此,在052D型和055型批量服役使防空範圍有了極大擴展但還沒有使用通用中程艦空導彈的前提下,新護的中程防空範圍也必須有一個明顯的增加,以便介入目前近160千米的火力攔截空白區,承擔70到80千米範圍內的攔截作戰。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這樣可以在進入054A型的"紅旗"16A攔截範圍之前再構築一層攔截火力網,以提高整個艦隊的中程攔截火力密度。畢竟,對於低空突防的敵方高速目標(主要是反艦導彈),應儘可能減少其進入近程作戰範圍的數量,否則再先進完善的近防武器系統也難以保證100%的攔截成功率,以致對水面艦艇自身安全構成致命的威脅。

其次,中程艦空彈射程的增大可以減少"海紅旗"9A/B這些大型、高成本遠程艦空導彈的用量,部分攔截任務僅依靠新型中程艦空彈就可以完成,從而保證有足夠數量的"海紅旗"9A/B用於攔截遠程高價值目標及空艦導彈發射平臺。目前,052D型和055型的服役數量還不多,艦上垂直髮射裝置的數量相對來說也較少,加之還要攜帶一定基數的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導彈,因而艦空導彈的實際攜載量不可能如理論上那麼多。

因此,我們的遠程艦空導彈不可能像美國海軍的"標準"2那樣可以在戰時大量使用,攔截包括中等距離目標在內的各類空中目標,這個不足在短時間內是不會有根本性改變的。因此,新護如果能擔負起一定程度的中、遠程對空攔截(考慮到雷達系統的技術升級,其目標探測能力和多目標攔截能力會有較大的提升,整體對空作戰能力應可以達到防空驅逐艦的60到70%)任務,那麼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作戰成本,而且無形中也增強了艦隊的整體防空能力和攔截效率。這也許就是新護在防空作戰方面相對於現役054A型的最大變化。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齊射"標準"2艦空導彈

最後,還得提一下054A型防空系統中的雷達設備,其安裝在主桅上的一部382型三座標雷達是在引進的俄製MP-710-MAE2型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由2塊背靠背雷達天線組成(S/E波段),採用機械旋轉與電掃的方式實現全向及高低方向70度範圍的掃描,比傳統的機掃拋物面雷達先進得多。其最大發射功率爲100千瓦,最大對空探測距離超過250千米,對低空掠海目標的發現距離超過35千米,可同時探測100到120個目標軌跡,跟蹤其中20到25個高威脅目標,具有6轉/分、15轉/分2種工作轉速以滿足對空警戒、防空作戰的要求,可以爲中程艦空導彈提供中段數據修正指令及近距離引導。雖然382型雷達整體結構沒有大的變化,但其各子系統進行了重新設計,換裝了全新的數字計算機、發射機和數據處理系統,整體對空探測能力、精度、目標數據處理能力及抗幹擾能力都優於引進的MP-710-MAE2/5型,對於保證"紅旗"16A的作戰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按一般三座標雷達的技術水平來衡量,382型雷達在整體性能上還是有較大優勢的,特別是對於054A型這種主要擔負中程區域防空任務且對多目標攔截能力要求不高的護衛艦平臺是非常適合的,這也是054A型艦性價比較高的主要原因。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054A型護衛艦裝備的382型三座標雷達特寫

隨着作戰需求的提高,這種機掃雷達目標刷新率不足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對於半主動制導的艦空彈來說已經成爲了制約攔截效能的最大障礙。因此,無論是提高對空中目標及信息的掌控能力,還是提高對中近距離低空高速目標的攔截能力,新護的雷達系統都需要進行相應的升級,而從技術和作戰需求方面考慮,換裝相控陣雷達應該是不二的選擇。雖然這可能會付出更高的成本,但與其帶來的作戰性能和效能的提升相比,這個代價是完全值得付出的。

在反潛作戰方面,054A型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甚至比其中程區域防空能力更爲重要,因爲在其大批量服役之前,中國海軍的水面反潛能力是相當薄弱的,無論是潛艇探測技術還是反潛打擊能力都難以應對周邊各型潛艇的威脅。054A在型號設計之初就將反潛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艦上很大一部分空間都用於了反潛設備和武器的安裝。特別是此前052A型驅逐艦的反潛系統配置、使用經驗基本上都延續到了054A型上,只是受到自身定位和4000噸級平臺的限制,其動力裝置仍然使用了技術相對簡單、成本較低的全柴動力。當然,對於反潛作戰來說,這種動力裝置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其固有的低頻振動通過物理措施是無法隔絕消除的(054A型的柴油發動機已經採用了先進的浮筏減振技術,柴油發電機組更是更是採用了整體箱式設計,用於減少並隔絕噪音和振動,整體噪音已經達到了國外同類動力裝置的先進水平),其海水中的傳播距離是非常遠的,會嚴重影響平臺自身安全性和生存能力。不過,當時國內也確實拿不出技戰術性能符合要求且可實現批量生產的燃氣輪機,採用全柴動力實在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動力裝置除了自身噪音和振動問題外,其輸出功率相對於4000多噸的平臺也屬偏弱,直接體現就是最高航速不太理想。另外,艦上的整體發電能力也較弱,不利於對艦載新型電子設備的升級改造。據國內相關媒體的報道,054A型的最高航速不低於27節,這個說法實際上是很有玄機的。正常說來,如果一型艦的設計航速爲30節,實際試航測試也達到了這個速度,那麼在介紹最高航速時會採用"達到或超過30節"的說法,而此時動力裝置應該還保有一定的剩餘功率。但"不低於"這個說法至少可以認爲是054A型在全功率狀態下(不保留功率)可以達到27節或略有超出,但工作時間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正常使用條件下,27節航速對於作戰不會有什麼影響,基本上是夠用的,但爲航母護航就略顯不足,會影響整個航母編隊的高速機動能力和速度。同時,作爲編隊反潛的主要力量,在艦載反潛直升機性能尚不太理想的情況下,在應對高速機動的現代核潛艇(最高航速可以超過30節)也會面臨無法及時佔位的問題,容易貽誤戰機。所以動力裝置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了054A型整體性能方面最大的短板,也成爲限制其反潛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054A護衛艦採用全柴動力,高速性能相對較差

不過,動力裝置的問題並沒有影響054A型整個反潛體系方面的先進性,該型艦首次在護衛艦平臺上配置了多層對潛探測系統(艦殼聲吶和拖曳式線陣列聲吶)和打擊武器(反潛火箭、反潛魚雷、反潛導彈和反潛直升機),在種類和功能上與西方專用反潛驅逐艦不相上下,這對於中國海軍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海軍的水面反潛探測範圍據此由此前的不足50千米擴展到了100千米以上,具備了廣域對潛搜索和監視能力,對潛打擊武器的射程也由此前的不足10千米增加到近50千米,反潛直升機的運用能力也因聲吶系統性能的提升而有了明顯的提高(雖然現役卡28和直9C反潛直升機因自身性能限制還達不到西方同類機的水平,但與過去的能力相比已經有了相當大的進步)。

艦上首次裝備的"魚"8反潛導彈對於提高對現代反潛能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種遠距離對潛打擊武器於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研製,但受到各方面技術條件的限制,始終未能進入實用化階段。直到90年代中後期,隨着國內各方面技術條件的進步,"魚"8的研製最後完成,經過數年的試驗測試後最終於2010年後交付使用,使中國成爲了世界上爲數不多的可以獨立研製這種反潛武器的國家之一。

"魚"8的彈體尺寸與"紅旗"-16中程艦空導彈類似,長度略短,可以在054A型的垂直髮射裝置上實現熱發射。該彈採用了不多見的三翼面設計,彈翼可摺疊,尾部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長度約佔彈體長度的一半,噴口尾部裝有燃氣矢量舵,用於導彈發射後進行程序轉彎。通過新型的高比衝固體發動機,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1馬赫,最大射程超過35千米 (比西方大量使用的類似導彈"阿斯洛克"要多出10千米以上) ,如果再加上戰鬥部攜帶的射程爲10千米的輕型反潛魚雷,其實際射程可達40到50千米,打擊深度可以達到500米,飛抵最大射程的時間只需要1分半鐘左右,是目前中遠距離反潛最快速的武器。"魚"8的制導系統採用了慣導加指令修正模式,可以在飛行過程中對航跡進行修正,彈載反潛魚雷在最大射程時的入水精度可以控制在300到500米,可以保證入水後快速對潛艇目標進行探測和定位。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從054A型護衛艦上垂直髮射的"魚"8反潛導彈

相對於傳統反潛火箭和反潛魚雷,"魚"8擁有更大的射程;而相對於反潛直升機則擁有更快的反應速度,雖然正常情況下的攜帶數量不會太多(一般只攜帶4到6枚),但足以保證對1到2個潛艇目標實施持續的飽和打擊。總之,054A型的整體對潛打擊能力和反應速度已與西方專業反潛驅逐艦處於同一水平,是目前中國海軍反潛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

054A型的反潛能力對中國周邊近海的常規及核潛艇的威脅還是相當大的,其平臺自身和反潛直升機的不足尚不會對整體作戰能力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在缺少或無法得到岸基系統支持的遠海,特別是在面對高速核潛艇和部分高性能AIP型常規潛艇時,054A型存在的這些問題就會被放大,整個反潛作戰系統的功能和作戰效果都會大幅度降低。

因此,爲了保證中國海軍未來反潛作戰的有效性,054A型的繼任者在反潛方面必須要有一個明顯而全面的提升,其重要性甚至要排在中程區域防空之前,保證在任何海域(近海淺水區域和遠海深水區域)、對任何類型目標(常規潛艇與核潛艇)都具有強大的探測與打擊能力。這就需要新護在平臺(更爲優化的設計,提高空間利用率,改善艦載航空支援設施,具備維護、使用更大噸位反潛直升機的能力)、動力(擁有更爲充沛的功率,實現更高的航速和航行安靜性)和反潛武器(更強大的反潛火力和打擊範圍,增加提高反潛武器的數量)方面表現得更爲出色,真正擔負起遠海反潛作戰的重任。

除了防空、反潛能力外,054A型的對海打擊能力和末段反導能力基本上可以應對現有威脅。隨着相關武器技術的升級換代,新護也要進行相應的升級,作戰能力會有進一步的增強,從而保證其整個作戰系統方面不會存在什麼明顯的短板。畢竟,很多新一代武器系統已經在052D型和055型驅逐艦上使用了多年,如果能實現通用化會非常有利於戰時的彈藥補給並提高維護保障的便利性。

綜上所述,作爲054A型的後續艦,新護的主要任務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雖然技術上會有較大的進步,但仍然是一種可以"高強度"使用的"低成本"護衛艦,其部分領域雖將實現技術的"質"變,但不會像052D型到055型驅逐艦那樣另起爐竈,其實在建造成本的限制下,要達到這個目的存在很大困難而且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新護艦載武器的選擇

作爲054A型的後續艦,新護的艦載武器基本上會選用現役或即將完成研製的武器,這也符合中國海軍一貫的降低新裝備技術風險的作法。但在有限的平臺空間內,如何佈置和選擇最佳的武器以滿足更爲苛刻的任務需求,是需要認真考慮的。既不能不計成本地堆砌衆多先進武器以實現作戰能力的提升,也不能刻意爲提高性價比而造成作戰功能缺陷,這對於新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艦炮

054A型目前裝備的是一座PJ26型單管76毫米艦炮,這是中國在引進俄製AK176型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一種中口徑艦炮,其性能和定位與西方大量裝備的奧託76毫米炮相當。AK176雖然研製時間較早,但俄海軍的現役護衛艦、導彈艇甚至炮艇上仍大量裝備。其主要特點是射速高(採用了雙路快速供彈和自動機高速循環機理,供彈最多可達125發/分,可在30發、60發、120發之間任意調節),持續射擊能力強(彈鼓儲彈量大,可達130發,是奧託76毫米艦炮的2倍。艦內彈艙還裝有500發備彈,在水循環冷卻系統的支持下,可以實現長時間持續射擊),可靠性好,易於維護保養(艦炮機械部分的故障率爲0.2%,電氣部分的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達300小時),工作方式多(有全自動、半自動瞄準,人工瞄準三種工作方式),環境適應能力強,火炮彈道性能好,適裝性強,可在7級海情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而且射程遠(對海17千米,對空爲10千米),重量較輕(全重只有14噸)。中國引進該炮後,在保留了相關優點的同時對並不先進的隨動、電氣、火控等系統進行了改進,重新設計了具有隱身能力、重量更輕的炮塔,使PJ26型艦炮的整體性能比AK176型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諸如最大射速增加到130發/分,炮重減少到11.3噸,命中精度提高了30%,可以使用新型增程或制導炮彈等),非常適閤中、輕型水面艦艇。正是由於這些原因,PJ26型批量服役後逐步取代了同期研製的、成本更高但可靠性一直存在問題的單100毫米艦炮,成爲了中國海軍新一代水面艦艇的首選火炮。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PJ26型單管76毫米艦炮整體性能非常優異,對於未來5000噸級新型護衛艦來說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對於噸位已經增加到5000噸的新護來說,其艦炮是否需要更換升級呢?筆者認爲還不需要。目前,中國海軍新一代大口徑PJ38型130毫米艦炮已經批量裝備在052D型驅逐艦上,其整體技戰術性能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先進的(如最大射程接近30千米,而國外同口徑艦炮一般只有25千米左右;最大射速達到40發/分,而國外同口徑艦炮一般只有20到25發/分),但其背後也付出了更大體積和重量的代價。其首次裝備的052D型艦雖然噸位已經達到6000噸以上,但也只能安裝其減重版(使用了部分輕質材料並縮減了部分功能,即使這樣重量仍達到50噸),而全狀態的PJ38型重量則達到60噸,只有萬噸級的055型出現後才能真正裝備使用。對於噸位只有5000噸左右的新護來說,除了艦炮自身的重量外,還要考慮艦體內部的輸彈、供彈及彈庫的巨大空間和重量,因此無論是減重版還是全狀態版的PJ38型用於新護都有一定困難的(像美國研製的MK45型127毫米單管艦炮和意大利研製的奧託127毫米單管艦炮全狀態版的重量最大不超過35噸,而減重版的只有20噸左右,因此對於中型平臺來說這兩種大口徑艦炮的適裝性更好)。當然,選擇哪種艦炮首先要考慮是否可以滿足作戰要求,新護之所以會沿用054A型的PJ26型單76毫米艦炮,主要也是從作戰需求方面考慮的。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新一代5000噸級護衛艦雖然噸位相對054A型有了較大的增加,但使用130毫米大口徑艦炮還是存在困難的。

隨着導彈武器的出現,現代海上作戰對艦炮的需求實際上是大幅度降低了,即使像對海打擊和對岸火力支援這類傳統任務,艦炮所能發揮的效能也越來越有限。但不可忽視的是,火炮的靈活性、可靠性、低成本和毀傷程度可控等方面的特點又不會被導彈完全取代,在部分中、近距離低強度衝突中,其使用效果更優於導彈武器。

隨着技術的進步,大、中口徑艦炮已經放棄了二戰期間以增大口徑的方式來提高威力的作法,而是用提高控制精度、命中精度、單位時間彈藥發射量的方式來保證對目標的毀傷力。中口徑76毫米和100毫米艦炮大多是以高射速彌補口徑較小而致威力相對較弱的問題;而大口徑的127毫米和130毫米艦炮則是通過口徑優勢來保證毀傷力,但其射速卻比76毫米或100毫米艦差一個量級。實戰及測試試驗表明,要擊沉一艘2000噸級的艦艇或使其完全喪失戰鬥力,130毫米艦炮至少要命中20到22發彈,而76毫米艦炮則需要40到48發,命中數量增加1倍以上,兩者彈藥的重量基本是相當的(682千克和624千克)。這其中更爲重要的是,兩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將這些彈藥投射到目標艦上,雖然現役130毫米艦炮的最大射速可達30到40發/分,76毫米艦炮可達120到135發/分,但在實際作戰中除非極爲必要和緊急,一般是不會選擇最高射速射擊的。這是因爲長時間高速射擊對艦炮的損耗非常大,會大大減少艦炮的使用壽命,而且高射速下的命中精度也很難保證(特別是在目標距離超過7千米以上時),命中率會比正常射速時降低30%以上。因此一般情況下,像130毫米艦炮會選擇15到20發/分的射速,而76毫米艦炮則會選擇50到70發/分的射速,在這個前提條件下,1分鐘內兩者的彈藥投送量分別是620千克和910千克,76毫米艦炮要多出近1/3,因此同等條件下對目標的打擊能力更強。再者,76毫米艦炮在防空作戰方面也比130毫米艦炮表現得更好,配用近炸引信和編程炮彈時其近程防空反導能力更是可圈可點,而使用成本卻比防空導彈要低得多。

總之,對於一型噸位不是特別大、空間較爲有限、對於對岸火力支援、遠距離對海打擊能力要求不高的中型水面平臺而言,76毫米艦炮已足以滿足絕大部分作戰需求,刻意使用體積、重量更大的130毫米艦炮是不上算,這個問題對於新護而言同樣適用。

防空武器

中國海軍現役中程艦空導彈只有"紅旗"16A一種,其技術上與引進的俄製"施基利"系統中的9M38M和改進型9M317EM兩種中程艦空導彈有着較深的淵源,也是中國第一種陸空通用的中程防空導彈。在10多年的實際使用中,這種採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射程爲40千米的中程彈已證實在性能上與俄製9M3817EM型基本相當,但控制精度更高,抗幹擾能力更強,整體作戰能力更爲強大。當然也存在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受參考彈原始設計以及國內技術的限制,"紅旗"16A的彈體重量和尺寸雖與美國"標準"2遠程艦空導彈相當,但射程卻相差4倍以上,因此中國海軍只得發展兩種型號來分別擔負中程和遠程防空任務,以致不利於實現主戰裝備在使用和維護上的通用化和統一化。不過,隨着國內相關技術的進步,"紅旗"16A的這個不足也爲其帶來了新的技術升級的可能性,通過採用全新的彈體材料、高比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及優化的彈體設計,完全可以發展成爲一種與美國"標準"2類似的中、遠程艦空彈,這對於"紅旗"16A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標準"2系列艦空導彈是目前美國海軍遠程防空的主力,而體積、尺寸與之類似的"紅旗"16通過技術改進,也是有發展成爲遠程艦空彈的潛力。

2016年,中國媒體首先披露了陸用型"紅旗"16B的發射照片,可見其彈體已與早期的"紅旗"16A有了明顯的不同,主彈翼縮短,翼展減小(產生的直接效果是提升了導彈的控制力和大迎角機動性,降低了飛行阻力),同時換裝了全新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不僅增大了推力,工作時間也有所延長,射程得以大幅度增加,由最初的40千米增加到了70到80千米,已經跨入了遠程防空導彈的門檻。"紅旗"16B的制導系統採用了更爲靈活、可以有效應對各類空中目標的主動/半主動制導方式,集兩種制導方式的優點於一身,可以同時滿足低成本、高精度和多目標攔截的苛刻要求,並且可以與現有雷達系統或更先進的雷達系統相兼容。從技術的延續性考慮,"紅旗"16B發展艦載型已經沒有任何困難,既可以配用現有054A型上的雷達指控系統,也可以兼容更爲先進的艦載相控陣雷達系統,而且針對艦載使用和目標特點進一步優化了攔截彈道,可以更好地適應攔截現代低空掠海反艦導彈的要求。對於新護來說,無論從技術方面考慮還是從降低裝備成本、簡化後勤維護難度考慮,選擇"紅旗"16A/B都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其70到80千米的射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現有中、遠程艦空導彈之間的巨大射程空白,基本上解決了目前054A型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滿足擴大防空範圍要求的前提下,"紅旗"16的兼容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可以同時在054A型上的第一代0.55米的通用垂直髮射裝置和裝備在052D型、055型的第二代0.85米通用垂直髮射裝置中使用,這也爲其未來擴展應用領域鋪平了道路,使新護在噸位有限的平臺上增加導彈攜帶數量有了更大的可能。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陸基型"紅旗"16B艦空導彈發射

除了中程艦空導彈射程較近的問題外,現役054A導彈攜帶數量不足也是一個較大的問題,新護顯然需要在這個問題上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由於054A型的噸位和結構的限制,其垂直髮射裝置只有32個單元,如果繼續使用這種第一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那麼新護只能通過增加垂直髮射單元數量來滿足導彈攜帶數量的要求。最適合的位置就是艦首艦橋前的甲板,可以肯定新護的艦體尺寸(艦長和艦寬)會隨着噸位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幅度不會很大(還要考慮艦上其它武器和設施的佈置),艦上(特別是艦體中後部)可用於安裝更多垂直髮射單元的空間仍然是有限的。

054A型艦首的32單元垂直髮射裝置所佔空間並不大(連同安裝基座在內長約7.8米,寬5.7米,4組8單元模塊縱向佈置),如果再增加2組8單元垂直髮射裝置只需再增加3米縱向空間即可,新護只需在054A型的基礎上增加3到5米艦長就可以實現這個目的,這種可能性顯然是存在的。48個垂直髮射單元對於5000噸的平臺來說並不算少,如果將加裝的16個垂直髮射單元全部用於反潛導彈,那麼無論是中程艦空彈的數量還是反潛彈的數量都會比054A型有一個明顯的增加,其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將有極大的提升。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054A護衛艦首部的32單元垂直髮射裝置

但是,這種增加縱向安裝空間的辦法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影響其它設備、武器的佈置及部分艦體結構設計。如果新護改變現役054A型的近防系統佈置方式,增加艦尾直升機甲板長度並優化艦體中部結構,那麼艦體長度的有限增加並是不能同時滿足垂直髮射裝置的增加和艦體方面的改變。因此,更爲理想的方式是將48個垂直髮射單元橫向佈置,這樣,如果新護的艦寬較054A型增加1米,48單元垂直髮射裝置不到8米的寬度就不會對艦體內部空間和艦體結構強度產生不利的影響,而其縱向空間也基本上與現在054A型的32單元垂直髮射裝置相當,這就避免了數量增加後的垂直髮射裝置搶佔空間的問題,對於新護的整體艦體設計和佈局優化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新護沿用第一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那麼其彈藥的通用化、兼容性及多任務執行能力與054A型相比就不會有什麼變化,但與使用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的052D型和055型驅逐艦仍然會存在很大的差距。不過,這可能正是新護明確的自身定位決定的,新型驅逐艦採用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的考慮在於其良好的通用性和多彈種兼容性,可以滿足現階段及未來各種防空、反艦、反潛、對陸攻擊及反導等不同尺寸的導彈武器的使用,但對於新護來說,這個優勢似乎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新護實現防空、反潛功能的提升是最主要的目的,而遠程防空、對陸攻擊乃至反導作戰,小而全對於新護而言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噸位更大的驅逐艦纔是承擔這些任務的首選平臺。更重要的是,新護雖然在技術性能上較054A型有明顯的增強,更適合遠海長期部署和作戰,但從中國海軍未來發展看,新護仍將是特定時期內的一個過渡產品,因而在其不大的平臺上過度堆砌武器系統並擔負過多的作戰任務並不符合其自身定位,可能會喪失高性價比的優勢。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裝備在052D驅逐艦上的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其尺寸更大、兼容性更強、可使用的彈種更多。

其次,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雖然發射井的內徑增加到了0.85米,但由於取消了專用排焰通道,其整體尺寸和體積並沒有增加太多,因此在結構上仍然是比較緊湊的。但對於平臺不大的新護來說, 在艦首佈置32個垂直髮射單元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是難以實現的(32個垂直髮射單元連同安裝基座內長約9.5米,寬約6.8米,比同量的第一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大了約25%),如果垂直髮射單元數量減少到16個,那麼安裝沒有任何問題,但導彈整體攜帶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雖然這種大尺寸通用垂直髮射裝置可以對某些導彈實現"一坑多彈"的佈置,但就中程艦空彈來說,至少目前還在一個垂直髮射單元內同時攜帶4枚(射程50千米以上)。

很多消息稱,中國正在發展一種"雙五"(最大飛行速度5馬赫,最大機動過載50g)的新一代小彈徑中程艦空導彈,且可在新型通用垂直髮射裝置中實現"一坑四彈"的佈置,但其最大射程可能只有40千米左右甚至不足40千米,主要用於解決現役052D型和055型驅逐艦中、近距離防空火力空白的問題,與現階段使用的"紅旗"16A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也不是互相取代的關係。當然,如果中國海軍願意或者有需求,可以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對"紅旗"16B進行持續改進,其射程、作戰性能還會有更大的提升,甚至可以在未來擔負起遠程區域防空的重任。

從理論上講,"紅旗"16B通過改進發射箱的結構具有"一坑雙彈"佈置的可能性(採用獨立排焰裝置的儲運/發射箱)。如果這種情況可以實現,這16個垂直髮射擊單元也僅僅可以攜帶32枚導彈。考慮到防空彈和反潛彈的攜帶比例與現役054A型的32個垂直髮射單元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這16個垂直髮射單元即使擁有較強的通用性,持續打擊能力也要建立在一定數量基礎之上,因而16個單元的數量顯然也無法充分發揮其通用性強的優勢。因此對於新護來說,使用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雖然看上去很美,但並不是最適合的選擇。

最後再簡單說一下新護的雷達系統,由於艦空導彈射程和性能的提升,新護的雷達系統也必須要進行相應的升級,目的是充分發揮新型艦空彈的性能,同時着眼於未來中國海軍信息化作戰的需要,這方面的要求甚至比單純雷達系統的升級更迫切。"紅旗"16B的射程增加後,延續沿用054A型現有的雷達火控系統不會存在什麼大的問題,但其70到80千米的射程優勢卻完全發揮不出來。特別是其照射雷達在導彈制導系統採用半主動工作狀態時只能達到50千米的有效工作範圍,以致"紅旗"16B只能作爲射程40千米的"紅旗"16A來使用。採用主動狀態時雖然不存在連續照射的問題,但機掃雷達的中段指令制導能力(或者說指令控制通道數量及數據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導彈在主動制導模式下的多目標攔截能力仍不會有本質的提高。總之就是說,現有054A型艦使用改進的"紅旗"16B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054A護衛艦的1部照射雷達

因此對於新護來說,其雷達系統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保證一定探測距離(滿足作戰需求)的前提下擁有更強的中、低空探測能力,更高的探測精度及更強的多目標跟蹤能力,這纔是確保新護防空能力較054A型有明顯提高的關鍵。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換裝全新體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對於目前中國的艦載雷達技術來說中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通過052C型和052D型艦使用的346、346A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研製,中國對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設計、研製和生產已經實現了全面的突破,而055型裝備的世界第一種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使中國在這個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這標誌着中國完全有能力爲新護裝備一種既滿足作戰要求、又能最大程度控制成本的全新一代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根據防空作戰任務並考慮降低成本的要求,新護對雷達系統的要求不會像驅逐艦那樣高,需要提升的主要是低空和全向探測能力以及多目標跟蹤和攔截能力,在這個大前提下,體積、重量有較大優勢的機械旋轉雙面盾或小尺寸固定四面盾雷達都是可供選擇的方案,而筆者更傾向於後者。四面看雖然在成本上可能會稍高一些,且陣面的尺寸更小一些,但與作戰效能相比還是非常上算的。畢竟雙面旋轉盾現在的地位比較尷尬,其遠程防空能力向上比不上大型四面盾,但優於小型四面盾;中距防空能力上又比小型四面盾弱,所以在資金、技術允許的情況下,四面盾還應是優先考慮的。

四面盾的全向探測能力是雙面旋轉盾無法相比的,不存在雙面旋轉盾探測距離越遠、目標刷新率缺失越大的問題,這直接關係到在中近距離面臨大量低空高速目標時能否保證提供完整空情的問題。同時,對於多目標能力,現代技術保證每塊雷達陣面同時跟蹤6到8個目標並實現照射功能是很容易實現的(旋轉雙面盾只能保證主動制的導艦空彈擁有良好的多目標打擊能力,對半主動制導艦空彈的支持非常差),也就是說,採用四面盾後,新護探測目標的數量可以達到200個以上,攔截目標的能力也可以由054A型的4個增加到12~16個,提高了3~4倍,基本上達到了驅逐艦大盾的水平,足以滿足高強度防空作戰的要求。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052D驅逐艦裝有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四面陣佈置。未來的新護最好也能採用四面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但天線陣面可以縮小。

"紅旗"16B使用了更爲先進的主動/半主動複合制導模式,爲了充分發揮性能優勢,其雷達工作波段可以選擇距離較近但精度更高且具有目標照射功能(由於發射功率強大,可以實現導彈全程照射)的X波段。雖然這個波段在大氣中的傳播衰減很嚴重,探測距離只有220千米到250千米左右,但對於中程防空作戰來說已經夠用,特別是在中國海軍還擁有較多數量裝備S波段大盾的驅逐艦情況下,這個問題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擁有主動/半主動複合制導模式的"紅旗"16B來說,雖然其成本可能會比單一半主動制導的"紅旗"16A有一定的增加,但卻具備了更好地應對複雜作戰環境的能力。比如在30千米的範圍內,半主動制導方式的"紅旗"16B在大功率艦載雷達的引導下可以對低空高速掠海目標實現精確的攔截,攔截效率要遠高於其它制導方式;如果半主動方式受到幹擾,艦載雷達的指令引導功能可將導彈引導到主動雷達工作模式,實現末段自主攔截。總之,無論採用那種方式,"紅旗"16B都具有很強的多目標攔截能力(足夠的火力通道),無論是中程防空(反飛機)還是反導作戰都是如此。

對於末端反導武器,中國海軍艦艇已經由最初的多管反導艦炮發展爲由多管艦炮和反導導彈組成的彈炮結合系統,即由730型艦炮或1130型艦炮和"紅旗"10導彈組成的系統。前者可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高速鎢合金穿甲彈,形成的彈霧直接殺傷來襲導彈(只要直接命中2到3發即可達到目的)。目前射速高達11000發/分的1130艦炮已經全面取代射速只有4000發/分的730型艦炮);後者則是一種實現自主探測、自主跟蹤的反導導彈,採用了紅外與被動雷達複合制導,可以準確地探測、跟蹤亞音速和超音速反艦導彈,具有同時攔截多個目標的能力。兩者可以形成有效的優勢互補,是目前對抗現代隱身亞音速或全程超音速反艦導彈最爲有效的末端反導武器組合。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在2000米以內,1130近防炮憑藉着平直的彈道、密集的火力以及高穿透性可以對亞音速、超音速反艦導彈具有較高的攔截能力。

不過,末端反導武器的安裝位置也會對反導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目前最爲理想的位置是沿艦體平臺中線前後佈置,因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水面艦艇面臨的導彈威脅方向基本上都位於一側,這樣在攔截目標時就可以同時集中前後2座近防武器的火力,火力密度至少增加了1倍以上,攔截效率至少增加3倍以上。在"紅旗"10反導導彈加入後,中國海軍末端反導距離也從最初的2千米左右擴展到了8到10千米,可以在末端形成多層次攔截體制,不僅反導效能得到增強,而且多目標攔截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這套末端反導組合都將是中國海軍驅護艦上的標準配置,新護應該也會繼續沿用這種多管艦炮和反導導彈的混合配置模式,安裝位置也會由054A型的艦體兩側變爲射界更爲理想的沿艦體中線前後佈置,因此其末端反導能力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提升。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以反導作戰爲主的"紅旗"10近程艦空導彈系統有效增強了中國海軍對抗現代各型反艦導彈的能力。

反艦武器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反艦作戰始終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從2012年後,中國海軍建造的052D型驅逐艦已經實現了反艦導彈的更新換代,用性能更好、作戰能力更強且採用垂直髮射的"鷹擊"18A取代了052C型上傾斜發射的"鷹擊"62。這不僅使作戰距離由350多千米增加到了近500千米,而且還實現了一線艦艇反艦導彈由亞音速向超音速的歷史性轉變,畢竟超音速導彈對敵方的反導防空來說極具威脅,其攔截難度要比亞音速反艦導彈困難得多。除新型艦艇外,部分現役驅逐艦的現代化改裝中也開始用新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取代老型號(像052B型和引進的"現代"級都換裝了新一代"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從這一點上看,"鷹擊"12也是未來中國海軍除"鷹擊"18A外另一支重要的對海打擊力量,很可能會逐步取代現役主力驅、護艦裝備的"鷹擊"83系列亞音速反艦導彈,最終實現驅護艦反艦導彈的全超音速化。

對於新護來說,在尚未裝備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的情況下,使用"鷹擊"18A的可能性很小(該型彈就是爲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配套研製的),最大可能是使用"鷹擊"12這種超音速反艦導彈,因爲其性能完全可以滿足新護對反艦作戰的更高要求。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鷹擊"12是一種採用一體式衝壓發動機的多平臺超音速反艦導彈(目前有艦載型和機載型),2015年完成研製並交付使用。其整體結構設計與俄製KH31A超音速空艦導彈類似,但體積重量更大,射程更遠,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全程超音速飛行能力,最大飛行速度可接近4馬赫(高空),高空最大射程超過300千米,低空狀態下超過180千米,具有超視距和多目標打擊能力。

"鷹擊"12作爲新一代超音速反艦導彈,對大、中型水面艦艇有着更強的摧毀能力,應該是未來新型護衛艦的首選。

"鷹擊"12的制導系統採用中段慣導加雙向數據鏈與末段主動雷達制導體制,末制導雷達具有更遠的搜索距離和抗幹擾能力,具有航路規劃和目標重鎖能力。

"鷹擊"12的戰鬥部重250千克,沒有采用亞音速反艦導彈常用的半穿甲型,而是少見地使用了高爆型,這主要是由於導彈自身飛行速度大,擊中目標時已經擁有了足夠的貫穿能力,再採用半穿甲戰鬥部將會出現"穿甲能力過度"的問題,並不能增加對目標的毀傷能力。作爲超音速的"鷹擊"12,其戰鬥部雖然只有250千克重,但爆炸威力卻超過一些重量達300千克甚至400千克的半穿甲戰鬥部,特別適合打擊大型水面艦艇,而且達到同等殺傷效果所耗費的導彈數量也將更少,作戰效能更高。

雖然"鷹擊"12的體積和重量均大於"鷹擊"83反艦導彈,但其整體適裝性並不差,交叉橫向佈置8枚導彈所佔的空間不會比同數量的"鷹擊"83大太多(與054A型艦體寬度相當的051B型在現代化改裝中就採用了交叉佈置的方式)。這既保證了反艦作戰能力的較大提升,也不會對新護的艦體設計和其它武器的佈置產生不利的影響,因而對於新護來說是一個比較適合的選擇。

反潛武器

054A型在中國海軍反潛作戰中的作用已經無需置疑,而新護在這方面的要求甚至要高於防空能力。054A型在整個反潛系統配置上是非常完整的,只是某些技術和部分子系統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整個反潛體系的構成及作戰需求上進行考慮。因此,新護的反潛系統基本上可沿用054A型的配置模式,但艦首的反潛火箭應該取消,因爲在遠海大深度反潛作戰時其作用越來越小,而其所謂的反魚雷能力也只是聊勝於無。反潛火箭下方艦體內部的自動輸彈裝置及彈庫對空間的佔用也不小,如果取消更有利於優化新護的艦首空間和武器佈局。當然,新護反潛能力的增強主要是體現在攜帶更多的反潛導彈和作戰半徑更大的反潛直升機,可與反潛魚雷和綜合聲吶系統構成多層次的對潛探測與打擊體系。

首先應提高反潛導彈的有效打擊範圍。現役"魚"8的射程被設計在40千米是有一定原因的,那就是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載反潛直升機直9C的有效作戰半徑只有50千米左右。雖然有航程更遠的卡-28,但其數量畢竟有限,不能形成足夠的規模和作戰能力,而且其航電及聲吶系統還沒有直9C的設備先進, 這也是目前直9C雖然在整體性能上並不理想、但仍然被作爲主力使用的主要原因。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正在施放吊放聲吶的卡-28反潛直升機,其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機體設計不適合現代反潛作戰,而且落後的航空電子設備也嚴重影響其作戰性能。

目前,中國海軍的新一代聲吶系統已經可以實現對100千米外多個深度的潛艇目標進行有效探測,但這個距離的探測精度是有限的(特別是目標的方位精度不佳,在使用新型低頻主/被動聲吶系統後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距離卻有所縮短),不足以支持反潛導彈實施遠程作戰,還需要反潛直升機前出完成最後的精確定位,引導水面艦艇發射反潛導彈實施遠程攻擊。雖然現代反潛直升機也具備獨立的攻潛能力,但其留空時間、艦上搭載數量以及自身反潛武器的掛載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沒有載艦遠程聲吶系統的支持,僅僅依靠其自已攜帶的小功率吊放聲吶在茫茫大海上搜索潛艇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實際反潛作戰中,反潛直升機攜帶反潛魚雷依靠自身聲吶系統進行搜、反潛的機會並不多,效果也並不理想,其更多地還是用於對目標精確定位或在載艦平臺的支持引導下實施對潛搜索和攻擊。反潛直升機在70到100千米的距離上一般會擁有近3小時的留空時間(8到10噸級的反潛直升機),當距離減少到50千米時,留空時間會相應增加到4小時,如果多架反潛直升機協同作戰,可以實現對某特定區域24小時的不間斷探測,所發揮的作用是目前其它反潛兵器無法取代的。

因此,對於新護而言,提升反潛作戰能力首先就要在反潛直升機上入手,使其搭載比直9C航程更遠、載重能力更大而航電、聲吶系統和多用途能力又比卡-28更強的新一代反潛直升機。當然,要實現這一點對於當前的中國海軍來說並不容易。首先,中國目前並沒有適合作爲反潛直升機的高性能平臺,直9C的後期生產型雖然起飛重量增加到4.35噸,但仍是一種4噸級平臺,輕型平臺的固有缺陷並沒有因幾百千克重量的增加而有所減少,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要有更大噸位的直升機。目前,中國海軍可以選擇並快速投入使用的大、中型直升機平臺並不多,各方面條件成熟且技術穩定可靠的只有2014年完成研製的13噸級直18F反潛直升機。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直9C的起飛重量較小,不能很好地滿足反潛作戰需要。

單就性能而言,直18F說擁有理想的載重能力與航程,擁有完善而先進的機載搜、反潛設備和武器,無論自主作戰能力還是協同作戰能力都大大優於目前直9C,與國外8到10噸級反潛機處於同一水準。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直18F最誘人之處是出色的航程,其外掛標準武器載荷時(2枚反潛魚雷或反潛深彈,重量約500千克)的50千米留空時間長達近4小時,在100千米海空時間也可達到近3小時,是中國海軍史上性能最好、航程最遠的艦載反潛直升機。正是由於極佳的性能,直18F被中國海軍航母選作爲反潛的主要力量,2015年又被萬噸級055型驅逐艦選作爲艦載反潛直升機。當然,性能優異的直18F也並非十全十美,其最大的問題是外形尺寸和體積過大,嚴重影響使用平臺適裝性。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增加直升機甲板和機庫的尺寸和空間,對於新護來說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噸位和尺寸條件下權衡武器配置的問題。滿足直18F正常起降的甲板長度於少要達到25米,這要比中國海軍現役驅、護艦甲板 長3到4米,這也許就是新護的艦體長度必須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054A型的艦長只有135米左右,如果新護噸位增加到5000噸左右,艦體長度是需要一定增加的,增加5米左右就完全可以滿足甲板長度的要求,實現直18F上艦並沒有太大的困難。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國產直18F反潛直升機

換裝直18F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保證作戰性能提升的同時下極大地減化了大編隊特別是航母編隊中反潛直升機的使用、維護複雜性,實現了一線主力反潛直升機型號的統一。目前中國海軍的航母編隊使有反潛直升機就有三個型號,而且短期內這個局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更爲重要的是,三種型號直升機的作戰性能參差不齊,作戰使用和組織協同都比較困難,雖然數量不少,但整體作戰效能並不高,這也是目前中國海軍反潛直升機存在的最大問題。而增加直升機甲板和機庫的空間後,不僅滿足了直18F的使用,也爲日後升級通用化程度更高、機體體積更小的10噸級專用反潛直升機鋪平了道路,最終實現中國海軍主力驅、護艦專用反潛直升機型號的統一,從這一點上看,直18F只是一個過渡而已。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如果要全面提升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反潛作戰能力,10噸級的直20直升機應該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反潛直升機問題解決後,另一個問題隨之出現,那就是現有"魚"8反潛導彈的射程與作戰半徑更大的直18F的戰術協調和配合問題。噸位較小的直9C雖然自身存在一些缺陷,但在50千米範圍內和"魚"8配合使用的反潛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這也是054A型被選爲中國海軍反潛作戰核心力量的主要原因。隨着中國海軍遠洋活動的增加和未來航母編隊作戰的需要,對潛防禦的範圍越來越大(現代潛艇裝備的反艦武器射程越來越遠,反艦魚雷已經達到50到60千米,普通亞音速反艦導彈也達80到100千米以上),傳統20到30千米的範圍已經不能有效保證水面艦艇的安全,甚至已成爲了高危區域。因此,現代普通驅、護艦編隊的對潛警戒區必須擁有50千米以上的縱深;而航母編隊更要將這個範圍擴大到80千米以上。顯然,現有"魚"8只有40千米的射程是難以奏效的。

只果解決了大型反潛直升機上艦問題,新護就具備了對更大距離的敵方潛艇實施搜索、攻擊的能力和基礎,而現有的遠程中、低頻主/被動聲吶系統的性能優勢也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兩者配合足以將對敵方潛艇的有效探測、跟蹤距離增加到80到100千米以上。

目前使用的"魚"8是一種彈道式反潛導彈,其固體火箭發動機雖可以保證很小的體積和重量,但也制約了其射程的增加(目前世界上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反潛導彈射程基本都在30千米以內)。如果要將其射程增加到60千米甚至更遠,就需要加長彈體或增加彈體直徑以換裝更大、工作時間更長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而這會導致其體積有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彈體直徑),以致很難兼容054A型上的第一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顯然,通過這種改進來增大魚8射程路是走不通的。對於更遠距離潛艇目標的打擊,中國海軍需要一種體積、重量與魚8相差不大、但可兼容目前兩種通用垂直髮射裝置的新型反潛導彈。

2016年,國內媒體報道了一段某型導彈武器發射擊試驗新聞,從短短的1分多鐘報道中可以看出,這很可能就是中國正在發展的新一代反潛導彈。與魚8明顯不同的是,新彈採用的是飛航式彈道,因爲在彈體腹部出現了進氣口,這是採用噴氣發動機的顯著特徵,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極大地提高了導彈的射程。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正在研製中的新一代遠程飛航式反潛導彈,未來如果發展垂直髮射版,可能會作爲5000噸級護衛艦的主力反潛武器。

從這種新型反潛導彈的外部尺寸和體積看,其長度比"魚"8略有增加(去除尾部的助推發動機後彈長不超過6米),但彈體直徑相當甚至更小,彈翼佈局、設計與"鷹擊"83反艦導彈類似,據此推測,其射程達到80到100千米是很容易實現的。隨着射程增加,其飛行時間也會增加到6到8分鐘,這樣,即使目標潛艇以20節航速(如果是核潛艇可能會達到30節)進行機動,這段時間內也可以航行至少4到6千米,已經遠遠超出了反潛魚雷聲制導系統的探測範圍。因此,如果新彈繼續採用"魚"8的慣導加指令修正模式,飛行80千米後其入水精度將會超過1.2千米,雖然在飛行過程中可以通過指令進行航跡修正,但對於火箭發動機已燃盡而依靠慣性飛行的導彈而言,可控的範圍和精度都是有限的。所以,爲了保證發射後快速發現目標並減少3接敵距離和時間,新型反潛導彈將會採用更先進的慣導加雙向數據鏈與衛星定位複合制導模式,以便有效改善新彈入水精度(飛行80千米後的入水可以控制在50米之內),同時使新彈具備了"魚"8所不具備的"重複攻擊、巡航待機"能力,使其通過雙向數據鏈由外部多基探測平臺進行引導,最終大幅增強作戰的靈活性和協同作戰能力,這種能力實際上也爲未來中國海軍構建更爲高效、完整的體系反潛鋪平了道路。

除了射程增加外,這種新型反潛導彈的將使用新型反潛魚雷。目前,"魚"8使用的反潛魚雷只能攻擊潛深500米以內的目標,而未來一些潛深能力超過500米的常規和核潛艇將會大量出現在中國周邊海域和中國海軍涉足的遠海區域。爲了應對這種威脅,中國的輕型反潛魚雷也在不斷更新,最新一代的輕型反潛魚雷已經實現艦空通用,可以打擊航速超過30節、潛深超過600米的各類目標,整體技戰術性能已經達到了美國MK54魚雷的水平,估計應是這種新型反潛導彈的首選。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美國MK54輕型反潛魚雷發射出筒

目前披露的新型反潛導彈仍然使用傳統的傾斜發射方式(至少在2016年時是如此),但這並不排除改爲垂直髮射的方式,因爲這在技術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中國海軍除了一線主力驅、護艦實現了導彈垂直髮射外,還有一大批數量可觀的近海護衛艦擔負着近海反潛的重任,它們也需要裝備反潛導彈,而目前"魚"8除了054A型外尚不可能在這些小型護衛艦上使用。因此,新型反潛導彈發展兩種發射方式是爲了滿足不同使用平臺的要求,與技術因素沒有什麼關係。同時,這種新型反潛導彈的彈體直徑並不大,通過優化彈翼設計,完全可以兼容目前的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而且樂觀估計在第二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內有實現"一坑雙彈"佈置的可能。這樣,在保證新護反潛打擊能力提升的同時,052D型、055型這些驅逐艦的對潛打擊能力也同時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新護使用的第一代通用垂直髮射裝置雖然不能實現"一坑雙彈"的佈置,但導彈載量的增加及其自身性能的提高也足以應對高強度反潛作戰,在噸位有限的情況下,"好用、夠用"纔是新護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除了聲吶系統、反潛直升機和反潛導彈外,還有一個因素會對反潛作戰產生重要影響,那就是平臺動力裝置,其技術性能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反潛作戰時能否爲聲吶系統提供一個安靜的工作環境,能否在艦潛對抗中持續對高機動潛艇保持跟蹤,能否在短時間內快速進行加減速轉換等,而這些性能都直接影響着反潛艦艇的廣域搜潛能力和反應能力、艦載反潛設備和反潛武器的反潛效能重要指標。在某些情況下,平臺動力裝置甚至比反潛設備和武器更爲重要,因爲它是充分發揮反潛探測設備和武器性能的基礎。

作爲未來中國海軍遠海反潛作戰的主力,新護承擔着繁重的編隊區域反潛重任,因此其動力裝置很可能會出現"越級"的變化。054A型上已成熟的全柴動力首先被排除,而目前在驅逐艦上廣泛使用的柴燃交替和全燃動力也與這個目標有差距,最後就只有一個選擇即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也是水面艦艇動力裝置主要發展方向的綜合電力推進系統。

相對於此前的各類型動力裝置,綜合電力推進系統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由於艦艇裝備的發動機(無論是燃氣輪機還是柴油機)並不直接驅動螺旋槳而是用於發電,因此其佈置可以非常靈活。同時,其驅動方式也由電動機負責,不必再受到長長的驅動軸限制,甚至可直接使用電力推進吊艙,取消了傳動軸。由於燃氣、柴油發動機不再作爲驅動源,所以絕大部分情況下只須工作在"額定轉數"下就可以滿足發電的需要,這實際上可以大幅度降低工作噪音和振動。加之可以採用更爲完善減的振減噪措施(不需過多考慮結構設計、艦內空間以及對其它設備的影響,甚至可以用"堆料"的粗暴方式來達到減振降噪的目的),取消了複雜且體積巨大的減速齒輪箱以及長達數十米的傳動軸系(或僅保留十幾米的傳動軸),所以既節省了空間,又降低了動力裝置的工作噪音。無論在任何航速下,其動力艙的工作噪音都遠遠優於傳統動力裝置,特別是在中、低航速下,平臺的航行噪音可以使敵方潛艇被動聲吶的探測距離減少40%以上,這使其在與潛艇對抗時佔有相當大的優勢和主動權。

在經濟性上,綜合電力推進系統也具有明顯優勢。該動力系統可以根據用電情況靈活選擇發動機的工作狀態,同等條件下的燃油燃燒效率會提高10%-15%,海上續航距離會相應增加1700到2400海里,有效提高了水面艦艇的遠海航行能力,也極大地節省了燃油消耗成本,這在一些中小噸位水面艦艇上體現更爲明顯。再者,系統具有優異的可操控性和使用上的靈活性,由於採用的是電機驅動,整套推進裝置的起動加速性、正反車轉換速度都是以秒計的,因而與傳統機械推進裝置以分鐘(如燃氣輪機)甚至幾十分鐘(如柴油機)計的反應時間相比有了數量級的提升。這使水面平臺在反潛對抗中具備了佔領發射陣位快,擺脫敵方潛艇、魚雷跟蹤、打擊能力強,廣域搜索範圍大的能力,對提高整體反潛作戰能力有着重要影響。

正是由於綜合電力推進系統的衆多先進性及其對作戰性能的巨大影響,它也成爲了新一代水面艦艇的標準裝備。英國已將其裝備在45型驅逐艦上(但目前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美國除了在驅逐艦(DDG1000型)、兩棲攻擊艦("美國"級)上使用外,其最新一級的"福特"級航母也使用了這一先進動力裝置,但目前尚處於測試、完善過程中。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英國的45型驅逐艦採用了先進的綜合電力推進系統

從2016年開始,中國逐步披露了國產綜合電力推進系統的研製情況,基本上進入了試驗室樣機研製階段,在某些技術發展上還要領先於世界水平,具備了投入實用的能力。最初有人認爲,中國海軍的萬噸級055型驅逐艦將會率先採用綜合電力推進系統,但目前看使用的卻是傳統全燃動力裝置。也許對於055型來說,其電子、雷達、武器等系統都已經是領先世界的產品或型號,只等着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而稱得上"完美"了。

大量新技術、新設備同時集成在一型艦艇上風險過大,這個問題在很多國家的新型艦艇研製過程中都發生過。中國海軍是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也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中國海軍很可能會在新護上首次使用這種先進的動力裝置。這樣即使055型規避了過多先進技術集於一身而存在的潛在"技術風險",又滿足了新護在反潛能力方面近乎苛刻的性能要求,因此對於新護甚至中國海軍未來水面艦艇的發展來說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整體上看,由於作戰需求的變化,新護的艦體尺寸和噸位都會較054A型有一定的增加,但仍然屬於典型的中型水面艦艇,艦上的空間相對來說仍然不是非常充裕,因此對新護的設備和艦載武器的選擇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在明確了其自身定位和所擔負的主要任務使命後,新護仍可以看作是一型跨時代的產品。實際上,中國海軍新一代5000噸級護衛艦的定位和用途與日本海自的"秋月"級驅逐艦比較類似,都是以應對高強度中程區域防空和反潛作戰爲核心。只是中國海軍由於有6000噸級的052D型和萬噸級的055型驅逐艦存在而使新護在噸位上不及"秋月"級,約有近1000噸的差距。但在實際應用中,新護的定位並不過於強調"多任務"能力,因此兩者的遠海作戰能力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且新護使用成本更低。另外,新護在電子設備和信息集成化方面會更爲先進,這是"秋月"級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區域反潛方面也將會在整體上超越"秋月"級。

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展望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秋月"級是一款性能較好的通用護衛艦,圖爲"秋月"級驅逐艦二號艦"照月"號(DD-116)。

新護無論是稱爲054B型或是057型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都會與6000噸級的052D型和萬噸級055型驅逐艦一起作爲未來航母遠海護衛的核心。通過新護的研製,中國將爲發展噸位更大、技術更先進的護衛艦或驅逐艦進行技術摸索和驗證,爲制定未來20年水面主戰艦艇的發展計劃發揮應有的作用。

隨着中國海軍任務範圍的不斷擴展和裝備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大噸位水面艦艇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護衛艦的噸位也許有一天會達到052C/D型驅逐艦從中國海軍水面艦艇序列中消失。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那將預示着中國海軍的整體作戰實力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同時也將標誌着中國海軍已由一支區域型力量發展爲全球性的海上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