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运用绘本在教学上做为引导,或是穿插教学过程搭配运用,借由绘本看似浅显的文字与插画,深入在各个领域的扎根。

一般的绘本,我必须试图找出作者背后的创作意涵,事先消化,才能转到课程运用。

有些绘本,则是必须自己靠著自身的敏感度去寻找书中的元素,提出这些元素转化在教学里。

但对于身为第一线的教学老师,如果经验和零碎时间都不是很足够,绘本反而让他们避而远之。

这次我遇到一本可以直接当作艺术课程用的绘本--《是谁画的》,南一书局出版。

以下的分享都只论述艺术相关,其他的延伸就不多做说明,以免混淆。

 

P_20170830_142313_1.jpg

 

《是谁画的》这本绘本的大意,是描述一盒彩色笔因为主人不爱画画,趁著主人不在的时候溜出来大展身手。

主人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的图画本被画了很多图案,一一看过后,发觉画图一点也不难,而愿意重拾画笔作画。

故事的定调似乎很普通,但实际看过后,就会察觉作者的用心。

首先,这盒彩色笔的5个颜色,和一般书局我们买得不太一样,它是红黄蓝3原色,外加一个黄蓝混色的绿,和一个无色彩的黑。

 

作者一定非常懂儿童发展,知道学龄前的孩子在认识颜色的过程,就是依照这样的认知顺序发展。

他做了一个孩子不爱画画而跑走的舖梗,影射孩子们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容易对学习产生误解而排斥学习。

 

绘本是安排彩色笔一枝枝跳出画画的,每枝笔各有其风格与联想,这也是我说能让老师们直接当成教科书的地方。

 

蓝色笔先画了一条线,让大家猜猜他要画甚么?

 

P_20170830_142400_1.jpg

 

他用了很多曲线,整个页面顿时化为汪洋大海。

这儿直接产出了一个颜色的联想,蓝色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甚么呢?

 

P_20170830_142542_1.jpg

 

在蓝色色笔老师这里,我们也玩了一个猜猜可以画甚么游戏。

我让恩雅选她喜欢的颜色后,在画面画一条线,和蓝色彩色笔一样。

P_20170830_201353_1.jpg

 

她接著延伸那条线,画出想像的物品。

P_20170830_201354_1.jpg

 

看得出她画甚么吗?

P_20170830_201453_1.jpg

 

她画的是溜滑梯,不过后面妈妈帮忙了,但依旧不离开线的主题。

P_20170830_201709_1.jpg

 

绿色笔用了很多几何图形的组合,拼凑出翠绿的森林。

绿笔老师除了颜色的联想外,还教了用几何图形的拼画。

P_20170830_142900_1.jpg

 

绘本后方有几页学习单,我先教恩雅认识形状。

P_20170830_143106_1.jpg


请她像绿笔一样,看能否堆叠很多三角形变成圣诞树?
但是她说她只会画圆形。

P_20170830_202348_1.jpg

 

没关系的,只要最后可以告诉我用圆形组成甚么也很棒哦~
看得出来是只毛毛虫吗?

P_20170830_202445_1.jpg

 

如果孩子们不太会画画,那我们直接拿现成的形状板学习组合物品,也是很棒的活动。
(用一下旧图示范)

P_20170428_111901_vHDR_Auto_1.jpg

 

5枝色笔有各自的引导,我就不全说破。

但结尾的这页,是让我很有感触的页面。

左页是彩色笔尽出后的缤纷,右页孩子画的还是简单的画。

孩子们就是孩子,当我们给他明确的引导,他就会画出最真的自己。

主角不是模仿那些复杂的画,而是画出他看懂后自己能画出的画。

这就是真正的教育。

P_20170830_143039_1.jpg

看过《是谁画的》,我们又玩了一个是谁画的的游戏。

如果年龄层比较高的学生,我会准备更复杂,既然是小小的恩雅,教学就要简化。

 

我们要猜的不是画甚么,而是猜猜哪种美术工具画的。

贪心的妈妈还顺便复习颜色。

 

把笔固定黏贴,这就是一幅创意作品哦~

P_20170830_202154_1.jpg

 

P_20170830_202709_1.jpg

 

诚挚推荐给同为站在第一线的老师和妈妈。

 

用心的,以孩子角度出发的绘本。

值得收为教学工具书的绘本。

 

南一出版社 |《是谁画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