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慾望,很多人會自然地聯想到大把的鈔票、成棟的別墅、數不盡的包包、叫囂的派對、琳琅滿目的珍饈美饌……

在現代,慾望一詞自成招黑體——慾望都市、燈紅酒綠、物慾橫流……

我們在排斥它們的同時卻又被吸引,我們分不清哪些是應該保有的,哪些應該杜絕的。

這會讓我們分不清心裡的真實所求而隨波逐流,追逐那些別人追求的而並非自己所需的東西。

比如,我們真正想要的是與家人在一起。但是你以為只有擁有一輛SUV才能實現,於是你在追逐購置SUV的過程中失去了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很顯然,我們想要和家人、伴侶,哪怕與陌生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這是我們最原初的慾望,我們想要通過一些現實手段來達成也毋庸置疑,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不讓這些手段歪曲了最初之本心,如何不讓再生的慾望改變原有單純生活的軌跡。

慾望究竟是什麼?

「吾有大患,及吾有身。」人之存在首先就得要滿足軀體得以延續的基礎慾望,養活「吾身」。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禮記·禮運》

人生在世上就是來源於客觀物質世界,這是根本之性。如果要斷絕人的慾望,人也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是人是不滿足於肉體的基本慾望的,況且「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我們生而為人本應該有在喫飽穿暖之後的更高的追求。

增長的慾望就是更高的追求嗎?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就人之私慾提出過絕然對立的觀點,他認為:「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

我們不僅要有飯喫有衣服穿,還想要喫得好穿得美。

試想一下,我們穿著十年前的衣服,雖然衣服還是那樣的衣服,但是人已經不是同一個人了。看慣了時裝周展示和T臺走秀,我們對於面料、設計等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哪怕達不到頂級的私家定製,我們也想要穿出自我的風格。

這就是增長了的慾望。

增長了的慾望有好的也有壞的

好的增長的慾望是「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人在飽暖之後思教化,思進取,因為人只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做支撐才能追求更高層的上層建築。慾望上的求富求貴都不是錯,而在於有節制。

壞的是變成了「惡」的慾望。「恣情縱慾而不知反,斯為惡耳。」放任自己不斷蓬勃發展的慾望,偏離正常軌道,肆意妄為。為了滿足一己私利不僅掏空了自己的腰包,啃完了老一輩,甚至鋌而走險走向不法之路,這就是惡之慾。

「裸貸」:

在大學校園中有那麼一羣女生,為了花幾萬塊買個包包或者幾千甚至幾百塊買手機或者口紅,不惜將自己的裸照作抵押向不法機構借款,如若違約或者無力還款,放貸人則以公開裸照威脅。有女生因此患上抑鬱症,甚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P2P的虛假繁榮:P2P網貸平臺以高額利誘,吸收了眾多投資者的買房錢、終身積蓄、養老本,少則幾萬,多則上千萬,後因平臺違規違法操作,導致暴雷。許多平臺資金鏈斷裂,或者無力兌現,或者攜款跑路。最後損失的仍是無辜的投資者。

正視慾望不僅僅是清心寡慾

每個時代都有因逐利而導致的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慾望之引誘。

正視慾望,不在於滅除它,而在於無時無刻地調節,在於平衡。

對於身體慾望,孔子提過「三戒」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對於身外之慾望,「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養心莫善於寡慾」

此之說在「寡」,而非「無」。慾望本身是客觀存在,人的意志可以控制自身對它的追求。

「正心」即是要我們先要認清自己在慾望上的真正訴求,「正舉」即是要我們在合理的範疇中滿足己身的慾望,發展身外的需求,用寡慾來養己之心,不斷調節能力與需求之間的平衡,不讓慾望控制自己。

那麼,即使未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們也能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從而在自主支配中不斷開拓和發展自己。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