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9C8599.JPG

DSC02682.JPG

DSC02683.JPG

DSC02685.JPG

适逢中元普渡,天公作美,姐来到新旧并存有故事的万华区,参加游台北市佛具商业同业公会主办的「神游台北城--佛具百年经典产业文化节」的活动。
,除了例行的普渡仪式,透过文史导览、DIY艺术体验及客座讲习等活动,使民众从中感受老台北的历史文化,体会佛具产业由巅峰迈向蜕变的历程,更展现传统工艺产业从古韵到革新,一次华丽的转身。

 

台北市商业处主任秘书陈秀华表示,宗教自由是台湾一大特色,又以佛道为最大宗,也衍生出宗教精神传统、寺庙建立,以及佛具产业的发达,商业处长年浥注相关资源,引领店家突破传统做出成功转型,由创新带出产业高锋。

DSC02687.JPG

国宝级大师李子旺、王鸿地也来到记者会现场,现场示范传统的佛雕技艺-「魁星」木雕和窗花「日月麒麟」,精湛的雕工活灵活现呈现百年佛艺之美。

阿旺师气定神闲的一凿一刀一下,让姐屏气凝神,瞬时间空气中弥漫著樟木香,众人纷纷抢闻这木头的天然香气,有股安定心神的作用。

DSC02691.JPG

鸿地师父雕刻的「日月麒麟」窗花要花上一个月慢工细活快不得。

DSC02692.JPG

 

DSC02696.JPG

老师傅表示,初学者由基本工开始训练,到达能用刀的能力大约需要1年,也要学习磨刀,辨别木头性质、纹路,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才有资格「出师」。虽说现在已有雷射可取代传统技法,但是神明的神韵、让信徒尊敬虔诚膜拜的形象,不是雷射能做得出来的。

DSC02697.JPG

哈哈哈可爱的阿旺师说因为待会大家要去导览,他先摆出魁星成品会呈现的姿态给我们看,会这么Q版吗?实在有够趣味的啦!师傅ㄟ,谢谢你们用数十年的岁月体力和体能精力,为这传统的美好技艺留下印记,这个行业常使用电钻、斧头敲敲打打,做久了肩膀易受伤,视力也会不好,下刀、下笔瞄绘的准确度、力度失准,这是雕刻师很常见的职业伤害....接下来有谁愿意接这样吃力不讨好的重担呢?

DSC02698.JPG

见识过两位国宝级师傅的刀工,我们一群浩浩荡荡准备出发,神游台北城系列活动,包括「神游经典」文史导览,引领民众深度体验西园、松山的佛具产业及庙宇文化,由专家解说在地佛道文化历史,至店家赏析传统佛具、绣庄及手绘灯笼,体验神像雕刻与贴金技艺...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跟著内行的文史导览解说老师一起看热闹去!
万华龙山寺建庙于清朝乾隆年间,供奉的主神是观世音菩萨;现在的风貌是台湾经典建庙大师王义顺于1920年代建构完成的作品,历史悠久、神明多、对联多、信众多、游客多。

DSC02702.JPG信中

DSC02705.JPG

位在龙山寺旁的西园路一段店家林立,是台湾具知名度的佛具街,两侧目前仍有20几家的佛具店经营,其中超过百年历史的龙山佛具店创立于1895年,是当地最老字招牌的店。

DSC02712.JPG

DSC02721.JPG

佛、道教的佛具用品和神桌雕像都有,普遍在台湾的信仰多是佛道混合,好像拿香拜拜的就是佛教其实不然,依据祭拜的神明来分;雕刻道教神明较讲究良辰吉时开工,佛教神明较无此禁忌,对于神像雕刻,道教多为同一块材料一体成形,佛教则能接受不同部位拼接,像是日本雕刻佛像时也常用拼接的方式。

DSC02707.JPG

DSC02709.JPG

DSC02710.JPG

DSC02711.JPG

DSC02713.JPG

DSC02714.JPG

DSC02716.JPG

 

因应现代化的居家设计,佛龛神明桌也走更具时尚设计的风格,除了保留传统祭拜的功能以外,更多了一层创意和艺术设计,演然成为室内设计的一格,蛮有特色的,接受度也相对提高不少。当传统遇到现代...与时俱进不拘泥守旧,这样的突破很不错喔。

DSC02722.JPG

 

 

DSC02723.JPG

手工刺绣华丽喜气,坚持手做的质感和温度。

DSC02724.JPG

DSC02725.JPG

DSC02728.JPG

铅字印刷现在真得很难得看到了啊~阿背我佩服您!一个小店面养活一家子人。

DSC02730.JPG

DSC02731.JPG

又是一家坚持手作!慢工出细活的一幅佛神像也要花上个把月的工夫才能完成,画完底图以后要再加上立体的颜料,工序繁琐,另类的艺术创作家。

DSC02745.JPG

DSC02736.JPG

DSC02737.JPG

DSC02738.JPG

谢谢文史导览老师和工会理事长的用心安排,走访略探店家究竟。

DSC02742.JPG

DSC02743.JPG

DSC02746.JPG

DSC02747.JPG

下一站来到宫奉主神青山王爷的青山宫

DSC02748.JPG

DSC02749.JPG

DSC02753.JPG

DSC02754.JPG

DSC02755.JPG

 以下从网路搜来对于有龙穴之称的青天宫解说,电影艋舺就是在这里拍的主场喔
艋舺在1854年(咸丰4年)发生瘟疫祖籍泉州府惠安县渔民,特地将惠安青山宫的乡土守护神——青山灵安尊王神像分灵至艋舺,并在旧街(今西园路)闹区处暂立小祠奉祀,想借此弭平疫情。艋舺青山宫坐南朝北,基地184,为三开间、三进两廊矩形纵深的街屋式建筑。前殿为重簷歇山顶,簷间有「敕封大宋明神」字样,明间华丽精湛的八角形藻井,完全展现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师作风, 建筑本身因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所以内政部在1985年公告为国家三级古迹,现为直辖市定古迹。

DSC02757.JPG

 

DSC02756.JPG

DSC02758.JPG

 离开了好多故事和历史沿革的万华区,接下来的导览行程我们驱车来到松山区的台北府城隍庙。

DSC02759.JPG

DSC02760.JPG

DSC02761.JPG

DSC02762.JPG

 以下从网路商搜寻得来台北府城隍庙的说明
台北府城隍庙,旧名松山昭明庙,位于松山区虎林街,为主祀台北府城隍城隍庙。该建于1921年,为位于台北松山车站旁的一进式小型庙宇。组织型态为管理委员会制,年度祭典则是农历十月初一 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造成隔著虎林街对面的东星大楼倒塌,撞上对面的「豪门世家」大楼,并造成昭明庙二楼阳台局部受损,但建筑主体上还算完整。 谓为奇迹。

DSC02763.JPG

DSC02764.JPG

DSC02765.JPG

DSC02766.JPG

DSC02767.JPG

DSC02768.JPG

DSC02769.JPG

DSC02770.JPG

DSC02771.JPG

DSC02772.JPG

 走到松山火车站八德路的大马路口前,远远就看到慈祐宫前,中元普渡的阵仗盛况。

DSC02775.JPG

DSC02776.JPG

DSC02777.JPG

 

DSC02779.JPG

 松山慈祐宫供奉主神为妈祖,俗称松山妈祖,首开为进庙信众投保意外险的风气,保留许多传统的工匠艺术之美,也因应各国慕名而来的游客有现代化的设备,怪不得受到各界重视。

DSC02780.JPG

DSC02781.JPG

DSC02782.JPG

 

DSC02786.JPG

DSC02787.JPG

DSC02788.JPG

 

DSC02791.JPG

DSC02792.JPG

DSC02794.JPG

DSC02799.JPG

DSC02800.JPG
 都来到松山了,趁著夕阳西下,信步走到堤防边的彩虹桥欣赏景色,徐徐凉风吹来,很舒服。听说夜景更美,情人适合来此享受甜蜜时光。

DSC02804.JPG

 

DSC02808.JPG

DSC02809.JPG

DSC02810.JPG

DSC02812.JPG

DSC02816.JPG

整个导览行程还包括松山的水福宫以及八德路附近的佛具街,感谢台北市佛具商业同业公会举办的系列活动,,宗教信仰一直与台湾的文化习习相关,因应「神游台北城─佛具百年经典产业文化节」开跑,「神游经典」文史导览、「神形雕手」DIY、「神来通告」客座讲习,都能让大家看到产业的变迁历程,由传统化走向艺术化,也会让参与者实际体验佛艺雕刻实作,认识佛具产业的重要性,更希望能将雕刻技术有效传承给年轻人。
活动即日起开放上网报名,详细活动活动资讯请洽报名网站

#文史导览https://goo.gl/Lu2sIZ

#DIY艺术体验https://goo.gl/HPoyP3

#客座讲习ttps://goo.gl/HQG5FV

或活动脸书连结 https://ppt.cc/fkw6gx 及「台北市商业处-猴呷猴七淘 in Taipei」FB粉丝团查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