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锋导读

  明天的头条理应属于MSCI。

  MSCI将于北京时间2019年3月1日上午5-6点之间公布是否扩大A股纳入的咨询结果。

  这可能是A股扩大开放的一小步,也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一大步。

  此时此刻,我们先以史为鉴,通过对海外市场的已有案例分析,来看看加入MSCI,究竟对当地的股市意味着什么, 以及

  MSCI指数系列到底如何覆盖中国市场的

  。

  我们将会持续跟踪A股入摩权重提高的相关进展。敬请关注。

  恰好,在我们身边,就有两个这样的例子,一为中国台湾,二为韩国

  他们分别于上世纪90年代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也同样的,都是循序渐进,纳入市值比重逐渐增加。

  尽管纳入期间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干扰,但从长期影响来看,不失为A股的好“范例”。

  中国台湾和韩国的经验总结

  资料来源:云锋金融整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被纳入MSCI可以阶段性带来被动的配置性资金需求

  对于A股来说,除了QFII和RQFII之外,目前海外资金主要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进行配置,因此纳入决定短期内对于北上资金会有积极影响

  但如果需要外资持续性配置股市,则核心决定因素还是在宏观基本面因素。

  投资者结构变化带来的长期影响

  而对于纳入MSCI,重点应该更多的放在长期影响上。

  从中国台湾和韩国的经验来看,伴随纳入MSCI指数进程的是股市投资者结构的改变,外资持股占比的提高会让其投资风格对本土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具体表现,就是与全球市场的联动性增加,换手率的降低,以及波动率的下降

  就像中国证监会在今早第一时间发布的答记者问里说的,A股纳入MSCI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前景和金融市场稳健型的信心。但纳入本身,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纳入MSCI并不意味着牛市就必然来临,但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却是必然。其实从今年上半年的市场来看,这种变化已经有所体现,而对应的市场风格切换,也让投资者印象深刻。

  封面来源:unsplash.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