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的核心意思,是隻有努力提升自我認知水平,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大致相當於「我們只有努力奔跑,纔有可能停在原地。」

1、時代對每個人的態度其實是毫無差別的,落後的根本原因不是時代發展得太快,而是自己成長得太慢,而且落後的時候自己還往往不知道。

查理·芒格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纔是我們能有所作為的。」所謂「時代扔掉你」,著眼點就是宏觀大環境。對於每個個體而言,時間是最公平的裁判,一天86400秒,不管你多麼牛,也不會多出一秒鐘來,不管你多麼頹,也不會扣除一秒鐘去。每個人都生活在同樣的時間維度中,與其感嘆「時代發展太快」,不如反思「自己成長太慢」。

2、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競爭對手,而是源自內心的自我認知。

現在這個時代,競爭無處不在,不過我認為這正是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因為競爭雖然很殘酷,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壓力、動力、創造力等好東西。在很多時候,自由競爭和生存壓力,都是催生活力的絕好辦法。

當一個人經歷的事情多了之後,就會心有所感,自己最大的敵人,並不是每天讓你焦頭爛額的競爭對手,而是自己心裡的自我認知水平。不少大咖們在幾經沉浮後,很少會攻擊競爭對手,甚至反而會感謝競爭對手,因為他們正是在對手的圍追堵截下,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競爭對手其實是成就一個人的重要條件,沒有對手在那邊唱對臺戲,人就會失去奮鬥目標,很難持續向前。所以在電視電影等文藝作品中,絕世高手們倒下之時往往會感嘆「我最終還是敗給了自己的心魔」,什麼是心魔,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自我認知。

3、學習力,纔是人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自我認識能力,以便跟上時代的步伐呢?唯一的答案,只能是學習。我始終堅信,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學習力。

智商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可以通過學習來增強;情商重不重要,當然也重要,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逆商重不重要,顯然也重要,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取……不管是技能也好,心態也罷,都是可以通過學習來搞定的。


說實話,看完了這篇文章之後我還是很受啟發的。原來一直對張泉靈沒有過多的瞭解,只是依稀記得他之前是一名央視的不錯的女主持人,和李詠留給我的印象是差不太多的,曾經很火,然後莫名其妙的就消失在了大家的視線中。直到,前幾天看到他的這篇文章,然後刷新了我對她的認知。

只知道能夠進入央視,成為紅極一時的主持人本身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能夠在自己當紅的情況下,有危機意識,未雨綢繆,保持自己獨立的思想,不被當時的名利所矇蔽雙眼,實屬難之又難。

時代無時無刻不在改變,從地球誕生的那一天起,甚至更早,時代就在永恆的變動著,所以纔有後人的總結,學如逆水,不進則退。如果你的變化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那你就是相對退步的,更何況尚未覺醒的人,補單不知道與時俱進,還往往會因為一些曉得成就而沾沾自喜,從此憑藉當時的那些成績就停滯不前。宛如龜兔賽跑一樣,兔子雖然跑的快,但是因為沒有危機意識也還是會被烏龜落在身後。

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因為有了互聯網而讓知識傳播的速度比原來有了質的飛躍,如果你還是固步自封的話,則一不小心就會被時代狠狠地甩在身後,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不斷接納新知,不斷進步的過程。


通過一個略悲情負能量的創業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杭州朋友在

2000

年的時候開始做外貿,那個時候長江三角洲是世界的工廠,他註冊了一個生產出口圍巾的外貿公司,講著地道的中國英語就開始接單!

最大的單子來自日本和美國,他沒有自己的工廠,就靠別的工廠生產,自己賺個價差! 即使如此,8年多他已近賺了上千萬,從一個山裡娃到如今的杭州小老闆,在家人眼中他春風得意,功成名就。

金融危機後,外貿企業迎來了寒冬,再加上國內生產成本驟增,不少訂單流向了印度非洲等落後國家。

朋友急了,於是打算做國內市場,當時馬雲的淘寶很火,不過在他看來電商就是屌絲才用的,上面都是低端的貨物,我做品牌定位就是高端!

於是他花了200多萬,在西湖邊租了兩個近三百平的店鋪,又砸了一百多萬裝修,又從別的公司買來一個品牌,絲巾圍巾生產直接從工廠拿來,就這樣高端絲巾品牌成立!

但由於商鋪選址,以及品牌策劃,產品款式等問題,門店的銷量還不夠銷售員,水電費…

感到勢頭不妙後反而是認為絲巾屬於高端禮品,應該以企業團購送禮為主,於是組建了一個十來人的銷售團隊,開始跑美容院,公司,機構…

三個月下來,依舊顆粒無收,為了止損不得不裁掉團隊,由於沒有對應的補償引起了員工強烈不滿!

但老闆不以為然,反而覺得他們蹭喫蹭喝…人在「流血」的情況下,真是什麼想法都會冒出來! 一年下來,老闆心神俱疲,轉讓了門店,數百萬投資也打了水漂,但他堅信之所以做不起來是行業惡性競爭以及大環境導致的,從來沒想過自身的原因。

看了張泉靈老師的演講,我就想到了這位朋友。客觀來講他失敗的原因有時代因素:經濟週期,電商衝擊!

但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環境,最終勝出的是一定是硬著頭皮上,哪怕是斷臂求生,從零開始的人!

一句話總結: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

我是做教育的李老師,歡迎關 注我的頭條號,定期分享創業見聞,項目資訊,2018一起飛!


其實我的理解和她的理解是相反的,不是時代拋棄了我們,往往是我們拋棄了時代。

時代滾滾向前,聰明的人順勢而為,平俗的人隨波逐流,只有對抗的人才逆勢而動,如同堂吉訶德大戰風車一樣搞笑。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永遠都在那裡,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它從來不關心你是否跟隨他,它永遠按照他自己的方向走,規律會獎勵跟隨者,懲罰對抗者。

比如白巖松這些年的存在感就比較弱,不是時代放棄了他,而是他放棄了時代。

早在他的著作《痛並快樂著》中,他說過自己不會用電腦,所有的文字都是用手寫,再由他的妻子一個字一個字輸入電腦。

到了近十幾年的互聯網朝代,他依然固守自己的電視平臺,沒有開通微博、微信、博客等平臺。網路上出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帳號,只要不是很嚴重,他連出來打假都不願意,根本不屑於發聲。

就這樣,在電視媒體日趨沒落的今天,白巖松的存在感正在被一天天淡化。

正如張泉靈說,她最擔心的是自己過去用戶或粉絲的老去和遠去,只有跟隨時代潮流的人,纔不會被時代拋棄,於是她從央視離職了。

那麼白巖松呢?過分自戀讓他止步不前,停留在電視媒體時代,再不願向前多走一步。他創造了電視時代的輝煌,然後再也沒有從中間走出來,或者是沉迷,或許是少了幾份出走的勇氣。

聯想起河北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撤銷時,那些羣情激昂的女人在怒稱:自己把青春和最好的年華貢獻給了收費站時,我莫名笑了。

在當今這個大變革的時代,放棄自己的人永遠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時代還好,別人也好,從來沒有人關心你是否會多學一門技能,多一個謀生渠道。沉迷在過去的人,也許曾經輝煌,但很難走向未來,最有可能輸掉未來。

人生是屬於自己的,你現在的老闆也好,你現在的單位也好,沒有人會對你的未來負責。人自己的未來只有自己才能擔起責任,與其被動等死,不如主動求生。

這個世界上沒有救世主,也沒有神仙上帝,沒有人會永遠跟隨幫助你,只有你纔是自己前進的動力,纔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保障。

在時代悄悄變化時,只有關注它的變化,纔有可能跟著它的發展,而調整自己的步伐,而不是一真默默守護在原地。

未來已來,過去不在,前進還是倒退,還是堅守,一切取決於你的內心。選擇本身沒有對錯,而結果必然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分別。


很高興能與題主共同探討張泉靈老師關於職場的這段演講詞。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又重新翻看看下張泉靈老師關於時代的這段見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去聽一聽這段演講。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的生活中出現了這樣一個「體制內、有保障」的工作,比如環衛工人,你會怎樣去選擇呢?

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小的測試,但他無疑闡述了一個時代的變革:你更願意呆在體制內生活,還是更樂意接受體制外的工作方式呢?對於互聯網就是這樣,每天都充滿了體制內的優越生活,同樣也充滿這體制外的各種機遇和挑戰。

當你決定離開體制,決定抓住機遇好好乾一場時,你才發現這樣的機遇早已經被別人佔據了,所以你選擇了繼續呆在體制內,再發現一個的時候又錯過了,每天都是一而三再而三的面臨各種選擇,而後又經過幾番折騰之後,老老實實的幹起了自己的本分工作。

「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這句話透漏了多少職場生活中的真理。最近在朋友圈、各大自媒體平臺爭議最火熱的則是賬號被查封、機構被迫關門的種種事件,而這些事件很可能就是你睡一覺醒來就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一個朋友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去年碰上自媒體風口的時候,並沒有選擇做原創,而是選擇組建公司,批量註冊賬號進行集體搬運,當然現在他也就只剩下還待關門的公司了。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還經常在抱怨平臺的無情,不顧及他們公司的種種感受,可我就想送他張泉靈老師的這句話:「當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這個時代是公平的,每當遇到一個機會的時候請不要去投機取巧,不然最後損失的將會是自己,而平臺連通知你尋找出路的機會都不會給你,因為你的體制生活配不上平臺的可憐,你說呢?


你好,關於問題:「如何理解張泉靈的《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個人蠻認同這個觀點的,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第一,時代在進步,我們需要與時俱進

一個時代的變化我們就必須要學會與時俱進,如果自己不跟著時代的步伐走,而總是在原地踏步,或者說總是在原地上不斷的突破創新,當自己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突破創新時,你會發現自己的突破創新已經跟時代拉出了距離,並且這樣的突破對於社會而言,以及自己而言的意義並不大。

第二,當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張泉靈的演講怎麼會這麼火,我們大家都清楚張泉靈原是一名央視的主持人,她還擔任過記者,後又去投資,離開央視的她開始了她的精彩演講。這樣的人生經歷可能是很多人都很羨慕的,無論她做的什麼工作,她都會把工作做到最好。

這個演講「當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對你說」,大家看到這個演講題目時,我相信會勾起很多的人有觀看的慾望。雖然這句話說起來很殘酷,但是我們如果有心仔細的觀察一下社會上的部分動態,就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是屢見不鮮的。

第三,時代是一個引領者,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適應並發展

對於社會的適應性來說,這不僅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也是每個人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必不可少的一種經歷。時代是一個引領者,我們所應該做的就是適應並發展,比如說,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就必不可少的要接觸到互聯網,如果在它到來之際,我們選擇不接近它,那麼時代將會悄無聲息的將我們拋棄掉。


其實仔細閱讀張泉靈的這一番話,大意即為: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變則被淘汰等。之前很多人也都說過類似的意思,並不是全新的概念,從古至今很多有智慧的人都領會到了這個真理,也大都會結合時代的特徵來進行闡述,比如魏源提出的「窮則變、變則通」,而張泉靈則是更多的結合互聯網、人工智慧等全新的發展階段和概念來論述變通的道理。

我的理解則更殘酷一些,歷史不僅僅是滾滾向前的車輪,歷史這條長河更可以掀起滾滾向前的大潮,我們這些如果不能夠學會在潮流中的生存之術,那隻能被淹沒在長河之中。

現在的互聯網、人工智慧是處於潮流的最前沿的技術,很多傳統企業、傳統的職業,如果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快速的對自己進行變革,那很快將被淘汰。記得前一段時間,國外媒體各種預測21世紀將很快被淘汰的職業,其中就提到了翻譯,大家看看現在翻譯機的發展,太迅猛了,已經逐步可以實現同傳了。自己拿個巴掌大的小機器,就可以出國旅行,毫無障礙了!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很多人都能夠理解、明白意思,但真正敢於走出舒適區的卻少之又少,都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的死去。


說一下我對張泉靈這篇文章的理解,如有錯漏,請大家指點。

在科技發展與人工智慧越來越發展到現在的現在社會,只有每天進行學習,讓自己不斷獲得新知,那麼能讓自己的知識更新換代而變成自己的能力,纔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在人類科技的發展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想像,包括知識的迭代也是一日千里,三五個月就會有不斷的新科技出現在人們的面前,刷新了人們的三觀,讓人們嘆為觀止,但是又啞口無言。

每個人都需要有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能力,和不能讓自己的舊知識,阻礙自己接受新的事物,不然你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而時代淘汰你,你卻會啞口無言,不知所措。

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處於焦慮和不安,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做,那麼會更加焦慮和不安,我不斷的努力向前奔跑,纔有可能保持站在原地,如果你停止了奔跑,就會被時代甩在後頭,重新爬起來的能力都沒有,被遠遠拋在時代的後面。

所以只有不斷的刷新自己的三觀,不斷接受各種新鮮的事物,讓自己可以不斷的,從學習中得到新知,讓自己原來的能力可以與新的知識相結合,變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纔有可能不被社會所淘汰,可是時代淘汰,但是需要這樣做,並不是單純的接受新鮮事物,就已經足夠了,而且要改變我們的思維和我們的思維定勢纔可以做到。


我看了張泉靈的這篇文章,雖說時代改變的時候不會跟我們說一聲。但是我覺得科技因為人而得到發展,而人也會去適應被科技改變的社會而做出新的選擇。

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出生的人,當農民的做了一輩子農民,當工人的做了一輩子工人。農民把土地和種植技術傳遞給孩子,工人把工作崗位傳遞給孩子。那個年代出生的人的生活,因為科技不發達,所以並沒有受到影響。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當農民的做了三十多年,有的去外地打工,有的去國外打工。有的土地被徵用或者做了集中種植。當工人的,在國企下崗潮流中也結束了自己二十年的工作轉做其他。大家意識到國企工人不再是鐵飯碗,工作充滿變革。

為什麼會去外地打工而拋棄了生養自己的土地呢?就是因為這些農名工看到外面掙錢多,如果依靠土地生活只能溫飽。所以他們主動放棄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舒適生活,開始主動做出了改變。

而我們這些708090後們,早已經習慣了自己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在工作的十幾年間平均下來也換了5家以上的公司,多得能換10多家。換行業也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大多數人在經過幾個月的準備下都能成功轉行。

現在的職場人,不會因為公司倒閉而焦慮;也不會因為失業而恐慌,這就是職場中年人根據社會發展而做出的心態上的轉變。

雖然科技在發展的時候不會做出什麼公告,但是隨之而來的改變是每個人都能感覺得到的。每個人都會改變,只是浪潮先到的地方先被改變,浪潮後到的地方後被改變而已。

1

數年前,我認識的一個哥們,上學成績不好,於是想學門技術,他說:一技傍身天下無敵。

於是他去了一個省會城市,一個很有名的技術學校,學習的專業是BB機的維修。

那些年bb機很火,人人腰裡別一個黑色的塑料的BB機,據說有數字的,高級點的還有漢顯的。

數字的只能給你發個電話號碼啥的,漢顯的牛逼了,能發文字,雖然很短,但是能說明問題,比方說:白袍,老地方見。之類的,就是簡訊的功能。

不過這個簡訊不是你的BB機和她的BB機點對點的發出來的,而是要打電話給服務臺,然後服務人員再吧信息發給你指定的BB機機主。

這哥們因為學習維修BB機,還認識了一個客服臺的小妹妹,但是他畢業哪天他和小妹妹雙雙失業。

因為手機普及了,BB機沒人用了,後來連電臺都沒了,消失無形。

2

這是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一個特點是一個行業的發展和消失都是一瞬間的事。

過去的行業消失都是有個緩慢的過程,比方說一個冷門行業叫麥客,就是幫人割麥子,過去割麥子是個苦活,但是有人喫得了辛苦,每年麥收季就走南闖北的幫人割麥子,掙這份辛苦錢。

最後一批麥客已經老去,註定後繼無人。聯合收割機的普及導致麥客這個行業逐漸消亡,但是這個過程用了十好幾年。

但是計算機的普及尤其是AI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的發展,很多行業被淘汰的速度其實是加速的。

就像張泉靈說的:時代扔掉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3

這兩年看到很多人辭職下海的新聞。尤其央視這個絕對的鐵飯碗,很多人都不端了,張泉靈就是其中一個。

春江水暖鴨先知,她們大約嗅探到了時代變化的消息,提前開始佈局。

這個時代很多人也許會掉隊,也許會被時代扔掉,但是總有那麼一幫人會乘上時代的列車,從而高歌猛進,一路凱歌。

比張泉靈辭職早的羅振宇,現在已經劃定了一塊屬於自己的知識付費的江湖,比張泉靈早辭職的馬東,憑藉奇葩說確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現在人們提起他時不會再在名字前加個定語:馬季的兒子。

這個時代會拋下一批人,其實每個時代誰都一樣,這個時代會成就一批人,和每個時代一樣。

先決條件就是你要做先知水暖的鴨還是在溫水中被慢慢燉熟的蛙,如此而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