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89式120滑,對於像我這種曾把它視為第二生命的老兵來說,心中感受真的是愛恨交織、五味雜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這種火炮曾經是我們炮團最先進的主戰裝備。記得那是一個冬日裡的黃昏,部隊為這批新型火炮舉行接裝儀式。嶄新的反坦克炮剛一進營區,全團官兵就立刻被它那俊朗的外型所折服,在當時看膩了59式坦克有些醜陋的卵形炮塔的官兵眼中,89式120滑獨領風騷的方形炮塔相當博人眼球,從正面看89式120滑,還真的有幾分酷似老美當時最先進的M1A1。再加上這種自行反坦克炮擁有一門與M1A1坦克相同口徑的120毫米滑膛炮,而當時我軍主戰裝備59-2式坦克的口徑才只有105毫米。落日的餘輝映襯在炮塔四周,我們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方正俊朗的外型,再配上粗壯威猛的火炮身管,自打第一眼起,我就不由自主地愛上了89式120滑。

圖示:89式120滑與M1A1對比(左為89式120滑,右為M1A1)

  慕什塔戈認為,這種火炮的特徵,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這也是從一個裝備使用者的角度,談談自己對這款裝備的看法。凡事都應一分為二地看,既然前面主要提到自己對這款裝備的「愛」,下文將或多或少反映「恨」的內容。不當之處,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

圖示:正在接受檢閱的89式120滑

  特徵之一,脆弱的自身防護。在接裝儀式上,兵工廠的軍代表曾經自豪地介紹說,89式120滑每門炮價值2700萬元。這個造價在當時不啻為天文數字,因為當時59—2式坦克的造價才只有五、六百萬元。後來,接手這款火炮一段時間後,才發覺2700萬元的造價是犧牲防護力換來的,可以說,這款火炮是片面增強火力而一味削弱防護力的結果。其正面裝甲厚度僅為5厘米,就連12.7毫米機槍子彈都能穿透,在坦克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圖示:引以為傲的120毫米口徑滑膛炮

  特徵之二,較低的作戰能力。這款火炮的官方名稱為PTZ-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說明這款火炮的設計定位是擔負反坦克作戰,所以應該稱之為反坦克炮。但我更願意把它叫做89式120滑,因為從本質上講,這款火炮只是一種滑膛炮,至於能否冠以反坦克炮,則要看其能否具備相應的作戰能力。當時蘇聯主戰坦克是T-72,其最大直射距離為4000米,美軍主戰坦克是M1A1,直射距離為3000米。而我們的89式120滑直射距離僅有2000米,在戰場上一旦與敵坦克遭遇,火力根本夠不著敵人坦克,還沒等開火就會被敵人端掉。

圖示:89式120滑內部結構圖

  特徵之三,惡劣的操作環境。由於89式120滑的高昂造價幾乎全部集中在火力系統,造成這門120毫米滑膛炮的炮身及火控系統、裝填系統佔據了絕大部分車內空間,行軍過程中,車長、炮長及炮手在擁擠不堪的座位上承受巨大顛簸,行程一旦超過50公里,車內乘員就會難以忍受。實彈射擊時,由於車內空間狹小,炮閂噴出的火苗經常會引燃後側的葯筒,導致裝填手被燒傷。至今,每當看到自己手臂上的這塊傷疤,總會想起供彈艙內濃重的黑煙、翻滾的烈焰,這是89式120滑給我留下的永久印記。

圖示:89式120滑退役儀式


PTZ89自行反坦克炮也就是89反坦這個車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你遠點一搭眼會覺得他跟我們一直裝備的那個83式152挺像的,就是那個應該已經全退役了的老傢伙。也就是83式近看那麼個炮口外帶他有個托著炮管的架子我還能認出來,不然真就容易拎不清。事實上光看車底盤的話肯定你會分不清,因為這個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車底盤就是從83式152上直接按上去的,外帶炮塔位置都差不多。

如果說在現在的中國陸軍中想要分辨出這個東西還是很容易的,首先一點就是看他的炮塔,相比於坦克、步戰車和部分自行火炮、突擊車什麼的而言這種炮塔後置的戰鬥車輛很少見,而上文提到的83式應該是與其最為相像的,但不出意外的話現在83式應該已經完全退伍了。

此外同樣是後置炮塔的應當就是93閱兵時候露過面的那個炮管長到嚇死人的PLZ0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了。這個很好解決,83式炮管跟89式的差不多你容易看混了,PLZ05他一個52倍徑的大長管子在那邊駕著你想看不出來都很困難吧。

不過89式其實也已經過時了,當時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大概什麼時候這車會過時,實際上現在的89早就該全員退役了。現在也有了新的東西來替代89式,比如105毫米的8*8輪式突擊車之類。89式自行反坦克炮差不多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估計以後也只有在坦克博物館裡裝甲兵們能有機會指著他跟孩子們講「這我當年開過」了。


89反坦克炮是在中國被鋼鐵洪流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一種幾乎放棄治療的做法。89炮的第一個特徵就是暴力。首先89反坦克炮是在當時穿深可以算是最高的炮。通過巨大的葯室來提高膛壓以及犧牲壽命來提高穿甲能力。到底有多喪心病狂呢?

120毫米的反坦克脫殼穿甲彈。達到了這個體積。隨之後來的就是火炮巨大的後坐力以及需要很長長度的後坐距離緩衝。所以89反坦克炮的後腦勺都特別大。看來很不協調。

為了裝下這門打了雞血的大杆子同時確保后座能夠被接受。89反坦克炮沒有自動裝彈機。那麼大的炮彈全靠裝填手人力裝彈。所以軍迷圈把這種為了穿甲把所有性能全部放在一邊的喪心病狂反坦克炮戲稱為嗑藥炮。

另一方面,因為蘇聯那時候巨大的鋼鐵洪流規模。89反坦克炮單純就是為了能夠佔據有利地形做好埋伏然後最快速度的噴射出儘可能多的火力。所以89反坦克炮幾乎沒有任何裝甲。所以脆也算89炮的一個特徵吧。不過自行反坦克炮貌似都不咋追求防護。除了二戰德國那種坦克殲擊車。

另一方面,為了抵禦大規模的鋼鐵洪流,89反坦克炮的火控可以說是簡陋的。在當時89反坦克炮就是為了依託射擊陣地和工事憑藉早就熟練訓練的場景在預設陣地和埋伏陣地射爆一切來犯之敵。易於製造的要求顯然比打得更准來得更加重要。

原創不易,求各位老爺點波關注QAQ


89式自行反坦克炮是我國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炮,火炮口徑為120毫米。該炮全重30噸,公路最大速度55公里/小時,最大行程450公里。89式自行反坦克炮最大的特點就是火力強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強悍。

那麼,它的火炮威力究竟如何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該炮在發射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初速為1740米/秒,在3000米外擊穿150毫米68度傾角的均質鋼裝甲,在2000米距離穿透400毫米均質裝甲板,可以說,即便拿到今天,這種火炮強大的性能依然優秀,可以輕易擊穿所有國家的主戰坦克坦克,包括美軍的M1A2「艾布拉姆斯」。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與蘇聯關係交惡,面對當時蘇軍地面的鋼鐵洪流,尤其是七十年代初的T72等先進坦克,我國竟沒有拿的出手的反制武器,面對巨大的壓力,我國軍工部門開始論證新型坦克和火炮。但是後來坦克工程下馬了,火炮研製工作陷入僵局。但是當時某軍工廠毅然把120炮裝在了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地盤上,後來經過不斷改進試驗,於1990年中央軍委同意完成定型研製,並批量裝備我軍。

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一開始就把火力放到了首位,其次是機動性,最後是防護力。由於當時得設計定為是:在防守態勢下,依託已設陣地或有利地形,對敵坦克目標實施精準、遠距離火力打擊,由於自身裝甲防護能力比較差,所以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設計思想是通過快速打擊敵方目標並摧毀來實現以我保護。該炮非常強調射擊速度,經過科研人員不斷攻關改進,最後能夠實現10發/分的設計速度,最快14發/分,雖然實際戰場條件會更惡劣,但是該炮依然擁有極快的射擊速度,以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摧毀盡量多的目標。為了保證打擊效果,就需要保證高精度的打擊效果,89炮安裝了測瞄合一、雙向機械裝表擾動式簡易火控系統。可在5000米識別目標並測距,3000米內解算射擊諸元。由於採用了火控系統與火力系統,89式自行反坦克炮對目標鎖定時間為:固定目標7秒,活動目標10秒。按照設計要求,該炮對2000米活動目標首發命中率應不低於65%,而實際測試中2000米距離對2.3×2.3米固定靶標的命中率為90.7%,對活動靶標的命中率為75.1%。89式自行反坦克炮這種重火力,輕裝甲的思路,其實是為了應對當時的特殊情況,由於坦克性能不足以滿足要求,同時造價昂貴,我軍迫切需要一種價格便宜同時火力足以打擊敵方裝甲目標的裝備,就這樣一款防護力較弱的、能夠機動作戰的、具備強大火力摧毀能力的自行反坦克炮出現了。現在今天的角度,30年過去了,它也老了,但是這並不是說它的性能落後,而是戰爭需求變了,我們裝備體系變了,雖然現在「老兵」逐漸退出我軍現役序列,但是它為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永遠不忘。


權釋

一,坦克,故名為推土機,是英文 Tank的音譯,根譯為推土機。

二,我們有導彈41,定位打擊器,其他武器就該回爐。發展經濟,才有錢。一旦大戰,打的是錢,學歐洲的榜樣。

三,化戈為犁,坦克前加收割滾即為收割機。

四,和平是目標,這樣中國還能獲得世界和平

獎。


這玩意我們叫89突擊車,也叫89突擊炮,屬於遠程火力支援武器。要說特徵嘛,第一火炮威力大,射程遠(和它同一代的反裝甲武器相比),主戰要是不走運都扛不住一炮,就算扛住也基本失去作戰能力了。第二就是脆,也就是一脆皮大肉包子。因為過度考慮火力,所以基本沒有什麼防護。雖然最高時速能達到55公里每小時,但是瞬間加速度太慢,被發現基本就算完了。


120定裝炮彈(又蛋殼)很長,佔用炮塔空間,還配裝彈機(中國人體格人工裝彈不現實),還要更大俯仰角,使得炮塔高大碩壯!戰車指望這神炮發揮作用,時過境遷晶元技術廉價泛濫,命中率極高的反坦克導彈比這種龐大笨重反坦克炮強太多。被淘汰是必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