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点猫

2000多年前,罗马雄辩家、文学作家、思想家、阴谋政治家西塞罗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人把一幅画给一位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拜神的人,并告诉他,这些人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来。

无神论者淡淡一问:我想看看那些祈祷完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

因为“死人不会说话”。

“死人不会说话”,另一个普遍叫法是“幸存者偏差”。MBA智库百科释义: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也被称为 “沉默的数据”等。

看完上面这个故事,你有没有思考过,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曾被“幸存者偏差”误导过?

总是觉得“老婆都是别人的好”?

看病买药,总会有人给你介绍说,“我亲戚吃这个药好了”或者“我一个朋友去找了这个老中医”等等。

记者在火车站,对“今年的火车票是否容易买到”进行了采访,大家纷纷表示买到了。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年虽然火车票难买,但是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大家都买到了火车票,现在正满怀希望地赶回家乡,过个团圆年!” (那些没有买到火车票的人直接被忽略掉了,因为没有买到车票的人是不会来到火车站等车的。)

上面三个例子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筛选条件,把经过筛选的结果当成随机结果,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大多数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基于身边人群的交流所得到的看法,你所接触的群体,容易对你造成严重的幸存者偏差。

1

读书无用论

自媒体时代,很多人关注了众多公众号,这些公众号文章最常见的套路就是举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亲戚,我认识一个人等等的故事。比如有人说我有个朋友,高中没毕业做小买卖就已年薪过百万,那个谁大学毕业后月薪也才3000,因而得出读书无用论。这些人存在的问题在于,高中没毕业挣得少的人已经被他忽略了。

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会关注他们当中成功的个例,而忽视了广大学历又没成功的人;而那些接受高等教育却落魄的个例,容易被新闻记者加以关注报道。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所以才会有“读书无用论”这种言论的产生。

所以看待事情和观点,我们要用全局的思维去思考和判断,不能只盯着个例,人云亦云,更不要为了自己的观点去特意找个例,从而离真相越来越远。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

“老婆都是别人的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