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校色是因为屏幕老化吗?新买的显示器是否需要校色?如果不需要,那在需要校色之前可以使用多久?


先简单说结论

  1. 那些白平衡糟糕的低端显示器,通过校准极大的改善效果,至少不再难受。
  2. 使用支持LUT的专业软体,希望在不同的颜色空间中都有精准的颜色表现。

另:第一类需求可以上网下载别人校准同型号屏幕的ICC文件试试看,第二类需求最好亲自校准同型号ICC也不要共用。

使用老化不是大问题,显示器白点确实会随著光源老化发生漂移,但是非常轻微,就算是第二类需求一年校准一次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白点漂移已经非常剧烈,那样的老化程度还是换显示器吧。


显示器的校准有两部分组成,设备校准特性化

设备校准

设备校准是RGB每通道一条曲线,将显示器的白色校准到设定的目标白色,将各个灰阶校准到设定的灰阶曲线,保证白色和所有的灰色是正确的。

Windows系统下载入ICC文件也就是载入的设备校准,特性化需要软体自带颜色管理引擎或被软体调用才会起作用。

比如说ThinkPad学霸机的屏幕,色温和灰阶都偏离得非常的离谱,校准之后就可以极大的改善效果。

手动模式固定参数拍摄

但是设备校准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校准会使得显示器丢失一部分灰阶,比如本来的白点255,255,255偏蓝了,校准减少蓝色后白点变成了255,255,240,那么蓝色的240-255这一段灰阶就丢失掉只剩下241灰阶了。笔记本上没有显示器选项可以调节RGB平衡因此损失严重。

狗牙不是解析度不足,而是实际映射精度如此

大多数只要别是太垃圾的显示器,在显示器菜单中选择正确的色温/显示模式及灰阶,都能够拥有不错的白平衡。即使校准也不会有显著提升,反而要承受映射产生的精度损失。如果真的有需求不如不校准直接进行特性化。


特性化

特性化部分是准确地描述显示器各RGB值下对应的标准颜色空间坐标,提供给颜色管理引擎决定如何把颜色正确映射到显示器色彩空间里去,特性化保证所有的颜色都能按需要尽可能准确地显示。

特性化需要软体支持,即使载入了含有特性化信息的ICC也无法在Windows系统界面得到体现,因此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特性化都是不实用的。

特性化关键在于让软体知道显示器的实际色彩空间进行色彩映射,无论显示器的色域是更宽还是更窄,特性化都能进一步的提高显示精度。

但是现在除了笔记本上一堆窄色域和少数广色域外,一般显示器都按sRGB设计,只要白点灰阶过关,色域覆盖别偏太多,即使不特性化直接套用sRGB色彩空间给显示器颜色精度也已经较高,继续提升真的需要专业的眼睛才能看出区别。

普通的sRGB色域的显示器,只要模式和色温和灰度设置正确,并没有经过校准,ΔE完全可以接受。


专业用途需要色准。


觉得不舒服就可以较色,较色就是让屏幕尽量还原真色,因为显示器的制作粗糙,本来应该平滑变化的三原色曲线偏离了他们本身的位置,主要是tn屏,白瞎眼,打星际画面蓝得不行,载入了较色文件突然感觉明媚了,建议直接买ips72色域屏,眼睛少受罪


看需求。

不仅仅是专业领域需要校色。如果是组多显示器感觉有色差,建议也校色。

至于新显示器一般不会偏得厉害,偏得厉害的通常建议更换而不是校色


一般用于电视台后期制作的显示器都需要校准,因为节目送播的格式和色域是定死的,要不然技审过不去,普通显示器不需要,高端一点想eizo的专业显示器 自动会有校色功能,人为校色就像其他人说的那样 借助监视器。


一般屏幕不需要校色。

1、普通屏幕颜色不会偏差太大。不会影响平面设计稿。

如果印刷出来,显示器的颜色远远比油墨范围更广,更准确。

提示:

这里我建议一下,一定要用RGB颜色模式画图,不要使用CMYK。

因为一般列印设备会自动把RGB转换为CMYK列印,

如果你之前自己转换过一次CMYK,印刷设备也会再次转换,因此色偏会越来越大。

2、之前给中央电视台做过节目视频。

我们最终不是在自己的机器上来校色,而是另外购置一台视频监视器,一切输出颜色以监视器为准。

自己的显示器再怎么调,其颜色还是有误差。

因此,如果做高端视频,索尼-PVM 系列,你值得拥有。


我个人认为什么时候都不用校色,校色功能是给那些有色盲的人提供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