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

除了電阻的歐姆因為特殊原因使用了希臘字母大寫的歐米伽,剩下的國際單位制單位符號幾乎沒有希臘字母,全部是羅馬字母。

國際單位制的規則,單位符號以科學家姓氏命名的,用大寫字母,比如牛頓(N)、帕斯卡(Pa)、安培(A)、伏特(V)等等;不是以科學家姓氏命名的,用小寫字母,比如米(m)、摩爾(mol)等等。

比如說,磁通量密度的單位特斯拉,符號是大寫的 T,因為是以特斯拉的姓氏命名的;而小寫的 t 則是噸的符號,因為噸並不是用人名命名的。

只有當容易引起混淆和誤解的時候才會出現例外。比如升,並不是以人物姓氏命名,按理應該是小寫的 l,但容易跟阿拉伯數字的 1 混淆,所以通常用大寫的 L;再比如歐姆,按理是大寫的 O,但是容易跟阿拉伯數字的 0 混淆,改成小寫的 o 還是沒解決,所以用的是希臘字母大寫的歐米伽。

牛頓這個單位是以牛頓的姓氏命名,而大寫的羅馬字母 N 不會引發明顯的混淆和誤解,所以力的單位用的就是大寫的羅馬字母 N。


結論放開頭

  1. 找了本老美的大學物理課本,至少這本書的編撰者認為力的單位牛頓應該是羅馬字母 N,不是希臘字母 Ν
  2. 這個內容是維基用戶 Macro9673 在2010年6月妄改的希臘字母Ν這個詞條,而牛頓這個詞條是一年半後才根據前者進行的修改。Marco9673 曾多次毫無根據的修改希臘字母和西里爾字母相關詞條內容,在2010年10月被永久封禁,其中他篡改部分內容被恢復原樣,但仍然有部分內容被保留了下來,例如希臘字母Ν這個詞條(感謝@Prcuvu 修復了被篡改的內容

PS. 關於 @梁海 的觀點我恕難苟同,詳細說明和理由見中間部分


找了本老美的大學物理課本,來自 OpenStax College 的 College Physics

OpenStax?

openstax.org圖標

(美國大學課本種類極其多,選擇這家是因為他家的課本是可以在官網免費下載的pdf,亞馬遜也可免費購買Kindle版,實體書在教科書裏也算很便宜的了,而且確實有不少學校在用這套書,缺點就是太厚太重字太小。上面這本《College Physics》是基於代數的的物理學課本,難度相比國內高中水平提升不大,此外還有三冊一套的基於微積分的《University Physics》以及很多其他科目的教科書,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在該網站免費下載到)

下載了pdf文件,使用 Adobe Acrobat Reader DC 打開,在文件內查找 newton,可以找到書中對力的單位牛頓的說明(以下直接從原pdf文件複製的):

The unit of force is called the newton, and it is expressed with the symbol N.

The SI unit of force is called the newton (abbreviated N) and is the force needed to accelerate a 1-kg system at the rate of 1m/s2 . That is, since F net = ma , 1 N = 1 kg ? m/s2.

(PS,上面引述文字中,F和a都是粗體,表示是矢量)?

在這本書中,凡是首次出現的希臘字母時都會給出其讀音,例如 the Greek letter Δ (delta)、τ (the Greek letter tau) 、the Greek letter ρ (rho)、Ω (upper case Greek omega)、where ν is the Greek letter nu 等等。而上面那兩句在提到力的單位的符號時則並沒有這麼做,這可以說明上面的字母 N 不應該是希臘字母。

另一個證據在附錄D。表格 D1 列出了書中所出現的絕大部分符號,包括單位符號,順序是先特殊符號,然後希臘字母,再是拉丁字母(不分大小寫),其中 N 作為力的單位是出現在拉丁字母那裡,而不是希臘字母

希臘字母的結尾和拉丁字母的起始,可以看出都是使用字母順序

Newton 和上下文

更直接的證據是,在這本書的附錄C的表格C5中給出了希臘字母表

雖然表裡的希臘字母 Ν 看起來和拉丁字母 N 外觀沒什麼差別,但拿去谷歌搜索可是大不相同的:

  • 搜索這個表格裏的希臘字母 Ν ←這個也是從表格C5裏複製出來的

  • 搜索拉丁字母 N (直接鍵盤打的):

完全是不同的

搜索上面那兩句話裏出現的力的單位的 N,結果也是後者,證明那是拉丁字母 N,不是希臘字母 Ν

在這部pdf文件裏查找希臘字母 Ν(依然是從上面提到的表格C5裏複製出來的),也只能查找到一大堆的 ν(希臘字母 Ν 的小寫字母),而搜不到力的單位,也搜不到任何出現拉丁字母 N 單詞

說明至少這本書的編撰者認為力的單位 N 應該是拉丁字母,而不是希臘字母


@梁海 先生曾在評論對我以在pdf裏複製和查找的結果作為證據並不認同,他說:

PDF 文本編碼並不是可靠的證據。

你不需要跟我說這些。自己去把答案裏依賴 PDF 文本複製的部分改掉就是了。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信任 PDF 裏的文本編碼。

在下愚魯,請允許我把這句話粗糙的理解為:部分pdf的編撰者不會刻意區分形狀相似的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有時候甚至pdf中的希臘字母實際上都是拉丁字母,只是採用了將之顯示為希臘字母的字體,因此依靠查找功能並不總能獲得足夠確實的證據。上面提到的那種魚目混珠的方式確實並不罕見,現在依然有人在使用,何況是早些那個輸入希臘字母非常困難的年代

但本回答內涉及到pdf文件並不是這樣

在下使用表C5內的部分大寫希臘字母在書內進行查找,例如 Α、Β、Ε、Ζ、Τ、Χ、Μ 等等,均無法找到與此相近的任何一個拉丁字母,而只搜索到了對應的希臘字母小寫形式,其中Χ、Ζ甚至只能搜到該表內的結果(因為書中並沒有出現 χ 或者 ζ);反之,搜索對應的拉丁字母也無法搜索到任何一個希臘字母,見下圖(搜索的都是希臘字母而不是拉丁字母):

以上結果足以說明至少在本部pdf內,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的代碼是決然不同的,完全沒有出現混用的情況,因此您的說法確實不適用於本書

當然,這不意味著 @梁海 的提醒毫無意義,我找到的另一本化學課本的 pdf 文件就出現了顯示是 β 實際卻是拉丁字母 b 的情況,當然 Adobe Acrobat Reader 一下子就令其顯露原型了(複製書裏那個 β,但粘貼在查找框裏的卻是 b……)。對於這種書籍,自然是毫無任何參考價值了。如下圖

當然,製作的比較正規的 pdf 文件就一般不會出這種問題,例如下面這本,你搜索 β 就只會出現 β,不會出現 b,而搜索 b 也並不會出現 β。

(當然下面這本書假如真出現了 α 和 a 的混用、 β 和 b 的混用,我估計很多人都會去砍了編撰者吧)y


看到 @gm zeng 在另一個回答裏的評論:誰是添加意淫者,可以查看歷史頁面。

於是我去維基翻了一下希臘字母 Ν 這個詞條的版本歷史

然後發現這項內容是由用戶 Marco9673 於2010年6月增添的:

(不過我並沒有去查看所有版本歷史,只是跳著看的)

至於牛頓詞條裏相關內容則是約一年半後的2011年12月被增加的,基本可以確定受到前者的影響

但是,這個修改者 Marco9673 早在2010年10月就已經被封禁了:

但他當時做的破壞並沒有全部被及時修復,也影響了牛頓這個詞條,然後也影響了基本照著維基百科抄的百度百科……

查看此人的用戶頁歷史記錄(看歷史記錄是因為現在基本空空如也):

這個提醒也證明此人做這種事不是一次兩次了

例如他還給希臘字母Μ加了不少戲

而這個很幸運的在不久後就被修復了

感謝 @Prcuvu 終於修復了被篡改的內容


簡單來說,維基百科雖然一般認為其正確性要遠高於百度百科,但終究是一些非專業人士所編輯的,其中依然存在大量的臆想和瞎編亂造的情況,有些詞條還有很嚴重的編輯戰,所以即使在歐美也有很多教師和教授都禁止學生直接引用維基百科作為引用來源


英文維基沒有任何地方提到這個用希臘字母。

This SI unit is named after Isaac Newton. As with every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 unit named for a person, the first letter of its symbol is upper case (N). However, when an SI unit is spelled out in English, it is treated as a common noun and should always begin with a lower case letter (newton)—except in a situation where any word in that position would be capitalized, such as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or in material using title case.


評論說「維基百科」言,查了一下,中文維基百科上確實有這麼一句:

在物理中牛頓(符號為希臘字母Ν)是力的公制單位

但是這句話沒有標註任何參考文獻,看起來十分奇怪。中文「希臘字母Nu」的頁面上也有一句「大寫用於表示牛頓」,同樣沒有任何參考。

隨手點開牛頓(單位)和希臘字母 Nu 對應的英文維基頁面介紹,均未提及牛頓(單位)的符號和希臘大寫字母 Nu 的關係。

在外部參考文獻,國際計量局出版的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YvZNdSdeCnECpg=PA17#v=onepageqf=false) 第20頁明確寫道:

if however the symbols are derived from proper names, capital roman type is used

並在示例列表中指出 newton 的符號寫作 N。根據上下文判斷,這個 N 是羅馬字母。

據此懷疑,中文維基上的相關內容是有人意淫 Nu 的讀音近似「牛」而隨意添加上的。

感謝知友 @劉一 給出的詳細考證:劉一:維基百科(中文)裏提到,力的單位「Ν(牛)」是希臘字母的「Ν」而不是拉丁字母「N」,這是真的麼?


希臘字母和羅馬字母在根源上有親緣關係,尤其對於N這個字母而言,寫法是一樣的。

既然是親戚就別打架了(笑)

其實沒特別好糾結的,基於客觀事實通過以下邏輯推導

因為:力的單位符號N,讀作牛頓,是Newton的首字母。

又因為:Newton是英語的人名,英語的書寫字母是羅馬字母。

所以:所以符號N是羅馬字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維基百科上很多詞條的中文版內容往往少於英文版。當然也有一些相關詞條中文內容大大多於英文。

像 @劉一 所說,維基百科一方面想要保持開放自由,同時還要保證準確,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發生「修改大戰」也不奇怪,有一些東西,本身在學界也存在爭論的。但鑒於對考據和引用的要求比較嚴格,它還是比某些國內的xx百科嚴謹很多。

貌似這個牛頓(單位)的詞條已經修正。但是答主還是想來聊聊。

牛頓這個單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一個「導出單位」。表示為N或者newton(注意,此處為小寫),英文(拉丁字母)。1946年,國際計量大會CGPM認為需要一個標準單位來表示是使1kg物體在相同方向上加速達到1m/s2的力。並於1948年最終確認採用牛頓(newton)為該單位名稱。

而國際計量大會的米制單位系統也就是後來國際單位制(SI)的基礎。作為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國際單位,一般寫法是用首字母大寫,或者用小寫字母全拼,並根據書寫規則大寫首字母,比如在句首等。例如,N或者newton。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攝氏度寫作degree Celsius或°C。

澳大利亞、紐西蘭規範裏的國際單位

而國際單位裏確實也是有希臘字母出現的,比如說歐姆Ω,微米μm。

拉丁字母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多最廣的字母系統,在1960年代,由於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的需求,最終在國際使用中成為標準。所以說,現在我們所說的這26個拉丁字母(英語字母),和當初的古拉丁字母,並非完全一樣。比如古拉丁語裏C是來源於希臘字母Γ,同時擔負[g]和[k]的發音,後來[g]的這個發音才被字母G代替,再後來K又取代了一些詞裏[k]的發音。而至於J、W在經典拉丁字母裏也還沒出現。

(下面是閑扯部分)

所以所一個東西的發展,它本身是在受到影響和改變的。或者反過來說,一樣東西只有改變和適應,纔可能保留其價值。

比如有些網上有些噴子噴簡體字,認為這個是xx政府所為,這真的是無腦噴。稍有常識的人就知道,唐朝草書裏就有很多漢字的簡化寫法,而漢字的簡化則是在民國時期就開始提倡和規範了,而且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地區都在使用簡化字,甚至日語裏都有。

同樣有意思的是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其實早在1605年明朝就提出過方案,並非1958年心血來潮而頒布的。


中文維基上各種民科、反華勢力、小xió生的滲透是眾所周知的,有這種錯誤不稀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