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炙手可熱、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房地產行業,在巨大的樓市泡沫籠罩之下迎來了寒冬期,這也意味着長期以來我國針對樓市進行的一系列調控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雖說樓市調控初見成效,不過樓市的天氣再寒冷,關於房地產的話題也不會冷,人們對於房地產的討論依舊是熱火朝天。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的地產論壇上,企業家們也圍繞“房地產的下一個春天”各持己見。

直面2019年的樓市情況,整個房地產行業都迎來了寒潮,一方面,調控的嚴厲程度被稱爲歷史之最;另一方面,樓市交易一改之前的高燒狀態,開發商、中介等房地產行業的參與者處處受挫。儘管關於房地產的討論話題不斷,但是現實如同一把冰冷的利刃,深深的插入了購房者的心裏,剛需們對於房地產的熱情也隨之消耗殆盡,還有一部分人紛紛渴望着房地產市場下一個春天的來臨。

近期,人民網一篇題爲《不必找尋房地產的下一個春天》的文章,明確指出,樓市的春天已經過去了,接下來要有迎接整個行業過冬的準備。不僅房地產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其自身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018年佈局的調控措施,在今年已經收到了顯著的成果。

對於房地產市場的下一個春天是否會來臨,從目前形勢來看,答案或許是否定的,樓市調控主基調並未鬆動,只是在這個主基調下,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面臨的問題都大不相同,政策很難“一刀切”,也給各地因地制宜預留了調整空間。“因城施策”不意味着地方只能加碼調控,不能有任何自選動作,廣州也好,菏澤也罷,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量體裁衣。這一預示着,堅守在“房住不炒”的中心思想之下,樓市正朝着預期的方向穩健發展。

但樓市在經過此輪風波之後,所引發出的問題或許便是大家對房子失去了興趣,剛需購房慾望大降,對於房子失去了購買慾望成爲了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所以樓市也透露出了新的信號,樓市信心遠比房價更重要!

基於國家發展的首要前提,購房仍然是值得鼓勵的,但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期望不要過高,政策依舊緊緊圍繞“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核心思想,樓市將會以一種健康、平穩的狀態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