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沙大橋舉行通車儀式

在一片歡呼聲中,備受關注的南沙大橋昨日正式通車。南沙大橋、虎門大橋雙橋齊發,珠江兩岸資源要素的流通將進一步加快,大灣區城市羣“血脈”更加暢通。

廣州南部到東莞的路程,可縮短10公里,從東莞到番禺縮短30分鐘車程……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首個投入使用的“超級工程”,南沙大橋的建成通車讓東莞與廣深的連接更加緊密,讓東莞更好地藉助周邊城市的優勢資源加速發展。

未來,隨着東莞交通線路的進一步完善,將吸引更多創新要素的匯聚,助力東莞高質量發展。

加速珠江兩岸要素流通

東莞莞非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莞非實業”)董事長方錫波十分關注南沙大橋開通的消息。“我現在在南非,早幾天就聽到這個好消息。南沙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通道,將爲東莞的投資者帶來重大機遇。”方錫波在短信回覆記者時表示。

方錫波所創辦的莞非實業主要開展東莞和非洲兩地之間的經貿往來業務,涉足包括傢俱、木材、珠寶、紅酒等多個行業。

方錫波的另外一個身份是中國東莞市駐南非洲經貿代表處首席代表。在他看來,南非優質的生鮮食品主要發往香港機場。南沙大橋的通車,有利於南非商品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發往粵港澳大灣區,爲中國和南非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加宜”)總經理李忠全同樣關注在“家門口”發生的這件大事。富加宜位於沙田,距離南沙大橋不遠。

“很期待,很興奮。南沙大橋的開通將爲我們把產品送到南沙、中山等地開闢一條新的通道。同時,我們公司的員工每週五的通勤也將更爲方便。” 李忠全接受記者採訪時,語氣中透出激動。

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隸屬於美國上市公司Amphenol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連接器製造商,主要負責開發、生產和銷售連接器、新型電子元器件等產品。

南沙大橋的開通爲他們的公司生產的連接器、新型電子元器件等產品貨運往來節省了不少的時間,在原本虎門大橋和靠船隻運送的基礎上,南沙大橋將讓該公司的效率進一步提升。

南沙大橋的開通更是讓來自物流行業的企業最先受益。“將加快我們公司向番禺、中山、佛山等地的佈局。”致力於城配服務的東莞市馬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吳金生向記者透露了公司的發展戰略。

東莞市物流協會會長何玲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經形成以香港、廣州、深圳爲中心的立體式交通網絡。去年港珠澳大橋通車,昨日南沙大橋開通,“大橋時代”的來臨把珠江口東西兩岸歷史性地連接在一起。深中通道、蓮花山通道等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中。通車後,大灣區城市羣的“血脈”更加通暢。

交通佈局折射東莞未來

來自企業界的聲音彰顯對大橋的期待,而從東莞未來吸引來自廣深,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要素來看,南沙大橋的開通將給東莞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在廣東財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院長王先慶看來,南沙大橋的開通將進一步加深珠江兩岸的要素流通,東莞和廣州等地的合作將進一步暢通。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表示,可以預見,廣州南沙自貿片區的吸引力將會急速增強,東莞將因此承受壓力。在此情況下,東莞應積極籌謀,利用自身在製造業方面的先發優勢,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

機遇和挑戰並存,製造業立市的東莞未來將如何在多個城市羣之間的競爭中獲得優勢,融合發展?

3月26日,《東莞市濱海灣片區常規公交規劃公交線網及站場設施規劃專題》(以下簡稱“《規劃》”)公開徵求意見。《規劃》顯示,未來,濱海灣片區將規劃接入廣深第三高鐵和5條城市軌道交通,並開通連通大灣區主要城市的城際公交,還將建設水上巴士等特色公交。

同在上月,長度約12公里的中子科學城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通道工程開展前期相關工作,有望年內開工建設。

不難發現,多個規劃建設的交通線路,折射的是東莞在創新驅動方面的長遠佈局。無論是濱海灣新區,還是擁有中國散裂中子源這個大科學裝置的中子科學城,其在創新驅動方面的潛力均成爲東莞打造“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重要法寶。

受訪專家建言,東莞應站在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度來思考大灣區城市羣之間的融合發展。

“要站在更遠的未來來衡量交通對東莞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尤其是隨着深中通道等交通線路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之間的融合發展態勢將集中爆發。”王先慶說。

何玲同樣表示,未來,隨着陸路、航運、航空交通系統等物流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東莞將迎來一個更美好的發展前景,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記者 張華橋/文 程永強 鄭琳東/圖)

旗峯觀察

南沙大橋進一步放大東莞地利優勢

本報報道,4月2日,粵港澳大灣區新的過江通道——南沙大橋正式通車。南沙大橋的建成通車爲廣東交通版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廣東落實大灣區規劃的重要開篇之作。

不知是有意的安排,還是因緣巧合,昨天中午12時,從沙田往廣州方向上橋的第一臺車司機,是工作在中山、居住在東莞的彭先生。以前走虎門大橋單程耗時至少一個小時,要是遇到堵車,便會耗時更長一點。如今,他可以從南沙大橋跨越珠江,比既往只能走虎門大橋過江到中山,無疑要便利得多。

江水滔滔,千古流淌;大橋飛架,今朝坦途。

作爲廣東人的母親河,珠江曾爲生活在廣東大地的人們供給着舟楫之利、漁鹽之利、灌溉之利。如今,大江大河載浮着巨輪,走南闖北,甚至遠赴南海以遠,航行於大洋,聯繫着萬邦。爲我們帶來改革開放的紅利,帶來通達四海的財富。

從廣州以下直到香港和澳門入海口的珠江下游水域,匯聚着來自於東江、北江和西江的三江水流,江水更爲壯闊,水道更爲平緩,爲這片被稱之爲珠三角的區域提供良港處處。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沖刷着所有的陳舊,更爲這片城市羣帶來史無前例的鉅變。而今,由這片水域連接形成的區域被人們冠之爲大灣區,分佈着一座座城市,簇擁着數十個發達的產業集羣,來自東南西北的7000萬人生活在這裏。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如此之活躍,資源的流動如此之頻密,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羣、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如此之宏大,讓這裏成爲人們矚目之所在,讓這裏成爲人們遠行的目的地。

對於大灣區發展來說,交通基礎設施的硬連通和商業社會交往規則的軟連通,同樣意義不凡。正如部分學者專家所指出的,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大橋和南沙大橋組合而成的大橋陣列,彌補了東西兩岸連接的短板,東西兩岸連接所生成的一體化的力量、融合發展的力量,將構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器和加速器。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門已經開啓,此時此刻,連接東莞和廣州的南沙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放大了東莞地利優勢,東莞將進一步受益於一體化力量、融合發展的力量所帶來的紅利,進一步釋放東莞的經濟活力和高質量發展能量。

來源:東莞時間網

記者:張華橋 程永強 鄭琳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