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甘嶺戰役

,大家一定對「范弗里特彈藥量」這一名詞印象深刻。一組廣為傳播的數據是,在43天的上甘嶺戰役期間,「聯合國軍」使用了空前猛烈的炮兵火力,向志願軍兩個高地傾瀉了190萬發炮彈,使得「2個高地海拔被削低3米」。但是,並不廣為人知的是,志願軍炮兵也在戰役期間,同樣也發射了破紀錄的40萬發炮彈,而兩個高地的面積,總共才3.7平方公里。請想像一下如此狹小的地方被上百萬發炮彈反覆轟擊的情景。對於雙方步兵來說,進攻或防守高地無疑是地獄般的任務,其殘酷足以載入史冊。

美軍炮兵正進行炮擊

在美軍的戰史中,上甘嶺戰役叫「攤牌行動」。起這個名字的意思是通過聯軍標誌性的陣地突擊打掉志願軍位置靠前且戰術價值較高的「598高地」和「狙擊兵嶺」陣地,以展示聯軍「我能夠拿下任何我想拿的地方」之能力,從而來軍事上和談判桌上形成極限施壓。

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本人是美軍中「大炮兵主義」的代表性人物,曾被批評為「最不吝嗇炮彈的將軍」,其理念是逢戰必先用炮,用則用到極致,以不計成本地進行密集炮擊,來對敵實施強力壓制和毀滅性打擊,殲滅敵有生力量。簡單來說,就是能用炮彈來解決的問題,統統用炮彈解決。

作為精心策劃實施的「攤牌行動」,其計划動用上百門重炮以及數量不詳的輕型火炮,為了達成火力突擊的突然性,很多炮兵部隊的調動都是在極其秘密的。

經過了長時間準備之後,10月12日清晨,聯軍在上甘嶺附近的10餘個炮兵營突然開始火力突擊。無數條明滅閃爍的彈道,將黑暗的天空切割的支離破碎,然後匯聚到兩個狹小的高地上,形成一片壯麗而殘酷的火海。志願軍陣地表面的工事,在這種狂風暴雨般的轟擊下,幾乎全部毀壞,剩下的人只能鑽進坑道中躲避炮擊。不過即便志願軍的坑道設計的堅固無比,人類的肉體和精神也難以承受如此長時間高飽和的炮擊。據記載,守著坑道中的志願軍官兵很多人被震得滿嘴是血,有的士兵甚至被活活震死。

炮擊過後,美軍步兵在被炮火犁過的高地上進攻

實際上,最初守在上甘嶺高地上的兩個連隊,只有很少人活到戰役結束。我們無從得知他們在那次炮擊中的真實體驗和感受,但在其後面縱深陣地上卻有人一輩子銘記住了這一情景:「彷彿兩個熔岩翻滾的火山口。」

通過望遠鏡望著這樣情景的美軍指揮官必然信心滿滿,他們堅信自己不必付出多少代價就能成功達成任務目標。據聯軍戰史記載,「炮擊過後,我軍發起攻擊。中國軍隊像從地底下鑽出來似的,拚命抵抗。」這種情景令向陣地衝擊的聯軍指揮官感到不可思議。他很快把原定投入進攻的兵力提高了一倍,意圖一舉拿下高地。不過,儘管美第七師官兵表現非常勇敢,但還是在戰鬥中進入焦灼狀態,無法把志願軍步兵趕下陣地。

給美軍步兵造成重大傷亡,除了堅守的步兵外,還有志願軍的炮兵。實際上,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之前,雖然沒有準備判斷清楚聯軍的主要進攻方向,但在陣地構設方面卻做到了極致。堅固的坑道抗住了絕大部分火力轟擊,而精心部署在反斜面陣地上的迫擊炮也發揮了極大作用。據我軍戰史記載,聯軍發起進攻時,迫擊炮射速達到了極致,十五軍著名迫擊炮手唐章洪3分鐘就發射了53發迫擊炮炮彈,把進攻的某陣地美軍一個連炸的叫苦連天。而後其又轉向進攻另一個高地的韓軍連,以左手扶炮架進行簡易射擊,發射炮彈上百枚。雖然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但本人也被震得滿口是血。

志願軍迫擊炮手唐洪章,筆者曾有幸見過這位老兵

除了迫擊炮發揮出色外,位於二線陣地的一個志願軍舊式75山炮營,也在極度劣勢的情況下,與美軍坦克拼起了「刺刀」。該營利用五聖山的預設坑道陣地,以山炮直射火力攔截敵步兵和坦克。雖然在美軍的火炮壓制下損失不小,但也極大支持了兩個高地上志願軍步兵的反擊。

高地上的焦灼和雙方兵力的增加,很快使得這一場原本營連級的戰鬥迅速升級為軍規模的戰役,雙方炮戰規模也急速擴大,火炮密度都達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水準。志願軍逐步投入了「喀秋莎」火箭炮營,一次齊射就把整片陣地打成火海,而聯軍炮兵則加入了更多的155毫米重炮,一發榴彈的殺傷半徑接近半個足球場。

上甘嶺戰役中的志願軍炮兵陣地

據記載,聯軍炮兵在兩個高地周圍設置了多個炮兵觀察哨,一旦發現哪裡風吹草動就迅速指揮發炮攔截,使得我方陣地後方一度不適宜生物生存。我軍著名上甘嶺「一個蘋果」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運輸員很難穿過密集炮火攔截將補給送上陣地,往往上去一個運輸排,最後只剩一兩個人能進入坑道。不為人所知的是,個別靠近敵軍陣地的坑道因為無法運送補給上去,甚至出現志願軍傷員和醫護人員餓死渴死的事例,其慘烈程度令人潸然淚下。

志願軍的炮兵雖然火力不如聯軍強,但在精準度卻非常出色。聯軍步兵往往剛剛向我方坑道有所試探,就被我軍精準的炮擊所覆蓋,炸得肢體橫飛。而在我方步兵夜間反擊時,火炮則極有效率地敲掉一個又一個聯軍工事,為步兵打通了道路。

在戰史記載中,雙方炮兵都對對方炮兵陣地進行了兇狠的壓制。由於彈藥囤積也多,經常出現一發炮彈爆炸後引起陣地連鎖爆炸的情景。炮戰最激烈的時候,戰場上密集飛行的榴彈炮彈甚至擊中過一架俯衝投彈的美軍戰機,凌空爆炸。

戰役後在陣地上隨便抓起一把土,就有很多彈片

在如此殘酷的重炮反覆轟擊之下,雙方步兵傷亡之大整場戰爭幾乎無出其右。一個又一個步兵連被投入並迅速消逝這片噴發的火山口之上,以致後面上去的步兵挖戰壕時,一掀下去鏟開泥土,竟發現覆土下都是雙方的屍體殘骸、泥漿血肉。戰史記載,戰役後期曾有部隊支援一個坑道,進入後卻發現裡面一個排的志願軍官兵連同幾名韓軍俘虜已經全部死亡。屍體均七竅流血、表情猙獰,極有可能就是被大口徑重炮(或航彈)震死的。

11月25日,43天的上甘嶺戰役以志願軍的勝利而結束。有五千餘名志願軍烈士永遠倒下在這兩個陣地上,他們中很多人甚至找不到一塊肋骨,但他們讓世界認識了五個字:中國人在此——只要中國人決心守住的地方,任誰也別想奪走一寸土地!

中國人在此!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