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liutang2020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上海電影製片廠片頭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作爲新中國"四大電影製片廠"之一,上海電影製片廠在70年內,爲我國廣大影迷觀衆奉獻了大批優秀電影作品,其中包括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軍事故事片。本次,筆者根據一些網友和影迷的投票評選,盤點10部上影廠拍攝的經典軍事故事片。

《南征北戰》

電影《南征北戰》是新中國第一部軍事題材故事片,與後來八一廠的《地雷戰》、《地道戰》並稱爲新中國電影的"老三戰"。《南征北戰》的戰爭場面、拍攝規模、故事情節等方面,在當時都是空前的,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戰爭史詩韻味的影片。而且作爲軍事故事片,其表現的軍事思想和戰略決策,大到戰役規模、小到戰鬥細節,以及當時我軍部隊的技戰術水平和武器裝備,都是讓後人津津樂道的。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南征北戰》海報

"今天我們大踏步的後退,就是爲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南征北戰》的背景,是1947年初,人民解放軍在華東戰場上以大踏步的運動戰,對向山東解放區進犯的國民黨軍隊實施殲滅戰。某師一團一營在高營長(馮喆飾演)率領下,多次完成阻擊任務,最終配合主力部隊殲滅了進犯之敵,取得了勝利。《南征北戰》在1952年八一建軍節前夕與廣大觀衆見面了。影片一經放映即好評如潮,受到了廣大觀衆的熱烈歡迎。

《雞毛信》

1954年,電影《雞毛信》上映。該片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反映中國少年兒童在抗日戰爭時期對敵鬥爭的兒童影片,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國際大獎的兒童影片。1955年,《雞毛信》獲得了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雞毛信》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的兒童團長海娃(蔡元元飾演),接受了送雞毛信的緊急任務,在途中遭遇日軍後機智地躲過了敵人的搜查,併成功脫身將雞毛信送交八路軍,完成任務。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雞毛信》海報

《雞毛信》表現的是一個機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影片強烈地抓住了少年兒童觀衆的注意力,相信這部電影是很多老影迷孩童時代的經典記憶。影片中的雞毛信,是抗戰時期華北地區軍民的一種傳遞緊急情報的特殊郵件,信封上粘有雞毛,以示十萬火急。而雞毛信的歷史,還可以追溯到古時候插有鳥羽的"羽檄",就是古代軍事緊急文書。另外,影片中根據地羣衆發現敵人時,用來發警報的"消息樹",也是當年鄉親們防備敵人的預警手段。

《渡江偵察記》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突破長江天塹。1954年,上影廠以渡江戰役爲故事背景,拍攝了電影《渡江偵察記》。該片講述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孫道臨飾演)率領一個偵察班先遣渡江,進入敵人後方偵察敵情,並在敵後遊擊隊配合下,大膽進行化裝偵察,並及時將偵察到的敵部署情況送交指揮部,最終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猛烈的火炮摧毀了敵人的防禦工事,大軍順利渡過長江。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渡江偵察記》劇照

《渡江偵察記》講述的是渡江戰役時的故事,但是聚焦的是英雄的偵察兵。它不像《南征北戰》那樣有着龐大的戰場、進行着激烈的大戰,它講的就是深入敵後的偵察兵如何完成偵察任務,場面不大、人物不多,但劇情扣人心絃、曲折驚險。《渡江偵察記》還是使用特效技術比較早的軍事題材電影,比如總攻時飛越長江的炮彈,就是特效部門的同志創作出來的光影效果。

《鐵道遊擊隊》

1956年,電影《鐵道遊擊隊》上映。該片以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魯南地區的"鐵道遊擊隊"爲原型,講述我抗日軍民與日本侵略者圍繞鐵路線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真實的鐵道遊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成立時稱爲"魯南軍區鐵道大隊",隸屬於八路軍第115師蘇魯支隊。這支英雄部隊在魯南的鐵道線上,依靠廣大羣衆,開展遊擊戰術,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最終堅持到抗戰勝利。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

該片取材於抗戰時期魯南鐵路沿線發生的真人真事,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比如片中隊長劉洪(曹會渠飾演)的原型,取自鐵道遊擊隊兩任隊長洪振鵬、劉金山的姓氏而來;所有戰鬥故事也都確有其事,沒有任何虛構和誇張的內容。但是這部電影中,鐵道遊擊隊在鐵路上的戰鬥,經過藝術的創作,更具有傳奇的色彩。影片的主題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段插曲既抒情又激揚,是作曲呂其明在山東民歌中尋找靈感而創作的。

《海魂》

1957年,電影《海魂》上映。在新中國初期拍攝的海軍題材電影,故事內容多表現當時人民海軍的東南沿海作戰,而《海魂》是一個例外。《海魂》的故事,是以1949年9月27日的國民黨海軍"長治"號軍艦起義爲原型而創作的。而熟悉海軍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長治"號就是後來人民海軍東海艦隊的旗艦"南昌"號護衛艦。在這部電影中,虛構的"鼓浪"號軍艦正是由"南昌"艦親自扮演的(真的是自己扮演自己)。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海魂》劇照

《海魂》彙集了上世紀50年代中國電影一線的衆多明星,男一號也就是水兵陳春官的扮演者,就是著名電影演員趙丹。電影全片雖然講述的是一艘國民黨海軍軍艦的起義故事,其中卻穿插了一段水兵陳春官與酒吧侍女(王丹鳳飾演)的愛情戲,悽婉的愛情故事是這部電影的一個轉折點。《海魂》作爲一部海軍題材電影,充分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海軍各個方面,可謂是"海"味十足。而片中水兵們身着的海魂衫,也曾一度引領了全國的服裝浪潮。

《紅色娘子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海南島上曾活躍一支部隊,這支部隊全部由婦女組成,被稱之爲"紅色娘子軍"。這支部隊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在戰鬥中屢立戰功,但在敵人瘋狂圍剿下最終被迫解散。新中國成立後,"紅色娘子軍"被搬上了熒幕、舞臺,最早的藝術創作,就是1960年上映的上影廠電影《紅色娘子軍》。該片也在1962年的第一屆大衆電影百花獎上包攬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員等四個獎項。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紅色娘子軍》

作家樑信於1958年6月完成電影文學劇本《瓊島英雄花》的初稿,後來導演謝晉與樑信商量將其改名爲《紅色娘子軍》。謝晉爲拍攝該片,隻身到海南,花了半年時間爲《紅色娘子軍》選景,幾乎走遍了海南全境,還攀登過五指山、黎母山等海南多座山峯。片中祝希娟扮演的吳瓊花,其原型是當年女子軍特務連連長龐瓊花。扮演惡霸"南霸天"的陳強(陳佩斯的父親),在影片中將這個角色演的惟妙惟俏。

《51號兵站》

1961年,電影《51號兵站》上映,該片一經上映就紅遍了大江南北。《51號兵站》反映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地下工作者運輸軍需物資支援蘇中抗日根據地的故事。影片再現了我黨地下工作者與敵人巧妙周旋、鬥智鬥勇並最終取得勝利的英雄事蹟。片中主人公樑洪充分表現了我地下黨人的機智勇敢,在樑洪的領導下,地下兵站充分利用敵僞之間的矛盾,積極開展工作,最終將新四軍需要的軍用物資運出吳淞口,送至蘇中根據地。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51號兵站》

該片是主角樑波羅的成名作品,當年年僅22歲的樑波羅爲了表現好樑洪這一角色,專門到片中人物所處的場景中體驗生活。在影片中,樑波羅將一個先後以軍人、商人、幫會小老大、地下工作者的四重身份交替出現的角色演得幹練、灑脫。關於兵站,在軍事術語中,兵站是指軍隊沿交通線設置的後勤保障機構,負責物資的中轉、補給和傷病員的救治、後送及過往人員的食宿等。片中的"51號兵站",正是一個爲新四軍提供支援的地下中轉機構。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組織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1981年,上影廠拍攝的《南昌起義》上映,藝術再現了南昌起義的過程。導演湯曉丹認爲,影片雖不可能承擔歷史教科書的任務,但片中主要人物應儘可能符合歷史事實,藝術地還原整個事件的歷史過程。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南昌起義》劇照

影片全部以實景拍攝,因此拍攝地選址,攝影師的布光、攝影機運動、景深、角度等着實讓劇組下了一番功夫。在選擇演員時,劇組對周恩來、賀龍、朱德等觀衆比較熟悉的歷史人物,在形似方面比較嚴格,主要演員如周恩來由孔祥玉飾演,這是孔祥玉首次在熒幕上扮演青年時代的周恩來;賀龍由高長利飾演,這是高長利第一次扮演賀龍;朱德由劉懷正扮演,劉懷正是著名的特型演員,在衆多電影中扮演"朱老總"。

《高山下的花環》

1984年,根據李存葆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在全國上映。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爲題材的電影大量湧現,而《高山下的花環》是引起觀衆反響最強烈的。時至今日,這部影片仍被人們視作最成功的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電影,它不僅反映了那場戰爭,更展現了那個時代的那些平凡人們的故事。《高山下的花環》在1985年的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8屆大衆電影百花獎上,均獲得了最佳故事片獎。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在《高山下的花環》中,樑三喜(呂曉禾飾演)、趙蒙生(唐國強飾演)等鮮活的軍人形象,展現的是那個時代參戰的共和國軍人。尤其是趙蒙生這個人物,在戰鬥打響之前的種種表現讓人失望,但在自衛反擊的戰場上,一個個戰友的犧牲,特別是樑三喜的犧牲,使得趙蒙生髮生了艱難的轉變,最終成爲一名鋼鐵戰士。而樑三喜作爲這部電影的主角,高大全的形象也成爲最受觀衆喜愛的解放軍形象。

《三毛從軍記》

1992年,根據作家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喜劇電影《三毛從軍記》上映。該片描述了三毛在抗戰期間由流浪兒變成一個兵,最後仍然無家可歸的遭遇,和他在從軍期間的一系列離奇搞笑的經歷。三毛是我們熟悉的漫畫角色,《三毛從軍記》並非是三毛這一形象第一次登上熒幕,不過該片以淞滬抗戰爲開端,讓三毛這個流浪兒戴上鋼盔扛上槍,成爲抗戰前線的"大兵",着實讓觀衆們印象深刻。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三毛從軍記》海報

有關於這部電影的花絮和幕後故事有很多,飾演三毛的賈林當時年僅15歲,而飾演老鬼的魏宗萬,當時已經54歲了;還有飾演蔣介石的,是著名特型演員孫飛虎。在拍完《三毛從軍記》最後一個鏡頭後第二天,"三毛之父"、漫畫大師張樂平先生逝世。因此在影片的片尾,導演張建亞專門打出的"向張樂平先生致敬"的字樣,他代表了所有的"三毛迷"們對這位漫畫大師的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筆者總結各方投票評選時,發現上述10部電影,除《海魂》外,其他9部都入選過紀念中國電影誕辰100週年"我最難忘的百部中國電影"評選活動。當然,還有其他上影廠的優秀電影作品,這裏就不一一敘述了。

別說中國戰爭片都是神劇,這些電影絕對經典

《軍武次位面》第六季今天上線!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