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著隱匿性高、難確診、關節受損不可逆和致殘率高的特點,往往為患者和公眾所忽視。它可以發病於身體的任何一個關節,常發病於指、掌、腕部小關節。同時類風濕關節炎也是一種比較難以治癒的疾病,很多患者都是患病多年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法,病痛一直長期折磨著患者。

傳統治療藥物主要有三種:

第一,是給患者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這類藥物主要起消炎止痛作用,近期效果比較好,但是不能防止或減緩關節變形,而且對胃腸道的損害比較嚴重,久服之後容易產生胃出血和胃潰瘍。

第二,是給患者服用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等。這些葯同樣也不能防止或減緩關節變形,一般服藥五年、十年以後,患者仍然可能出現關節變形甚至癱瘓。而且,長期喫激素類藥物,會大大增加患者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並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第三,就是用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慢作用抗風濕藥物,此類藥物起效比較慢,雖然能夠有效地改善病情、減緩和防止關節變形,但不是每個病人對每一種葯都會有明顯效果。需要針對每位患者的用藥情況摸索出他對哪一種藥物有效,用多大劑量比較合適,同時這些藥物對血液、肝臟系統有一定影響,服藥期間須定期檢查。

因此,許多患者病急亂投醫,相信所謂偏方的療效,不僅花了錢沒有好的療效,而且造成了藥物副作用,錯失了正規治療的最佳黃金時期。目前幾乎沒有能夠把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治斷根的偏方、祕方,所謂「治斷了病根」 的個別傳奇病例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越是宣稱「效果好」的偏方, 越有可能摻有激素或非甾體類抗炎葯。

通過醫學研究發現,引起此類關節炎發病的「元兇」是一種名叫「腫瘤壞死因子a(TNF-α)」的炎症因子,它能引發關節滑膜炎、活化破骨細胞造成骨破壞和關節畸形。於是,醫學學者們開發了一種叫做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的生物製劑,通過抑制腫瘤壞死因子a來治療這類疾病。

生物製劑不僅可以有效防止關節和脊柱破壞變形的發生,而且比過去常規使用的化學藥品的療效要好得多,而且還要安全得多,副作用要小得多。這些生物製劑的治療作用像是「定點爆破」或「生物導彈」,「炸死」腫瘤壞死因子、阻止它們傳遞疾病「火種」,使疾病擴散蔓延的作用,因而患者體內的病情活動就更容易得到控制。目前,生物製劑已在全球有十餘年的安全使用經驗,被證明能抑制關節組織損害、骨侵蝕、及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

國內現在臨牀上使用的TNF-α拮抗藥較常見的有進口的類克、恩利、修美樂,還有國產的益賽普。美中不足的是價格較髙,特別是進口產品,部分患者難以承受。

對於類風濕患者如果想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通常的途徑都是需要自己承擔費用,其實還有另一種途徑類風濕患者也可以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並且還是免費接受治療,那就是國內開放的多項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牀研究。對於符合參加條件的患者,患者便可以免費獲得藥物的治療以及項目相關的檢查,同時還會獲得具有豐富經驗醫師的嚴密用藥觀察和隨訪指導。這對於類風濕患者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好消息。

目前有一項注射用重組抗TNF-alpha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聯合甲氨蝶呤對照英夫利西單抗聯合甲氨蝶呤治療活動性中重度類風濕關節炎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的Ⅲ期研究,在全國多家大型三甲醫院開展。本研究已經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批件號:2015L00048),並已經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現開始面向社會招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對於滿足以下條件的患者可以報名本項目:

1、年齡18-75歲,不限性別;

2、確診類風濕關節炎,至少3個月;

3、同時滿足下面3個條件(以28個關節為主):

(1)4個或4個以上的關節腫脹;

(2)6個或6個以上的關節壓痛;

(3)符合以下標準中的至少1條:血沉高於28mm/h或CRP高於1.0mg/dL。

4、項目給葯前,至少接受過3個月MTX治療,且劑量穩定(10-15mg/周)至少4周。

備註:以上為部分主要標準,最終入組情況以項目醫生為準。

患者獲益:

1.對於符合條件且成功參加項目的患者,整個項目期間會有專門的醫療團隊對其進行針對性檢查和治療。

2.項目期間患者將使用注射用重組抗 TNF-alpha 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進行治療

3.參加項目的患者,將無需支付與項目相關的治療藥物費用和檢查費用。

點擊下面鏈接即可報名本項目:

aihope.cn/projects/pati

更多臨牀試驗關注微信公眾號「募海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