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字、声韵、训诂三大类通常被合称为小学,是古时人们读书识字的必备学问,就如同我们学习汉字怎么写、以注音符号作为辅助来发音和利用注释来了解特殊字词解释一样,只是从前的一套方法已和现今不同,从前被称为小学的知识,到了黄侃以后开始步入专业化,他将这些知识后面加入「学」字来区分,成为现今中文系必学的学科,文字、声韵、训诂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古书内容、了解韵文结构,甚至文化发展脉络,可说是走入中文研究殿堂的必备专业。

声韵学,通常为中文系三年级时教授,由于它需要广泛的中文知识背景及心神耐力才得以学习,故在学习本科时几乎是要心无旁骛且不可跳跃式学习,本人很荣幸能受到郭乃祯老师的教导,因老师的严格及命我们不断背诵才得以承受艰难科目的考验,而这也是学习声韵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本科被称为是中文系最大门槛。拥有此专业,才不枉费自己是读过中文系的人,更因为有此专业,才能帮助自己在未来中文研究上更加顺利。

特以此嘉勉同为中文系的朋友,愿意面对专业的挑战。

(此为本人在大三时依循郭乃祯老师的教学记录、整理而来的笔记,所有表格、架构皆为本人再制而来,仅供分享,无商业用途,也不可盗用。)

第一章、声韵学概论

壹、国语语音学概论

一、中国境内的语言

中国境内的语言分成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在这五大语系当中,以汉藏语系为中国境内最多人使用之语系,约占中国总人口约90%以上,共9亿人左右。而使用阿尔泰语系的人则约有一千多万、使用南亚语和南岛语的人则各约三十万、使用印欧语的人则仅两万人。以表格示之:

中国语系

细分语族

人数

比例

汉藏语系

汉、藏缅、侗傣和苗傜

约9亿人

90%

阿尔泰语系

蒙古、满通、突厥

约1000万人

1%

南亚语系

门达、尼科巴、孟高棉

约30万人

0.03%

南岛语系

马玻、排湾、邹、泰雅

(后三又称福尔摩沙语)

约30万人

0.03%

印欧语系

伊朗、波罗的.斯拉夫、义大利…等

约2万人

0.002%

其他

朝鲜语、澳门土语等

约8亿9千万人

近8%

总计

以10亿人计,因无后续资料

100%

        (一)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语言分成四种语族,分别为:汉、藏缅、侗傣和苗傜。

语族

分布地点

汉语

几乎分布全国各地

藏缅语

青藏高原、四川、甘肃西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印度

侗傣语

广西、贵州、云南、中南半岛国家

苗傜语

广西、贵州、云南、中南半岛国家(傜语)

而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为简化的语言,其分化出来的年代相当早,在汉文化逐渐发展的同时,已与东亚地区的语言有过接触融炼,所以其简化在文字创制前便已完成了。从殷商甲骨文以来的书写系统里,已经看不太出来原始汉藏语声母、韵尾等繁复的特征。

语言之间会因相互接触、融合而趋于简单,时至今日的语言相较于从前都简单许多。

        (二)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是横跨亚洲及欧洲的大语系。而「阿尔泰」是蒙古语,意为「金」,以横亘于中、蒙、俄边境的阿尔泰山得名。

 

分布地点(主要)

阿尔泰语系

(以下细分)

北亚、中亚、小亚细亚乌拉山以西的伏尔加河流域

中国境内: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

蒙古语族

居中位置

满通语族

东边位置(锡泊语则在新疆的伊犂)

突厥语族

西边位置

        (三)南亚语系

语族

分布地点

门达语族

印度北部

尼科巴语族

缅甸南方的尼科巴群岛

孟高棉语族(人最多)

云南、越南、老挝(ㄓㄨㄚ)、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

中国境内南亚语

云南(崩龙语、佤语、布朗语等)

        (四)南岛语系,又称为「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简称「马玻语系」

语族

分布地点

马玻语族

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几内亚、太平洋三大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玻里尼西亚

福尔摩沙语族(原住民语)

台湾

        (五)印欧语系

语族

分布地点

重要:印度伊朗、波罗的.斯拉夫、义大利、盖尔特、日耳曼

独立: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希腊、吐火罗(消失)、安那托利亚(消失)

东从:伊朗高原、小亚细亚

西至:欧洲大陆

中国境内印欧语族

新疆-塔吉克语(属伊朗语支)

 

二、汉藏语的特色

汉藏语具有语音学上重要的特色-拥有每个音节固定的声调

特色

1.汉藏语以「音节」为主,且单音节占大多数,双音节或多音节基本上也是由单音节组成。

2.「声调」能够用来区别词汇的意义

 

三、国语与方言

        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大的一部份,主要分布在整个中国大陆,以及海外的华侨社会,但也因为中国幅员广阔,特别在华北,有平原且具文明发展甚久远,故语言在此处得到许多跳跃性的发展。现在的汉语可分为七个大的方言系统-分别为闽语、吴语、湘语、粤语、赣语、客语和官话方言,它们都可以从中古音和上古音中找到线索,用来说明各自的特点。也就是说,现在的方言是从一个共同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代表它们同出于一个语源。

例:关于闽语的渊源可能来自

1.先秦吴越民族南迁闽越:古吴语

2.三国孙权发展江南及晋朝南迁

3.唐末黄巢之乱

4.南宋的移民

        *可以知道闽语的渊源可能是因从北方传播到南方的结果。

        中国境内的语言中,以汉语为汉藏语系中最简化的语言,而长江以北的官话又是汉语中最简化的方言(可能来自汉语与阿尔泰语的融合)。关于汉语的简化原因,是因为语言受到不断接触融合的结果,北方汉语与北方民族间长期的接触与融合后,才促使官话快速的简化。相较于南方汉语的变化步调反而较不及北方快,因此南方方言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特点。现代的国语是以北方官话中的北平读书人的语音作为基础,故不完全等于北平的口语,北平话有文、白之分,文读音才是国语制定时所根据的基础。

 

四、共同语的形成与历史发展

        (一)周朝雅言

《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清.刘台拱

雅言,正言也,…夫子生长于鲁,不能不鲁语;惟诵诗、读书、执礼三者,必正言其音,所以重先王之训典,谨末学之流失。诗之有风雅亦然:王都之音最正,故以雅名;列国之音不尽正,故以风名。

        从以上两个引文可以知道:

         1.雅言为周朝当时的官方语言

         2.由于将雅言视为最正统,故诵诗、读书、执礼等皆应以雅言音

         3.诗经中,大小雅便为周诗之正言,而风则为诸侯国之方言

(二)秦汉通语

        秦汉的通行语可能承袭于周朝的雅言,但可能也吸收了其他语言。另外,有两部书为这段时间记录下当时的流行语,分别为:

         1.西汉扬雄《𬨎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

         2.东汉刘熙《释名》,他将通俗语言称为「通语」、「凡语」。

 

       (三)南北朝正音

 

措施

南朝

南北世族通婚

北朝

弃北语

例子

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

   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 

   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四)唐宋韵书

隋朝.陆法言:

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吕静《韵集》、夏侯该《韵略》、阳休之《韵略》、周思言《音韵》、李季节《音谱》、杜台卿《韵略》等,各有乖互。…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以前所记者定之,为《切韵》五卷。

(五)元明舞台语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为现存相当完整的大都舞台音(金元中原音),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早期的官话。

(六)清初正音书院-国语推行

清世宗《实录卷》七十二:

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语言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晓民情,而办理无误。是以古者六书之制,必使谐声会意;娴习语音,所以成尊道之风,同文之治也。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臣奏履历之时,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其敷奏对扬,尚有不可通晓之语;则赴任他省,又安能于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之而共解乎?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致吏胥从中代为传述,于是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应令福建、广东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奏对可得到鲜明;而出仕地方,民情亦易于通达矣。

从以上引文可以知道:

1.福建、广东地区的人仍有乡音,对于语言沟通上会有所困扰

2.如此二地的人要做官可能会因乡音的关系,造成宣读上及审判讼状上的错误

3.如需另请人翻译,可能也会造成翻译者添加个人意见,妄加字句

4.请所属的有司及教官负责传布、教育国语,以达到政通人和

 

五、国音学的意义-共同语的制定

        (一)由于京话在中国北方各省皆略通,且传布最为方便,故将其称为官话。因此官话为公用之语,应该选择占幅员人数较多者

        (二)每字就古今南北不齐之读音中,则取一音,以法定之形式公定之,名曰国音。所以国音与北京话略有不同。

 

六、国音发展的四大阶段

        (一)第一阶段:元年十二月至七年十一月

        聘请吴敬恒先生为主任,延聘各省地方代表精通音韵,通一种或二种以上外国文字,或者熟悉多处方言者,共同审定字音,决定标音符号及公布注音字母。

字音

投票依照《音韵阐微》及《国语字典》

标音符号

分偏旁派、符号派及罗马字母派,最后于民国七年11月23日以章炳麟所创「取古文篆籀径省之形」的简笔作为汉字注音。

如:ㄅ→包、ㄆ→敌

注音字母

旧制:声母24、介母3、韵母12、浊音、四声符号

增加ㄜ,排于ㄛ之后,共40个字母

民国十三年吴敬恒定「北平文读音」为标准音

(二)第二阶段:八年四月至十七年九月

聘请张一麟先生为会长,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为我国第一个教育部所属专办有关国语行政的机关。

(三)第三阶段:十七年十二月至二十四年六月

   1.改「注音字母」为「注音符号」

  2.订定声调的写法,将其写在最后一个韵母的右上角

  3.颁布注音符号印刷体式,「汉字旁注」及「独立使用」两种

  4.二十一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国音取代老国音,本来的三个注音符号「万」、「广」、「兀」不再使用,后标注为只做拼写方言之用

(四)第四阶段:二十四年八月至今

聘请吴敬恒先生为主任,编订教材与刊物,奖励推行各地

 

 

贰、从生理的角度来了解语音

1.gif

图片来源:http://www.putonghuaworld.com/putonghua/100630/100630_0101.htm

一、发音的原理-由带音方式成阻程度来区分。

        (一)带音:

        指声带的颤动,凡是带音的音,也称作「浊音」、「乐音」或「有声音」。而如果气流通过声门时,声门是开著,气流通过,声带不颤动,则称之为「清音」、「噪音」或「不带音」。

名称

解释

浊音、乐音、有声音

声门开著,气流通过,声带颤动

清音、噪音、不带音

声门开著,气流通过,声带不颤动

        (二)成阻:

        指喉头(声带)以上的声道中的某个部位形成阻塞与否的意思。在不同地方形成阻塞便形成不同的共鸣腔。

名称

成阻方式

解释

例子

塞音、破裂音、爆发音

完全阻塞

指完全阻断空气的通路

ㄅㄉㄍ

阻塞同时,空气从鼻腔通过,而通过的方法不一(鼻音)

ㄋŋ

擦音

不完全阻塞

成阻部位虽然接触,但不阻断空气,因此产生摩擦的声音

ㄈㄙㄒㄏ

元音

非接触性成阻

发音部位不接触,但却移动彼此的位置,以调节空间。

ㄧㄨㄩㄝㄚㄜㄛ

塞擦音

完全阻塞后,随即容许空气通过

其成阻状态为,先「塞」后「擦」。

ㄗㄐ

接近音

成阻状态介于擦音与高元音

发擦音时发音部位接触却不阻塞;发高元音时部位接近但不接触

 

成阻大小

塞音>塞擦音>擦音>接近音>元音

 

二、辅音:帮助人发特定音的标记

国际音标辅音简表(自制,参《中国声韵学通论》)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叶

舌面前

舌根

送气

p

 

 

t

 

 

ȶ

k

ʔ

不送气

 pʼ

 

 

 tʼ

 

 

 ȶʼ

 kʼ

 

送气

b

 

 

d

 

 

ɖ

g

 

不送气

 bʼ

 

 

 dʼ

 

 

 ɖʼ

 gʼ

 

塞擦

送气

 

pf

ts

 

ʈʂ

tɕ

 

 

不送气

 

 pfʼ

 tsʼ

 

 ʈʂʼ

tʃʼ

 tɕʼ

 

 

送气

 

bv

dz

 

ɖʐ

 

 

不送气

 

 bvʼ

 dzʼ

 

 ɖʐʼ

dʒʼ

 dʑʼ

 

 

ɱ

 

n

 

 

ȵ

ŋ

 

 

 

 

l

 

 

 

 

 

 

f

s

 

ʂ

ʃ

ɕ

x

h

 

v

z

 

ʐ

ʒ

ʑ

ɣ

ɦ

半元音

w, ɥ

 

 

 

 

 

j,(ɥ)

(w)

 

*「ʼ」为送气标记,可以有不同写法如:「ʰ」。

红色粗体字为现在注音符号仍存有的音标。

*舌叶:舌尖面、混和音  舌根:舌尖后、牙音

注音符号无舌叶音,而舌尖音丰富

   (一)发音方法

         1.受阻状态:唇、舌、齿、喉位与塞擦音

         2.带音与不带音:声音清、浊

         3.送气与不送气:塞音与塞擦音成阻时,有无气流送出

*描述辅音的方法:发音部位(成阻)+清浊(带音)+发音方法(送气)

     (二)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

音标

解释

双唇音

p、pʼ、m

上唇下唇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齿唇音

f

上门齿下门齿内缘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舌尖前音

ts、tsʼ、s

舌尖齿间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舌尖中音

t、tʼ、n、l

舌尖抵紧上齿龈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舌尖后音

ʈʂ、ʈʂʼ、ʂ、ʐ

舌翻抵紧上齿龈后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舌面音

tɕ、tɕʼ、ɕ

舌面部硬颚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舌根音

k、kʼ、x

舌面后部软颚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喉音

h

声带紧张以节制外出之气流而成

*「舌翻抵紧上齿龈后」请试著以「ㄓㄔㄕㄖ」发音

 「舌面部与硬颚接触」请试著以「ㄐㄑㄒ」发音

 「舌面后部与软颚」请试著以「ㄍㄎㄏ」发音

      (三)国语辅音的特点

         1.国语辅音表

 

塞音及塞擦音

鼻音

清擦音

浊擦音及边音

不送气

送气

唇(齿)音

p/ㄅ

pʼ/ㄆ

m/ㄇ

f/ㄈ

 

舌尖前音

t/ㄉ

tʼ/ㄊ

n/ㄋ

 

l/ㄌ

舌尖中音

ts/ㄗ

tsʼ/ㄘ

 

s/ㄙ

 

舌尖后音

(卷舌音)

ʈʂ/ㄓ

ʈʂʼ/ㄔ

 

ʂ/ㄕ

ʐ/ㄖ

舌面音

tɕ/ㄐ

tɕʼ/ㄑ

 

ɕ/ㄒ

 

舌根音

k/ㄍ

kʼ/ㄎ

ŋ

x/ㄏ

 

        2.国语辅音的五大特点

   (1)有一组送气音:ㄆㄊㄘㄔㄑㄎ

                (2)有一套卷舌音:ㄓㄔㄕㄖ

                (3)有三套塞擦音:ㄗㄘ、ㄓㄔ、ㄐㄑ

                (4)「ŋ」只能放在元音后面当成韵尾,不能当成声母:ㄣㄤ

                (5)「n」有两种放置处:

    其一、可出现在字首,为声母:ㄋ

    其二、可出现在元音之后,为韵尾:ㄥㄢ

         3.国语声母的读音:

                当人们读辅音符号的时候,习惯上会加入一个元音。

注音符号

加入音

ㄅㄆㄇㄈ

ㄛㄜ

ㄉㄊㄋㄌㄍㄎㄏ

ㄐㄑㄒ

ㄓㄔㄕㄖㄗㄘㄙ

帀(现无此注音)

 

三、元音的性质与国语韵母系统

       (一)构成元音的基本条件

1.发音部位于舌面的前后

2.舌面的高低影响声音

3.唇型的圆展,前元音以展唇为原则;后元音以圆唇为原则

元音图.png

*符合红圈处原则的元音,又称为「正规元音」。

      (二)圆音的描述方法:

发音部位(舌尖或舌面)前后+舌位高地+口腔圆展(圆唇或展唇)

       正规元音:上图红圈标记处。

       标准元音:上图其余处。

       (三)国语的元音系统:

舌尖(ï舌尖元音)

韵母符号有: ʡ ʅ ɚ

舌面

 

展唇

圆唇

展唇

圆唇

ts、tsʼ、s/ʡ

ʈʂ、ʈʂʼ、ʂ、ʐ/ʅ

[i]ㄧ

[y]ㄩ

 

 

[u]ㄨ

 

ㄦ/ɚ

[e]ㄝ

 

[ə]

[ɤ]ㄜ

[o]ㄛ

 

 

[a]ㄚ

 

 

 

 

*舌尖韵母符号:ʡ、ʅ、ɚ→可以试著发音看看是否会需要两个音

名称

符号/发音位置

用途

空韵(现在通用帀)

ʡ/会厌塞音

tsʡ/ㄗ、tsʼʡ/ㄘ、sʡ/ㄙ

ʅ/舌尖后不圆唇母音

ʈʂʅ/ㄓ、ʈʂʼʅ/ㄔ、ʂʅ/ㄕ、ʐʅ/ㄖ

 

ɚ/儿化元音

ɚ/ㄦ

只能单独存在的音、不能单独存在的音

只能单独存在的音

不能单独存在的音

[e]ㄝ:前定加[i]ㄧ、[y]ㄩ;后定加[i]ㄧ成[ei]

[ə]:后定加[n][ən]ㄣ、[ŋ][əŋ]

[ʅ]:前定加ʈʂʅ/ㄓ、ʈʂʼʅ/ㄔ、ʂʅ/ㄕ、ʐʅ/

[ʡ]:前定加tsʡ/ㄗ、tsʼʡ/ㄘ、sʡ/

(四)国语韵母符号分为三大类:

单元音韵母

[i]ㄧ、[u]ㄨ、[y]ㄩ、[a]ㄚ、[o]ㄛ、[ɤ]ㄜ、[e]ㄝ

下降复元音

[ai]ㄞ、[ei]ㄟ、[au]ㄠ、[ou]ㄡ→韵尾为ㄧ、ㄨ

声随韵母

(声母跟随韵母)

[an]ㄢ[ən]ㄣ[aŋ]ㄤ[əŋ]ㄥ

        *上升复元音:(非注音韵母)

解释

元音

[i]ㄧ、[u]ㄨ、[y]ㄩ+[a]ㄚ、[o]ㄛ、[e]ㄝ

[ua]ㄨㄚ、[ia]ㄧㄚ

[uo]ㄨㄛ、[ie]ㄧㄝ

        *复元音的上升表示共鸣腔由大到小(圆唇到展唇)

         复元音的下降表示共鸣腔由小到大(展唇到圆唇)

         (请放慢注音符号发音来观察嘴型的大小)

 

附录一:辅音描述方式表(发音部位、成阻+清浊+发音方法(送气))

发音部位

注音符号

中古声纽

国际音标

描述方式

双唇

p

双唇清塞音,不送气

 pʼ

双唇清塞音,送气

 

b

双唇浊塞音,送气

 bʼ

双唇鼻音

唇齿

pf

唇齿清塞擦音,不送气

 pfʼ

唇齿清塞擦音,送气

bv

唇齿浊塞擦音,送气

 bvʼ

唇齿鼻音

舌尖

舌尖前

ts

舌尖前清塞擦音,不送气

 tsʼ

舌尖前清塞擦音,送气

 

 dzʼ

舌尖前浊塞擦音,送气

 s

舌尖前清擦音

 

 z

舌尖前浊擦音

舌尖中

 t

舌尖中清塞音,不送气

 tʼ

舌尖中清塞音,送气

 

 dʼ

舌尖中浊塞音,送气

 n

舌尖中鼻音

 l

舌尖中边音

舌尖后

中古无

ʈʂ

舌尖后清塞擦音,不送气

 ʈʂʼ

舌尖后清塞擦音,送气

ʂ

舌尖后清擦音

ʐ

舌尖后浊擦音

舌面

舌面前

 

ȶ

舌面前清塞音,不送气

 ȶʼ

舌面前清塞音,送气

 ɖʼ

舌面前浊塞音,送气

 ȵ

舌面前鼻音

*舌面前

舌面前清塞擦音,不送气

穿

 tɕʼ

舌面前清塞擦音,送气

 

 dʑʼ

舌面前浊塞擦音,送气

ɕ

舌面前清擦音

 

ʑ

舌面前浊擦音

 

 nʑ

舌面前鼻音

舌叶

 

舌叶清塞擦音,不送气

 

tʃʼ

舌叶清塞擦音,送气

 

dʒʼ

舌叶浊塞擦音,送气

 

ʃ

舌叶清擦音

舌根

k

舌根清塞音,不送气

 kʼ

舌根清塞音,送气

 

 gʼ

舌根浊塞音,送气

 

ŋ

舌根鼻音

喉音/舌根/喉舌根

 

ʔ

喉清塞音,不送气

x

舌根清擦音

 

ɣ

喉舌根浊擦音

半元音

 

ɸ

零声母

 

j

接近音:高元音至擦音之间

 

附录二:国语韵母描述方式

(发音部位(舌尖或舌面)前后+舌位高地+口腔圆展(圆唇或展唇))

名称

注音符号

国际音标

描述方式

单元音韵母

i

舌面前高展唇元音

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a

舌面前低展唇元音

o

舌面后半高展唇元音

ɤ

舌面后半高展唇元音

e

舌面前半高展唇元音

下降复元音韵母

ai

舌面前低展唇元音+舌面前高展唇元音

ei

舌面前半高展唇元音+舌面前高展唇元音

au

舌面前低展唇元音+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ou

舌面后半高展唇元音+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声随韵母

an

舌面前低展唇元音+舌尖鼻音

ən

央元音+舌尖鼻音

舌面前低展唇元音+舌根鼻音

əŋ

央元音+舌根鼻音

舌尖元音韵母

ɚ

舌尖后中元音

ʡ

舌尖前高元音

ʅ

舌尖后高元音

 

附录三:四十一声类

《广韵》一书的声母系统: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现在名称

口腔部位

中古名称

喉音

喉音

影    ʔ

晓    x

匣    ɣ

为    j

喻  ɸ

半元音

舌根音

牙音

见    k

溪    kʼ

群    gʼ

疑 ŋ

舌尖中音

舌音

舌头音

端    t

透  tʼ

定    dʼ

泥    n

舌面前音

舌上音

知    ȶ

彻    ȶʼ

澄    ɖʼ

娘    ȵ

舌尖中音

半舌音

 

 

 

来    l

舌面前音

齿音

半齿音

 

 

 

日  nʑ

正齿音

照    tɕ

穿    tɕʼ

审    ɕ

神    dʑʼ

禅    ʑ

 

舌叶音

庄    tʃ

初    tʃʼ疏    ʃ

床    dʒʼ

 

舌尖前音

齿头音

精    ts

清    ts 心    s

从    dzʼ邪    z

 

双唇音

唇音

重唇音

帮    p

滂    pʼ

并    b

明    bʼ

唇齿音

轻唇音

非    pf

敷    pfʼ

奉    bv

微    bvʼ

 

*名词说明:

        (一)全清:不送气的清塞音或清塞擦音

        (二)次清:送气的清塞音或清塞擦音、清擦音(心、审、晓、疏)

        (三)全浊:送气的浊塞音或浊塞擦音、浊擦音

        (四)次浊:流音(鼻音、边音)、半元音、零声母、浊擦音(邪、禅、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