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使用revit。感覺一入revit深似海,眾多功能讓我感到強大的同時也屬實懵逼。所以在此發帖求助。什麼樣的模型才叫做一個好的BIM模型。換句話說,BIM模型要多到什麼程度,要注意哪些事項,才能發揮它的功效?


謝邀。沒直接接觸過BIM。羨慕能做BIM同行。泛泛的說吧。感覺在國內的設計單位里,BIM還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作為設計人員,我覺得BIM只是工具,為設計服務的,最重要的還是設計本身。

好的模型不一定多精確,但一定要能解決實際問題。BIM只是工具,做設計不是科學研究,達到要求即可。

BIM可以把以前在二維圖紙上複雜的工作變簡單了,可以省去很多工作時間,但是在中國,建築設計領域的技術革新還是稍顯落後。可能還是跟需求有關係吧。國內的一些甲方圖的是快、好、省,增加BIM設計增加了初次成本,雖然從長遠看是省錢的,但是甲方多半是急功近利的,這可能是不能普及的原因之一。但是從事BIM應該是有前途的,總有一天會變成設計人員最常用的工具。

國內的BIM正在迅猛趕上,最喜人的跡象就是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陸續出現的相關國家規範和地方規範。此圖必藏:

同時BIM Forum的LOD細則也如期更新到了2017版本:

瀏覽及下載地址:

http://bimforum.org/lod/?

bimforum.org

歡迎追加提問,一起學習進步!


bim模型的標準一般達到lod300到350就是可交付的模型,一般交付的模型有兩個一個是設計圖紙翻模一個是深化設計後的模型。目前我們建築是bim正向設計,結構和機電也在研究正向設計並且有項目正在進行,最後的標準是能達到施工圖標準直接出圖。

作為機電安裝公司的一名職普通員,有幸能看到題主的帖子,我也不怕獻醜,分享我自己的觀點,希望各位指正。在我看來一個好的BIM模型,首先是好看,利用3Dmax等渲染工具,對模型進行渲染,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看到真實的建築物一樣,模型的好也是多方面的,絕不是僅僅只有施工單位說好,也絕不是只有設計單位說好。先說說施工單位,現在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BIM團隊,面對圖紙,能夠完成模型的製作,但是往往都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消防與風管打架,糟了,趕緊讓施工員畫模型優化綜合布局,最後經過種種努力,出圖了,消防管去了它該去的位置,風管也去了它該去的位置,可是,時間呢,項目管理成本的問題可見一斑。再談談設計院方,沒日沒夜的修改圖紙,沒日沒夜的被施工單位騷擾,短時間高強度完成的圖紙,能做到完美嗎?bim剛好可以解決反覆改圖的痛苦,好的BIM模型,它的每一個參數都是正確的參數,都可以和現場掛鉤。好的BIM模型,我來舉一個例子,某項目,BIM土建、機電、幕牆等模型由3個剛畢業的學生完成,每一層的設備圖元都有特定的名稱,方便單獨統計每一層工程量,可以大大縮短統計工程量的時間!也方便對模型剖面之後對每一層的觀察更加直觀。還有就是業主說好,你畫的模型,是不是業主、設計人員先看到的那樣???所以要不斷地了解他們的想法!


應該是可以交付的,符合設計,施工,運維多方要求的bim數據模型


BIM模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個模型沒有最細緻,只有更細緻。所以一個稱得上好的BIM模型要根據實際項目的情況來說,沒有一個很好的量化標準。也正因為此,做國標的時候大家都頭痛了,造成PBIM國標至今難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