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航博收藏的1471雷達樣機,該雷達是我國研製的第一款機載多普勒火控雷達

近日,中電科14所官方公衆號發文紀念中國機載多普勒火控雷達研製成功30週年。看到這,誰能想到30年前我們的殲-8連多普勒火控雷達都沒有,打不了中距彈,被嘲諷是"和平鴿"。

但如今,我們不僅具備研製全譜系機載火控雷達的能力,還能夠出口世界一流水平的"三面陣"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而這一切,只用了30年。

被坑後,開始自力更生

早期(三代機之前)戰鬥機上使用的火控雷達都是簡單脈衝雷達,這類雷達掃描角度小,下視能力差,基本只具備測距能力,需要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進行作戰。直到美國在70年代研製出實用型機載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現代戰鬥機才真正具有了遠程、全天候、全方位和全高度攻擊能力,脈衝多普勒雷達也因此成爲三代機的標準配置。

我國當時雖然也認識到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的重要性,但電子工業基礎薄弱,導致當時最先進的殲-8戰鬥機只能裝備單脈衝雷達,不僅探測距離近,抗幹擾能力差,甚至連中距彈都打不了,根本無法保證作戰能力。

爲此,我們積極尋求與西方國家聯合研製相關技術,甚至把最新的殲-8Ⅱ戰鬥機送到美國,以試驗換裝美國AN/APG-66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的可行性。該雷達當時裝備在F-16A/B戰鬥機上,屬於技術水平相當先進的火控雷達,如果裝備到殲-8Ⅱ上,不僅可以大大提升該機的作戰能力,我們也可以藉此學習到先進的雷達和火控技術。

圖注:和平典範工程計劃爲殲-8Ⅱ換裝的的APG-66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

只是,這些努力最後都白費了,對方找藉口單方面撕毀了合同,狠狠地坑了我們一把。

但這也讓我們認識到,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於是下定決心自力更生,開始攻關脈衝多普勒雷達技術。

30年追上世界一流水平

通過艱難的攻關工作,中電科14所賁德院士帶領的研製團隊,突破了脈衝多普勒體制雷達的技術,於1989年研製出脈衝多普勒機載火控雷達的工程樣機,奠定了我國機載雷達領域自主研製的基礎。又於上世紀90年代定型了我國第一款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裝備給了殲-8系列戰鬥機,總算讓該機具備了一定的作戰能力。

很多技術就是這樣,攻破了瓶頸,後面的發展就順利多了。很快,爲殲-10戰鬥機配套的天線尺寸更大,性能更強的機載火控雷達也研製成功,裝備在殲-10A戰鬥機上。該雷達不僅探測距離遠,可以搭配霹靂-12中距彈使用,還能同時跟蹤打擊多個目標,綜合性能達到西方國家90年代中期水準。

圖注:殲-10C上安裝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這之後,隨着我國電子工業水平的整體進步,我們的機載雷達技術進入厚積薄發、奮起直追的快車道,在過渡性研製了無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後,很快就向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發起了衝擊,並順利研製成功,裝備在殲-10C、殲-20等多款新型戰鬥機上,還發展了出口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KLJ-7A。這說明我們已經完全喫透了這方面的技術,以至於不怕技術擴散。

圖注:去年航展上展示的三面陣形式的KLJ-7A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而在去年珠海航展上,我們又展出了三面陣形式的KLJ-7A火控雷達,讓機載雷達具備了"廣角"能力,可以極大豐富戰鬥機的作戰靈活性和戰場感知能力,也標誌着我國的機載火控雷達技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超越。未來,我們還將研製出更先進的機載火控雷達,爲國產戰機乃至空軍發展添加助力。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