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清明節,人們在祭奠親友的同時,不會忘記那些爲了國家和平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妨帶上孩子,前往烈士陵園,獻一束鮮花,燃一縷心香。我市都有哪些地方供人們祭奠先烈呢?

許昌烈士陵園:

煥然一新,莊嚴肅穆

許昌烈士陵園作爲市區唯一一處公祭烈士的場所,於2016年擴建。

4月3日上午,記者懷着崇敬之情來到許昌烈士陵園。春光明媚,許昌烈士陵園莊嚴肅穆,與擴建工程實施之前相比,呈現新的面貌。大門位於塔東路。進入園區,首先看到的是開闊的廣場。廣場中央鋪着幾塊紅色的步磚,上面詳細介紹了許昌烈士陵園的歷史和許昌6次解放的過程。

順着步磚東行,就到了園區的核心部分——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體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位於廣場南北兩側的許昌革命烈士紀念館以紅色爲主色,造型別致。

許昌革命烈士紀念館南館內部的裝修非常精美,各種雕塑、展板製作精細,“許昌保衛戰”“解放許昌”雕塑等非常寫實。

“民間有‘早清明’一說,最近就有不少人前來祭奠先烈,相信清明節假期會有更多人來。”市烈士陵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許昌烈士陵園佔地63.6畝,有許昌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烈士英名牆、義齋紀念亭等紀念設施。

“這裏是羣衆緬懷革命先烈的重要場所。”該工作人員說,著名烈士墓區和在許昌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抗日名將呂公良紀念墓冢,每年清明節都有不少市民和學生前來祭掃。

禹州市烈士陵園:

記錄名將皮定均抗日壯舉

據相關史料記載,皮定均率領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於1944年9月6日從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出發,9月21日渡過黃河天險,9月28日到達嵩山腳下。

當時,日寇從豫西強徵2萬多名民工,在登封縣城附近趕修飛機場,爲其繼續西進建立“空中跳板”。爲了不讓敵人這一陰謀得逞,皮定均率領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突襲飛機場,全殲守敵100餘人。

位於禹州市逍遙路39號的禹州市烈士陵園始建於1956年,佔地約7萬平方米,園內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骨灰陳列室、烈士陵墓等。

這座陵園保留了大量皮定均在豫西領導抗日的史料。朱德爲禹州市烈士陵園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司堂農民暴動紀念碑:

紅色教育基地

建安區蘇橋鎮司堂村,一座10米高的白色紀念碑沐浴在陽光裏。提起這座紀念碑,不少人能說出它背後的故事。

1927年10月,時任許昌縣委書記的李杜和陳雲登、薛朝立等,根據黨的八七會議關於發動農民羣衆武裝奪取政權的精神,先後到許昌縣西北一帶開展工作。1928年2月12日,黨組織領導發起司堂農民暴動,薛朝立任總指揮。他們高舉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殺土豪、焚地契,震撼了豫中大地,沉重打擊了反動勢力,取得了初步勝利。2月15日,在國民黨和地主武裝的聯合攻擊下,司堂農民暴動失敗。司堂農民暴動是黨領導豫中農民發動的最早的武裝暴動,在許昌人民革命鬥爭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1990年4月,當地政府在司堂農民暴動遺址前建了一座高10米的紀念碑。1994年,該遺址被當時的許昌縣政府公佈爲縣級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每年清明節,不少黨員、羣衆及周邊學校的學生會自發地組織起來,向司堂農民暴動紀念碑獻花,爲紀念碑旁的樹木澆水,並朗誦詩歌,祭奠先烈。

2017年1月,建安區對司堂農民暴動紀念碑進行了整修,將其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整修後的紀念碑肅穆莊嚴,煥然一新。

■ 相關鏈接

我市其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鄢陵縣烈士陵園 建於1956年,位於該縣東關大街北側,佔地6489平方米,有烈士建築物17座、烈士紀念館1座。

襄城縣烈士紀念館 位於襄城縣山頭店鎮寺門村,前有乾明寺,背靠首山,建於1969年,佔地28畝。

來源:許昌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